分享

【四季散语】侯月兰︱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陈晓春 2020-07-30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文/侯月兰

        初夏,姣洁的月光从窗外透过窗帘,静静地照射我的床前,我从枕下拿出了海伦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静静地阅读起来。

        海伦出生在美国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她出生的19个月后,一场意想不到的病魔,使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女孩,永远的失去了光明和声音。那时她的人生还没起步,无论是夜晚还是清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她的生活只剩下了黑暗,她再也看不见色彩斑斓的世界;再也听不见任何动听的声音了。幼小的心灵只能浸泡在无光、无音、无语的世界里。痛爱她的父母虽然百般呵护,而她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宁静。在海伦6岁零9个月时,父亲给她请来了当年只有20岁的家庭教师,安妮 .莎莉文。莎莉文的到来,使黑暗中的海伦见到了一缕阳光,莎莉文的到来,也使海伦的一生有了彻底的改变。

        海伦身体虽然残疾,但她心灵健康,她喝望知识、喝望光明,喝望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在莎莉文老师尽心的引导下,海伦渐渐地走出了黑暗和孤独,在感受到语言的神秘,和知识神奇之时,这位美国女孩,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跟着莎莉文老师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多国的语言文字,并且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读到这我的心灵为之震撼。海伦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孤独的世界里。喝望光明的她常幻想着,假如上帝给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透过“心灵之窗”看那些鼓励她生活下去,心存善良的人们。第二天她要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并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看太阳唤醒沉睡的大地。第三天她要为生活奔忙的人们,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为海伦身残志坚的心灵感动。失明、失聪的海伦渴望着,哪怕上帝只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很满足地去看世界,去为人类做很多事。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些四肢健全、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的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看世界、不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想到这我不禁又想起了另一位盲人,二胡演奏家阿炳。阿炳和海伦一样是个盲人,但他用自强不息的心灵,打开了音乐之窗,他创作演奏的“二泉映月”也成为了听众百听不厌的经典名曲。

        读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到汗颜,因为比起海伦。我们虽然有着健康的体魄、明亮的眼睛,但缺乏海伦对知识的执着,和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意志。特别是海伦在不屈服于命运之时,还使自己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盲女作家和教育家而走向了成功。这让所有包括我在内,读过这本书的健康人感到惭愧。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读的最好、也最受益的一本书。


作者简介

侯月兰,原南京港股份公司工会图书管理员,87年入党,现已退休。97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南京港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