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侯月兰︱烘鞋子

 陈晓春 2020-07-30

烘鞋子

文/侯月兰

        一场大雪,南京街头银装素裹。在接外孙女放学的路上,看见许多提着鞋子、撑着伞的家长,在校门外等待着,眼前的情景,让我突然想起了六十年代冬季雪天我们上学时的情景。

        那时候不但家里穷,而且每个家庭都有不止一个小孩。只记得那时的冬天特别的冷,我们穿的都是母亲用棉花做的花布棉袄、蓝布大腰棉裤,脚上穿着母亲给我们缝的粗线袜子,和两片瓦的布底黑棉鞋。全身上下都是棉的,暖哄哄一点都不冷。但是如果碰到下雨下雪天就没有这么舒服了。那时候下雨、下雪都舍不得穿好鞋子。记得有一次外面下了很大的雪,母亲就从床底下找出一双旧棉鞋,对我说:“今天你就穿这双鞋上学吧!”看着母亲拿出的旧棉鞋,虽然觉得不暖和,但我知道我妈是舍不得让我穿新棉鞋出去踏雪的。那昝子我和现在的小孩子们一样,特别喜欢雪。下课后也不管手冷不冷、鞋子湿不湿,跑到外面就和同学打雪仗,到上课时鞋子里早已湿透,脚都冻麻了。晚上放学,踩着雪回到家一进门,就对母亲说:“妈!你看我的鞋子都湿透了,脚都冻麻了!”说着就把湿的鞋袜脱了下来,再换上家中干净的鞋袜。晚饭后,母亲就把外面厨房里的经济煤炉提进了堂屋,打开关着的小炉门,挨个地给我们兄妹四个烘已湿透的鞋子,烘过鞋子烘鞋袜子,没的多一刻,家里每个角落都弥漫了一股难闻的鞋袜臭味,为了我们第二天有干暖的鞋子穿,母亲独自坐在小板凳上,直到深夜…….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的小孩子们比起我们小时候真是幸福多了,他们再也不用等妈妈把鞋子烘干再上学了…….

作者简介

侯月兰,原南京港股份公司工会图书管理员,87年入党,现已退休。97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南京港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