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继宗 | 一双棉鞋的回忆

 时光捡漏 2020-12-06

 

今年的冬天已下过两三场雪,穿上新的棉鞋不禁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好像又看见,秋夜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做鞋的样子。

童年的生活是艰苦的。小时候,我们这个地方的冬天也是特别的冷,房间内盆子里的水到第二天早上有时就结冰了。夜里一场雪过后,早上寒风刺骨,我们村子的10多个孩子相互叫门,6点多相约到村口一起去学校,步行在坑坑洼洼乡间的小道上,大家都穿着妈妈给做的棉衣、棉裤、棉鞋,有些家庭条件好的戴着“火车头”的棉帽子、围着围巾,相互调侃着或听着鬼故事往学校赶。途中,有些年纪稍大的学长为了取暖就把道旁的玉米杆或蒿子点着以取暖,大家暖和一整子又继续前行,妈妈做的布棉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由于天黑道路看不清有时一脚下去踩进低坑中,雪就钻进了棉鞋棉裤,到学校后雪融化了,棉鞋都湿了。好多孩子的脸上都有冻疤,手就像“胡萝卜”一样又红又粗。当时的学习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大家在土坯房的教室里上课,木门窗密闭性很差,教室里一直有冷风,有时雪会被风送进教室的课桌上,下课后大家聚在一起背靠墙玩“夹仗”的游戏取暖,有些同学甚至被夹哭。一次大雪过后天放晴的两三天,一天早上早读结束大家都准备回教室,只听到“轰”的一声一面土墙倒塌了,差一点就把一个同学压到下面了,我的一只棉鞋都跑掉了。

母亲有一双巧手。每到冬季来临之前,母亲会给轮流给我们姊妹几个准备过冬的新棉衣、棉鞋等。那年只给我做了新的棉鞋。它的前面是黑色棉布、帮子是黑色的条绒布,鞋底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熬了几个晚上纳的千层底,周围还“染”上了白色的条子,砸上“气眼”,穿上黑色的绳子,非常漂亮。母亲绱好新棉鞋后半夜把我叫起来让我试试,我穿上后感觉稍微有些挤,母亲说:“在炕沿上踢踢,新鞋就这样,你明天穿上新鞋念书脚就不冷了。妈做的鞋你穿上,时刻想着好好念书,做人要堂堂正正、脚踏实际,一步一个脚印。”

记忆中,我小时候还穿过一双让其他人羡慕的“虎头棉鞋”。它金黄色的面子上是母亲亲手绣出来的一只老虎,黑眼红鼻、红口白牙黑须、额头的“王”字在中间特别显眼。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胡须、耳朵都绣的特别形象,最有特点的是老虎的那双眼睛,那是母亲用玻璃打磨出来绣在上面的,阳光下随着光线看着非常灵动,整个老虎都显得特别活灵活现。母亲的这种做法当时在我们村有很多人来学习。还给其他亲戚的孩子做过“猪头鞋”“兔娃鞋”“猫娃鞋”“孔雀鞋”等多种图案的鞋子和“筒袖”等。

母亲的手不闲。母亲给我们小时候在织布机上织床单;我们稍大一些用毛线织毛衣、毛裤、围巾;我们成人后,夏秋季节母亲又经常和院子的阿姨们坐在一起,准备给我的孩子织帽子、织毛衣、勾马甲、做鞋子。在我的孩子出生、过满月、“百岁”的时候,母亲总能拿出她给孙子准备的小衣服、小鞋子。鞋子里面的底上纳出一棵葱,她告诉我说寓意孩子聪明。小的、大的、单的、棉的都有,母亲给孙子、外孙的各种都准备全套的,为这个我多次劝母亲,别做了,现在啥都有,而且买的还时兴。母亲说,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几个边聊天边做鞋给我孙子们就穿哩,做的鞋穿着“让脚”,还不臭脚。慢慢的,我看着母亲眼睛也花了,颈椎也引起头疼等等,我们就坚决不让母亲做了。而母亲还是趁我们上班的时间“偷偷”的给妹妹也准备了将来有小孩时的这些小件东西。在母亲的织品中,有一款用毛线织成的“飞行员”帽子,戴上它只漏出一双眼睛,非常暖和,我的女儿上学时戴着它,周围的奶奶都问孩子这是谁织的漂亮得很,有人跟着来问母亲的织法。

母亲可称得上是个能人。小时候,家里穷,因家中变故失学在家,她12岁就在女红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经铰不挡,善于描摹和刺绣,从窗花到衣服的剪裁;做饭以前维持一家的生计,现在也是蒸煮烹炸样样精通。母亲是岐山人,印象中母亲做得最好的是“煵臊子”和做“臊子面”,原来在家和现在父亲的同事家有喜事,母亲早早的就被“聘请”去帮厨。母亲还是村上自家酿醋的能手,只记得小时候母亲酿的醋最远被新华社的亲戚带往北京,而且好些亲戚只要来就念叨要母亲酿的醋。

母亲非常勤劳。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家里的里外就靠母亲来支撑。当时家里有10几亩地,母亲整天在地里忙碌。一大早,我们姊妹几个在母亲的安排下各自有任务,姐姐帮母亲做饭,我扫院、妹妹整理房间,吃过早饭我们去学校,而母亲就下地干活了。我们家院子里种各类蔬菜,地里主要种麦子、玉米、油菜等,有几年我们村的辣椒很出名,我母亲就种了8亩辣椒,邻居们有人对母亲说:看把你人挣死了,你种那么多的地能顾得过来吗?还有人等着看笑话,巴望着我家的地荒了。而在母亲的操持下,我家的粮食一年比一年打得多,家里吃上了油炸馍。

现在母亲和父亲在宝鸡给我带孩子,戴上老花镜偶尔还会在缝纫机上给我的孩子做沙包、扎鞋垫等活计。家里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们也逐渐长大了,母亲也不再给她的孙子们做棉鞋了。

冬天到了,穿上棉鞋让我不禁又想起了秋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给我们做鞋的样子,还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能干。

谨以小诗记:

一双暖心棉鞋,

拳拳爱子心血。

牢记母亲教诲,

只把人生书写。

END

闫继宗

陕西凤翔人,为家族第四代从事教育工作者。自幼热爱文学,尤其喜爱诗歌,兴趣爱好广泛。生活历练几十载,偶有心得感悟,略记以自娱。尝试写作,以文会友,望指正提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