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千层底”

 乐乡树人 2020-07-22

编者按:

我与张兴文老师共事多年,他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育行政干部,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文学爱好者,散文作者。曾经,他的一篇《南河岁月》唤起了涴市人对涴市中学,对南河的亲切回忆。在他的亲情散文系列中,写母亲的每一篇都以细腻的情思、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母亲母爱的内涵,令人潸然泪下。这篇《母亲的千层底》同样如此。

母亲的“千层底”

文/张兴文

又是10月19,母亲已经离开我们13年了,自己也早过了不惑之年,时光的流逝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

然而在心中,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如就在昨天,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母亲的叮咛唠叨好像就在耳旁,还是那样的清晰可见。

母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因为待人公正,再加上手工精巧,特别是母亲一针一线的“千层底”,在周围一带,却是小有声望。记得小时候,好多周围的妇女,每逢农闲,都会围在母亲身边,学习母亲裁剪鞋样,跟着母亲制作鞋底,总是说母亲做的鞋子,鞋样周正好看,鞋底结实舒适。

不过在那段物资匮乏的岁月里,我们五姊妹,也就是最小的我,一年能够享受穿上母亲亲手做的两双“千层底”:一双布鞋,一双棉鞋。母亲也总会交代我:“儿呀,鞋子可要爱惜些呢,这可是节俭哥姐他们的布料出来的呢!”

所以每当新鞋上脚,年少的我总会忍不住眉飞色舞的穿出去炫耀一番,当然也更多地是在我那小小的心里,就种下了节俭的思想,所以从来都是小心翼翼的保管好新鞋舍不得穿,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会慎重的穿上了。特别是在漫长的夏天,我们基本上都是光着脚丫满地跑,哪里舍得穿上鞋呀。

等到我上初中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但是母亲的“千层底”,也对我升级了,母亲说“儿呀,现在是读书人了,虽然我们农村的孩子要节俭,但是可不能在光着脚丫了,得有读书人的样子了。”因此我就一年可以多享受一双母亲的“千层底”了。那时读书条件虽艰苦,在学校在吃穿上我们都是节俭着过,可是母亲的“千层底”,却温暖的伴随着我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走过高中,走过大学,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母亲年岁也逐渐增加,母亲的“千层底”就慢慢成为了我们的“奢侈品”了。

在参加工作以后,母亲的年龄更长了,每次回去看到母亲带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纳着“千层底”,我们都会不忍心母亲的辛劳,劝阻母亲,可母亲都会说:“儿呀,现在生活条件是好了,你们也工作了,可是我们更不能忘了勤劳节俭这个本呀,我现在也清闲了,给你们做双鞋,也是打发时候呢,你们好好工作就是了呢”。于是每到冬天来临之前,我们都能收到一双母亲的“千层底”棉鞋,温暖冬季!

特别是在我的小女儿出生之后,65岁的母亲更是劲头十足,小孙女的小布鞋、小棉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定制,也总是笑着对我说:“我孙女的鞋子我包了,小孩子娇嫩,我做的鞋舒适,也节俭呢”。同时我们夫妻二人也能分享的女儿的红利,每人每年一双“千层底”棉鞋。

在2004年下半年,母亲病了,时年69岁,老人家没有熬过这个冬季,在10月19,就匆匆离开了我们。然而母亲却在这一年似乎有些未卜先知,却依然将这一年我们的“千层底”棉鞋,提前做好交给了我。这也成了母亲最后的一双“千层底”,我在也舍不得穿上,成了母亲给我唯一的留恋。

转眼之间,母亲离开我们已是13年了,当年的那双青色灯芯绒“千层底”棉鞋,我一直收藏保存。现在母亲的“千层底”虽然已成了永恒,然而,母亲传下来的勤劳节俭,我却一直保存下来。

(作者系涴市镇中心学校干部,文学期刊《江亭》常务副主编。本文获市教体局家风故事征文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