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鞋子的记忆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读了一篇关于鞋子的文,脑子里蹦出一只张嘴的鞋子,于是,关于童年,关于鞋子的故事跳出脑海……

   从我记事起,父亲在县城上班,家里奶奶、母亲和我们姐弟四人。那是靠劳力吃饭的年月,家里没个男人干活,再加上母亲干活较慢,所以,母亲就常常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劳作。那时的穿戴都是母亲亲手缝制,其中鞋子特别费工夫。先要在六月里的连阴雨天纳好千层底,然后在冬天农闲时做鞋。一双鞋子从开始做到成品颇费工夫。

   先是用玉米面粉做成的浆糊把破旧的衣服碎片一层一层地黏在一起,做成袼褙,等在阳光下晾干,再按事先用纸裁好的鞋样比照着裁下来,大约两三层,然后在周围用白布沿边缝制好,第一步工序才算完毕。第二步工序是把碎布片在缝制好的袼褙上贴,据说,这是一项技术活,印象中,有哪家的闺女结婚头一年做“送羊鞋”还要郑重其事地找村里女工好的大妈大嫂帮忙。之后,又是繁琐的蒙布,缝制好边沿。成为半成品的千层底往往成摞地被姑娘媳妇收放到柜子里、箩筐里。接下去就准备纳鞋底的绳子,家家户户都是成斤买麻匹,抽空搓绳子,待到六月的连阴雨天气,就开始成簇地坐在门楼下,树荫下,嘴里聊着家长里短,手里飞针走线。

千层底纳好了,就准备鞋帮子,鞋帮子也是用那种袼褙按鞋样裁剪,用白布沿边缝制。最后是“上鞋”——把鞋帮子用特制的“锥子”上到千层底上。

我母亲一来忙,二来干活慢,为我们姐弟所做的鞋子,远没有有的人家那样分春夏秋冬,冬天还有替换的。也仅仅是分夹鞋和棉鞋,雨雪天穿湿鞋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冬天脚也常常被冻伤。

   小学三年级就要到四五里地的外村上学,有很长的碎石路,鞋子常常被砾石划破,再加上自己又比较活泼好动,所以印象中,鞋子的大拇指那儿最容易开洞,常常是开得还能修时,母亲就帮我用针线捏捏,实在没法缝了,新鞋子还没做好,只好凑合着穿那张嘴的鞋子。鞋子里的大拇指好奇地出来探望,于是动不动就被外面的小石块咯楞一下。

   后来一个学校所在村的淘气同学,说自己的鞋子实在太多了,可是这双旧鞋子怎么也穿不破,就常常用小刀在鞋子上割口子,后来发现就算割口子破的也太慢,还容易被母亲发现,就问我愿不愿意跟她换着穿,我当然求之不得了。于是,很长时间,我们常常换着鞋子传,我帮她穿破鞋子,她倒感谢我。

   有一段时间,一改清一色的黑色鞋子,时兴起彩色的鞋子,同时时兴用废旧的大人穿破鞋帮的胶底为孩子做鞋。正好有个在胶鞋厂工作的亲戚,送了一些胶鞋底,母亲就帮我做了一双我渴盼已久的橘黄色鞋帮的胶底彩色鞋。然而,一向节俭的母亲,一直让凑合着穿旧的,说待到节日或走亲戚再穿,结果,好不容易盼到节日,说让等到走亲戚穿,等到走亲戚又说等节日穿。向母亲要了无数次后也失去了信心,等她认为终于可以给我穿时,那鞋,已经小得我穿不上了。

我常常想,要是让作为母亲的我回到那个年代,光为女儿做鞋子这项大事就够我头疼了吧?

关于鞋子的故事,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有一天,关于鞋子的故事必将会消逝。

   

   

【作者简介】刘志红,笔名雪飞扬,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编辑,擅长写人物散文,有作品刊于《红旗渠》《林州党史》《华东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