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来作协】杨桐︱情系村民 爱在心间

 陈晓春 2020-07-30

情系村民  爱在心间

文/杨桐

        党的惠农政策像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新气象。有这样一批化春风为惠雨的践行者——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他们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丽,他们的意志如钢铁般坚强,他们用情与爱,用艰辛与付出,在扶贫路上谱写着新时代的华章。有人要问,他们不就得派到农村工作的干部吗?有那么值得赞扬吗?我想对你说,那是你对他们了解的太少,你还不真正了解他们。

        2018年3月31日,我们县作协与市作协组成的助力脱贫攻坚文学采风创作行动小分队,由市作协副主席宋成君带队,一起到乡村采风,了解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放弃假日休息,放弃和亲人团聚,吃住在村里;他们把党的关怀带给村民,把情和爱无私的奉献给村里每一个人;自己都不愿意求人办的事为村民求了,自己从来没有干过的活为村民干了,还把自己驻村的报酬用到了村民的急需上。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村屯每家每户,对村民的情况他们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感情真挚,情节动人。村民们也对他们称赞有加,视为亲人。

        王海升是驻在泰来县和平乡宏升村的扶贫工作队员,他年轻干练,朝气蓬勃,脸上总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群众的事不论大小,总是有求必应,他腿脚勤快,随叫随到,善于交往,乐于助人。王海升在入户调查中,看到东山根屯的王淑兰老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综合症,已经卧病在床。老人对他说,丈夫去年去世了,与儿子一起生活。当他了解到儿子忙于农活,没有时间顾及他的病痛时,主动联系车把她送到了当地卫生院,为她找医生看病、开药,还支付了医药费。回村后,便与县卫生计划生育局、镇卫生院取得联系,为她办理医疗保险手续。为了减少王淑兰老人药费支出,又把点滴用药送到她的家中,找村医免费上门点滴。同时,又与县低保局、民政局联系为她办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王海升就是这样,子女不愿做的事他做了,子女办不到的事他办到了,他把村民视为亲人,默默地付出着……

        还有个村民叫邢世海,脾气暴躁,嗜酒如命,媳妇、儿子都被他打跑了,没有人敢登他家的门。王海升与几个工作队员们入户时看到的是,他家正房已经倒塌,暂时居住在仓房里,屋内零乱不堪,难以入目,酒桶、酒瓶子满地扔着,苍蝇在剩饭上爬着,他正拿本小说倒着看着……听邻居说他是整天喝焖酒,一天能喝上一二斤,做一顿饭不知道能吃上几天,似精神病一般;为了取暖把邻居家的檩子都拽来烧火了,邻居都不敢惹他。王海升便找到他的妹妹,对他的妹妹说:“我们根据贫困人口安居政策,打算给你哥哥盖房,只要能替你哥哥交上3000元钱,就不用你操心了,一切事情都交给我们来办,就等着住新房吧,”他妹妹看到驻村工作队员这么真诚,她同意了。在王海升的积极努力下,很快房子就盖起来了,还拉上了电、换上了门锁。王海升看他平时就裹着大棉袄睡觉,连枕头都没有,就给他送去了自己的被褥、枕头、电视机等生活用品。邢世海搬进了新房后,王海升又多次上门为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给他支付平常零花的钱,他被感动了,听进去话了。王海升劝他少喝酒,每顿不能超过2两,他接受了。现在他神志也清醒了很多,还知道搞卫生了,邻里间也和睦了。对待来人也有了难得的热情。

        王海升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名队员,他把为村民排忧解,难视为自己的责任,村民的事他都竭尽全力去办。村支书高兴地对我们说:“他不但能干事,还能干成事”。他自己也常说:“遇到事办不办成是能力问题,办不办是态度问题,我要尽最大能力为村民办事。”王海升同志由于思想进步,得民心顺民意,去年被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同志们称他为“火线入党”。

        我们来到团结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赵国三介绍说,为了广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我们入户调查,在建立规范的内页档案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措施,然后因户施策,让村民感受到党的温暖。村里有个老人叫张吉新脾气不好,特别倔,他养了两头驴,村里人都说,他比他家的驴还倔呢!谁到他家去他就骂谁,严重影响邻里和睦。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就主动为他家做事,看到他家的房子年久失修,便帮助他进行修缮,开始他不愿意,说:“你们能修好吗”,赵国三说:“我们不但能修好,还能达到你满意,”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村民们把房屋修完后,他看到屋里屋外平整亮堂,高兴了,要请大家到饭店吃饭,有人问他“你请过别人吃饭吗?”他说“我还从来没有请过谁呢!”村支书说:“你就不用请了,你满意我们就高兴了”。没过几天,赵国三就带领村卫生服务队到他家彻底搞卫生,把屋里屋的外都清扫的干干净净,多年脏乱的环境得到了改变,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从此,精神状态好了,谁到他家去也不骂了,想做文明村民了。

        周淑梅,55岁,是村上的五保户,他的哥哥在外地流浪多年,患脑血栓病回到村里。看到村里正在进行旧房改造,强行要求村里给他盖房子,把行李卷搬到村里妇女主任的办公室就要住下。赵国三劝他说:“我把你送到敬老院住吧。”他说:“敬老院我不去,我回来时都住过一宿了,那里没有一个熟人,呆不惯。再说,咋也没有回村里住好啊!”“你先回去吧,听我的信,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你的困难,”赵国三真诚的对他说。他看到赵国三态度认真诚恳,答应了。劝他回去后,赵国三经过咨询,了解到五保户可以享受旧房改造优惠政策,就联系他的妹妹,与他妹妹商量,把他妹妹的房子重新翻盖,跟他哥哥一起住,他妹妹欣然同意。翻盖后,他与妹妹住对面屋,对他照顾起来方便多了,他非常满意,连声说:“好!好!还是党的好。”

        房子盖完了还存在吃水的问题。这是由于几年来干旱,他家的水井浅,干枯了,又由于这里地质结构特殊,必须得打60多米的深水井才能出水,需要资金一万余元。在暂时还缺少资金打不上井的情况下,需要到距离他们家近20米的邻居家拎水。周淑梅体弱,哥哥患病,日常用水急需解决,可村里成立的互助队每个月只能帮他拎两次水,省吃俭用也不够用。赵国三考虑后说:“我们去给她家拎水吧。”于是赵国三就担负起了平常给拎水活计。村书记风趣的对他说:“我给你买个扁担,你就给她(寡妇)挑水呗。”他们就这样任劳任怨,在细微中见到了真情。

        今年春节,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团结村的干部们,为了能让贫困户和60岁以上的老人过上祥和的春节,购买了面粉、马肉、芹菜等食材,利用五天时间与村两委人员、互助服务队成员在会议室的桌子上包了400多斤饺子,送到贫困户和老人家中。五月节送鸡蛋,八月节送月饼,天寒时送上越冬的棉衣,他们都做到了。这些行动感动了村民,拉近了和群众的关系,增进了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就是这样,为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事业,胸怀必胜的信念,本着“长入户、真做事、想办法、善总结”的工作方法,脚踏实地、无怨无悔的为村民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着,他们用真情帮扶着每一户贫困的村民,用真爱温暖着每一个苦难的心。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传达党的声音;他们与村民同甘共苦,是村民的贴心人;他们用真挚的爱,时刻温暖着村民的心。他们正在一步步带领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实现我国全面精准脱贫的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

杨桐,1951年12月出生于齐齐哈尔市,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县图书馆退休。现任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小城往事》《记忆不能忘却》《泰湖诗词选》《泰来文学》《泰湖诗词》《泰来桑榆诗刊》《龙沙诗词》等书刊上发表。2006年被授予齐齐哈尔市《百姓学习之星》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