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来作协】徐步︱秋•色(下)

 陈晓春 2020-07-30

秋·色(下)

文/徐步

八月桂花香,走在上海街道,不及经意间,浓醇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沁入肺脾,驻足细闻,有时又没了,每条街都是这样,除了去菜市场的路上。

宝杨市场离家很近,品种齐全,我们常常上这里采购新鲜食材。南方青菜品种很多,我们很爱吃,但价格是家乡的二到十倍。叶菜多,适合清炒,擅长厨艺的老刘,很快掌握了上海菜的最佳做法和无肉不欢的外甥女的口味。妹妹妹夫在我们来一周后就回东北老家探望父母了,我们夫妇则在上海照顾两个孩子。春天父母生病,妹妹急的不得了,恨不得长上翅膀,这回终于坐飞机飞回去了。这边女儿也想念自己的爸妈,所以我们两夫妇交换场地。我们的父母是非常慈爱勤劳的人,女儿们结婚后他们依然无微不至地爱护,所以五个家庭的十几口人相亲相爱,犹如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父母曾在上海照顾妹妹家八年,现在妹妹家又在照顾我的女儿。外甥女作为实习生工作很辛苦,尤其在国庆七天,连续加班,真让人心疼。女儿工作不累,但路程两小时,每天五点多钟起床,六点二十分坐公交车上班,直到晚上六点多才回家吃晚饭。我和老刘除了做好早晚饭,别的什么忙也帮不上。我能起早,就负责早餐,吃的比较简单。老刘晚上十点半要去站点接外甥女下班,早上就让他多睡一点点。老刘做的多,荤素菜搭配,粗细粮搭配,很用心。尤其用电饼铛做一种饼,很受欢迎。做法是,讲大米提前泡好,料理机打粉,然后和玉米面泡发,做前加入玉米粒、火腿、香葱、盐,做成松软美味的发糕,外甥女打趣他:“看你五大三粗,还心灵手巧呢”。

2006年,我第一次读到佛经,精神为之鼓舞,心灵也得到极大的安慰和满足,从此世间书很少读了,也几乎不看电视手机。这一次,自我休假,书架上一排排的书,便从中挑出一摞,有《纳兰词》、《仓央嘉措诗歌》、《我们仨》、《老人与海》、《毛毛虫变蝴蝶》等。毛毛虫变蝴蝶是以前看了多少遍的,仓央嘉措诗歌简单翻了翻,老人与海又看哭了。我们仨让我为八十多岁失去爱女的杨绛先生难过,而今,仨,都不在了,具有卓越才智的人走了。我这笨的出奇的人还苟活着。

因为学生时代不知道纳兰性德这个作者,所以,看完一遍纳兰词,隔几天,又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得自己也跟着愁肠百结,然后把他带愁字的诗抄下来,居然写了两页纸。然后又百度查资料,想深刻的了解他。感染了他的愁,也享受了他的柔情,他的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到故人心易变”,“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读着读着,那个宰相之子,康熙帝殿前一等侍卫,才华绝代,品行高洁的年轻词人就走近了。

现代生活压力很大。一蔬一饭,一诗一书,亲人和睦,会让人暂时忘却人间的愁烦。而我,要求不多,人间最惬意舒适的生活,我得到了。

临行前两天,孩子们都上班了,我和老刘坐四十分钟轮船去崇明岛闲逛。此时,家乡的田野早已枯黄,秋风瑟瑟,这里仍然莺歌燕舞,花开正艳。在广大的东平森林公园,游人寥寥,很多景点只有我们两个人,静得听得清百鸟的欢叫,听得见树叶落地的声音。我不由挽起他的胳膊,因为一个人不敢往前走,生怕一转身,他不见了,我就会丢。虽然,这是不可能的,却也懂得了伴侣的可贵。这里的草地,踩上去像厚厚的地毯,又十分平整广博,又有人工奇巧的园景,又重要的是,能想象得到吗?只有我们两个人!这里有红枫、五角枫等两千多颗,有鹿苑、紫薇园、诗廊、攀岩滑索,等等等等。园中湖静静的湾在那里,仿佛一千年都没人打扰过,湖边设施却异常精美周到,我们打开木栅门,走进一个小院落,在车房前古色古香的圆桌前坐下,时间静止了,风景美得令人窒息。只是,我们的名字叫游客,在豫园,在炮台湾湿地公园,我进园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美的景致,我一定要待一天才走”,可每一次转一圈,坐一会儿,就回家了,风景只能“在路上”。家,才有我们需要的一切,四十天的旅行,很快过去了,人生旅程也过去了五十年。风景如画,人生如梦,余生,愿清醒的活着,让身勤奋,让心清寂,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者简介

徐步,女,1968年出生,高中毕业,客运公司工人,现在退休。泰来县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清依》(未发表)散文《师者》,《湖畔二三事》,现代诗《我是我妈的孩子》等发表在县作协杂志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