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道德上,都对孩子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 但有些家长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却没有在生活中给孩子当好榜样,反而以低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够让孩子信服的。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激烈讨论。这个帖子是由一位母亲发布的,这位母亲在他儿子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承诺了他的儿子如果考到了年级前5名,就给儿子买一台新的电脑。 但是等到儿子期末考试真的考到了年级前5名后,这位母亲却出乎意料地食言了,她以孩子现在的电脑还没坏为理由,承诺下次再为孩子买电脑。 但没想到儿子却表现得很生气,嘴里一直念叨着这是妈妈的承诺,于是这位母亲便没有办法,便跑到了网络上来寻求帮助,希望知乎上的网友能够帮她出出主意。 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知乎上的网友居然一面倒地支持她的儿子,认为当父母的就是要对孩子信守诺言。 知乎上的热帖,让多少父母感到惭愧:对孩子的承诺,别沦为谎言 父母对孩子的谎言,会让孩子对父母缺乏信任 张先生最近就正在为他女儿的事情感到苦恼,因为他的女儿最近连这几天都不理他了,而且一直说他是谎话精。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主要是因为张先生经常承诺周末陪女儿一起去玩儿,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没能去成。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年纪还小,偶尔对孩子撒一个谎没有什么,毕竟是小孩子,还是大人的事情比较重要。 但这种行为其实对孩子的伤害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家长对孩子的承诺多次没有做到后,孩子就会对家长缺乏信任,不再愿意相信家长的话,形成了一种“狼来了”的效应。 孩子会有样学样,像父母那般对他人撒谎 有时候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些本应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居然学会了撒谎,变得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圆滑,成为了大人眼中的小小谎话精。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家长习惯了对孩子撒谎,孩子也就有样学样,也学会了撒谎,认为撒谎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都会教导孩子要诚实守信、勇敢担当,但不少家长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完全没有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放在心上,也许家长认为孩子现在年纪小,不会计较这些东西。 但其实谎言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有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极度厌恶所有撒谎的人,也有可能让孩子变得爱撒谎。 家长的谎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曾在妹妹的家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妹妹向外甥女承诺如果这次期末考试考到班上前几名,就给我外甥女买一个芭比娃娃,但没想到外甥女对此却表现得兴致乏乏,撇了撇嘴说道“你上次答应给我买的巴啦啦小魔仙还没买呢?我才不相信你说的话呢!” 也许是因为我在这里的原因,我妹妹对此表现得比较尴尬,赶紧打了个哈哈,把这件事情圆了过去,但这一幕却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计较得失,认为偶尔向小孩撒一个谎没什么。但其实家长的谎言是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的,当家长对孩子做出承诺吸引孩子为此努力,但却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失望和生气的,等到了下次家长再想要孩子达到某一目标的时候,反而还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懈怠。 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做到这三点 ◎对孩子的承诺,一定是自己能做到的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为孩子承诺了自己无法达到的奖励,等孩子真正实现目标的时候,家长反而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过去,这种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家长对孩子的承诺和奖赏,一定是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才行,如果对孩子做出了承诺,却没办法实现,还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孩子,那么,今天,你用理由来搪塞自己的孩子,总有一天,孩子也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你。 ◎对孩子的道德要求,自己也一定要达标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用非常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但仅仅是用高标准来要求孩子是不够的,这样不仅不具有说服力,也很难让孩子采取实际行动。 对孩子最好的道德教育,就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只有家长在生活中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向家长靠齐。 ◎家长犯错后,要向孩子承认错误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会要求孩子认错。但不少家长在知道自己犯错后,却从来没有想过向孩子认错。 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难免是会犯错的,或许是在某些时刻错怪了孩子,又或许是对孩子的承诺没有达到。 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家长千万不要用借口将错误搪塞过去,要学会向孩子认错,只有认错才能获得孩子的原谅和认可,而借口只能让孩子内心更加失望。 结语 成年人尚且会被谎话所伤到,更何况天真无邪的小孩。作为家长我们不要轻易向孩子承诺,一旦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