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协】任中恒︱我们走在大路的岔道口上

 陈晓春 2020-07-30

我们走在大路的岔道口上

——哈拉新村采风之三.路上体会录

文/任中恒

我们带着满满的采风收获,带着对许多问题的疑惑和对达斡尔人的由衷崇敬,离开了这个九八洪水后崛起的新农村。

同仁一车,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大路上。宽敞的大道,激发了同仁们的感慨,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成为一路主题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响彻哈拉海通往龙江的崭新大路上。

这是一首始于五六十年代的老歌,曲调高昂,旋律强劲,歌词引人向上,曾经鼓舞引导了一个时代的青年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铸造磨炼了几代年轻人不畏艰难困苦、一往直前的奋斗品格。这首歌对五十年代末十万官兵开拓北大荒的行动,给予了强劲的动力支持。成为六十年代中期知青上山下乡、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的进军号角。在黑龙江、新疆生产兵团建设中都起到了无穷的精神鼓舞作用。此歌能够众口传唱、久唱不衰,历久弥新,她的魅力就在于此。

这首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尽管听到的少了,偶尔听到有人在低声吟唱,有时也有了不同的版本、微微改动的旋律、变化的歌词,尽管演义形式有所变化。老歌的核心内容并未改变。这首歌不管如何变音和演绎,60年余音不止,都足以说明《我们走在大路上》是多么深入人心。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这首歌的意境,是因为大路就在人间,各种道路就在眼前。走在路上就是我们的一种当下的思想状态。

我们在刘芳菲的带领下,走进哈拉新村,又带着满满的收获飞驰在大路上,都有找回自由之身,恍若小鸟翱翔天空的氛围,有那种“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的切身体验。

同车之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色彩和不同诗意的表现形式,有的在私家庄园里,呆对樱桃红豆的阑珊,蓦然思虑南北相思的不同寻常,有的在庄园中四座达族传统院落里,似曾见到历史大道上云舒云卷,时光荏苒,民族兴衰。有的在花前树荫中展示自己的身姿,留影纪念,乐此不彼。有的在博物馆里面对神话图解思索着漫漫长路上走来的达族前辈。有的情不自禁的一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抒发着大路上的灵性情感。

同车一路,各有不同,有的思绪变化莫测,有的表现丰富多彩,有的目光深邃的观察着窗外,有的闭目暗中盘算,各显百花齐放的风格。

同车同仁,大体可分为三类人。即已经退休之人,如任中恒、玫瑰。正在办理退休、如林林、芳菲。再有几年退休的如飞雪。都是半百以上之人。当今我们都处在历史大变革的时代里,我们都在工作岗位的门槛上里外曾摇旗呐喊、斗志昂扬,披荆斩棘、声嘶力竭过。也曾不惜荒腔走板高歌《我们走在大路上》,用此歌来弥补当下工作之路将要走到尽头的迷茫和惘然。心灵已经颤抖在大路的边缘。事实上一个人在一段历程将要走到头的时候,今后的路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再走哪条大路,还在迷蒙估价之中,心路肯定对“路”有一种别样的倾情。一段人生伟大的历史时期将要过去,未知即将来临,我们是在新的大路上再去担负起探索新作为、开拓新未来的使命?还是归隐田园,退居茅道,棋牌桌里,终老南山?我们切实正走在了大路的岔道口上。何去何从都在未知间。

同车,似如同船,十年一种缘分。当我们被那座复古式的现代私家庄园吸引时,我们都隐约有一种阴郁的感觉,特别是欣赏坝外广阔的庄园受损的落寞,大家心意与颓废的景色有些契合,几分失意,几许凄凉。那鱼塘、别墅、高尔夫球场、栈道、吊桥、风车及其远处的海东青舞台都在人为拆毁中,景致在凋敝的氛围里。景色与我们当下的视觉都成虚幻,与我们将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人一样,命运总被一种无形力量所抛掷,坝外的凄凉,受到政策伤及。与我们中一些人的宿命一样,也曾受到不同的创伤。世道上总有一些悲悯之人。走在“春梦伤痕”的大路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的一些失声,是有些人面对事业、前程“无可奈何花落去”窘境时的内心嘶裂和哀嚎!

面对大势已去,着实叫人感伤,令人怆然,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还未飞黄腾达就消失在大路上。我们与之相比虽然无声无息,但并不悲哀。

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相对应的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达斡尔人在精奇里江受尽耻辱,被驱赶江里,溺水而亡的有几千生灵。他们无可奈何。而回以极大勇气回到嫩江两岸,似曾相识,找回国家,繁衍生存了几十代。为达斡尔民族留下了延续的种子。

  1998年一场罕见的洪水,淹没了哈拉村,达斡尔人无可奈何,在十字路口徘徊之际。党和国家伸出援手,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亲自捐款,张艺谋文艺界人士掏囊相助。使哈拉诞生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在了一条崭新的大路上。

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内心都有同样的感怀,同样身处十字路口阶段。人生面临又一次选择。我想,同船之人,应当趁着不太老,走出那书斋烟雾腾腾,茶桌香气缕缕的蜗居。思考自己魂归何处,再走一段人生路,达到理想的彼岸。不管是否成败,也留下了我们曾经来过的印记。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