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协】高福辉︱元宵节随感

 陈晓春 2020-07-31

 


元宵节随感

文/高福辉


         小时候最盼过年,过年后最盼正月十五。十五,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我妈从不舍得买元宵、汤圆之类,我们家十五吃的是油炸糕和饺子。
        饺子自不必说,包油炸糕用的粘米和豆馅都是自家地里产的。我爷爷炸油炸糕技术最好,外焦不糊,中嫩而不油,馅料饱满醇香……
        我的任务是“照亮”。一入夜,妈妈便嘱咐我提着灯笼去照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灯笼从最开始的以蜡油把洋蜡头儿粘到罐头瓶底,到后来的塑料的红灯笼中间插上蜡烛……我照的特别虔诚,仿佛经我这么“庄重”地一照,我们家的仓房来年一定粮食满仓,猪必然肥壮,鸡定能多下蛋……
        当然,正月十五的重头戏就是跟小伙伴一起跑去看彩灯了。
        村里的秧歌手会在十五到来之前,用高粱秸秆扎成框架,彩纸糊在外面,做成彩灯。彩灯的形状、样式很多,五颜六色,朦胧中透着五彩光亮,实在太美……白天的秧歌挨家都要扭一扭,每家都会放炮迎接,取的是辞旧迎新、大吉大利的彩头。偶有邻村秧歌进村,有的人家不想给他们钱,就紧闭门户,去别家串门。我们家条件也并不好到哪里去,但我爸从来都不拒接秧歌。有来的就接,扭完是要给钱的,十块二十块虽不多,但在我,当时也是一大笔钱。
       正月十五的彩灯可不是挨家都去的,只去村干部和村里的老师家扭……于是,我特别羡慕他们能在家里看彩灯,就像我白天在自家看扭秧歌一样,似乎戏台搭在了自家门下……
        看了彩灯,我们还会一起去门前的河套玩,去冰面上滑冰、滚冰,比谁打滑出溜最远,然后趴在冰上滚几下……祈求一年顺顺利利,不生病。
        我的少年时代,元宵节一直是一个不亚于春节的阖家团圆的节日。吃什么好吃的,穿什么好看的,都是基于团圆的基础上的。对于一个中国家庭,团圆何其重要!
        转眼间,到了2020年,爷爷已去世17年之久,他满心期待但却还是没能见到我当上老师……
       我当了老师后,家乡几乎没有过彩灯,我还是没有看到彩灯在我家院里扭起来,唱起来,毕竟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手机。当然,什么也不能阻止中国人的团圆,手机亦是如此。
       每个元宵节,我都是跟家人相聚一起。汤圆、元宵更是必不可少的节日吃食。成家后,我几乎每年都给妈妈送各式汤圆,今年却没有,因为今年封路了。
        2020年的元宵节,我们三口人在自家度过。吃过早饭,我们便开始了全民K歌,每人三首,最后来一首大合唱。我和爱人唱的时候,孩子会来个歌伴舞。连上麦克,把歌声发给孩子的爷爷奶奶。
       我们没能去父母那里团聚,用微信红包和歌声带去了祝福。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没有燃放早准备好了的烟花爆竹,给清洁工减轻压力。我们没有像往年一样“十五走一走”,家里的各种棋子、各种书籍成了心灵的栖息地。
        我们甚至没有吃汤圆、元宵,我们三口人包的韭菜馅的饺子。面是我和的,有点硬,不过还是觉得特别香。
        我们一边长胖,一边在家里跳舞毯上运动,每日比体重成了必须的戏码……
        这个元宵节足不出户,但我们感受到了疫情无情人有情。当看到年仅34岁的李文亮医生不幸离世,当看到医护人员为同事倒下流下泪水,当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被防护设备勒出了重重的痕迹……我们打心底里向这些医护人员致敬,向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你们都要好好的,家人们在等着你们回家!战“疫”成功,家人团聚,每天都是团圆节!记住,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竭尽全力,祖国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坚强后盾。
        相信,伟大祖国定当国泰民安!


作者简介

高福辉,1983年出生,中学语文教师。自幼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以实际行动在课堂内外将读书受益于终生的理念传给更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影响着更多的人爱读书。业余时间写自己的心情故事,所见所闻,读书让她心静,写作让她心安。现为龙江县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