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骨(骨骼药材)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7-31

龙骨

骨骼药材2个含义

  • 骨骼药材
  • 《大话西游》中的物品
收起

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中文名龙骨

外文名Dragonsbones,Fossilizid,Dragon'sBone

拼音LONGGU

相关资料吴普本草》《雷公炮炙论》等

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

性味甘涩,平

    基本内容

    龙骨相册
    【中药名】:龙骨。[1]

    【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拼音】:LONGGU

    【英文名】:Dragonsbones,Fossilizid,Dragon'sBone

    【拉丁名】:药材OsDraconis(FossiliaOssiaMastodi)原矿物FossiliaOssisMastrodi[2]

    【药源分布】:

    龙骨-中药材原状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云南等。

    药材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动植物生态环境:生活在温暖环境中。主要产于第三纪沉积岩(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沉积物中。经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合堆团,结成化石或岩层。

    【采收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该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的化石。

    【考证】:出自

    1.《本经》。

    2.《吴普本草》:龙骨[3],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4.《别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采无时。

    5.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

    6.《本草图经》:龙骨并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

    7.《本草汇言》: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主含羟基磷酸钙Ca5(PO4)3(OH)(羟磷灰石);尚含少量碳酸钙及铁、铝、镁、锰、锶等元素.

    【理化鉴别】:

    1.该品不溶于水, 加稀硝酸能溶且产生气泡,有钙盐及磷酸盐的鉴别反应.钙盐鉴别反应见石膏.磷酸盐鉴别反应:取该品溶液, 加钼酸铵试液与稀硝酸后,加热即发生黄色沉淀;分离, 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加氨试液使上反应逆向而溶解.

    2.X射线衍射法鉴定:在试样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应显羟磷灰石和方解石的特征衍射峰.

    【附注】:

    1.市售“龙骨”,有为矿石中的高岭土, 因嵌在石块中,似膝形团块或似骨状, 并由于氧化铁氧化锰等渗入,形成色斑, 但无骨骼构造.

    2.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犀牛、三趾马等牙齿的化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多少弯曲, 形似牙齿.多煅后敲碎用.该品涩、凉,能镇惊安神、除烦热, 治心悸、失眠,煅龙齿9~15g水煎服.

    药性药效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