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做生意的破局点,抓住了,才能成功!

 天下丛林 2020-07-31

要赚更多的钱,要比别人跑的快,焦虑似乎已成为了现代人的共同标签。其实,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化为二字——“利害”,凡事有利弊,关键在如何转化。

何为觉者?

许多人把看得见以为看得清,把看得清等于看明白,其实都错了。

看见、看清、看明白,都是量的积累。

而看透才是质的飞跃。所谓觉者,再加个悟,实际上就叫看透。

犹如道家所讲的阴阳,利害本为一个共生关系,本来是个害,但是如果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成利,形成共赢局面,这就是觉者之厉害所在。

但真正要看透人与事,却非常难。

老话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中国做企业、做生意,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人情世故,你要懂得察言观色,懂得一举一动背后的含义。

许多外企在中国都面临水土不服的困境,不久前,亚马逊刚宣布推出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不懂得揣摩客户心理是难以生存下去的。

相比于国外人的直接,中国人更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不懂的人自然觉得“阴阳怪气”的。

所以在中国做生意,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就变得要求特别高。否则,就很难做成事儿。

而人生要想觉,要看透,并不是在自由状态下能觉的,一定是经过了磨难,从而体会人世间的一些道理。

人世间的道理,总结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利害。

利害

人世间任何事都牵扯到利害,天天算却始终算不清。

健康与疾病、快乐与烦恼、富有与贫穷……一切都是利害。

而在生意场上,这个“利害”与“钱”密切相关,盈利是利,亏损是害。

分析一件事,对自己、对家人、对公司是有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由此判断、并作出决定,最后付诸行动,这就是利害。

“利”的一个表现即为货币,通俗来说,就是钱。

如何实现“利”?许多人会去争,斤斤计较,分清界限,不肯吃一点亏。

卖一碗面,能挣十块,那我九块九都不愿意卖给你,这就叫“争”。

“争”就是把两件事完全对立起来,只从一个角度看待。很多做生意的人是这样的,分得争个你死我活、水落石出不可。

与“争”相对的就是“让”。让就是一个事情的利害融合在一起来考虑问题,生意场上,能走得长远、不断壮大的企业都懂得“让”的智慧。

举个例子,有两家卖面的店,一家叫价十块,不讲价;另一家叫价十块,但可以讲价,只卖给顾客八块,假设两家的面一模一样,谁赚的多?

毋庸置疑,会是第二家。尽管第一家的每碗面会比第二家多赚两块,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家的客户量肯定会超过第一家的,久而久之,第二家赚得肯定远胜于第一家。

随着顾客数量变多,店的口碑、声誉也水涨船高,慢慢地还有机会发展到连锁商业模式。

所以,我们注重的是交易的频次、交易的感觉,而不注重交易的绝对利润,这叫做利润之后的利润。

企业利润的大小还要看另一大关键因素,成本。而什么是成本之前的成本?

简而言之,就是高看人一眼、给人面子。

鲁迅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抓住了面子,就像抓住了辫子,人就过去了;当你给别人面子的时候,在中国交易就达成了。

比如做一个事情,让对方感觉到受尊重,这就叫给面子。

所以,你注重成本之前的成本,就一定会尊重别人;而你很好地尊重别人,别人就愿意跟你做生意,就这么简单。

在中国,“面子”这事研究透,才能行走江湖。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在乎面子,在乎虚荣心。

企业在经营上,若是能给足对方面子,让对方舒服,那你的生意几乎就离成功不远了。

一个生意上的伙伴告诉我,如果让对手不舒服,其实会损害你的信誉。

在商场上能够做生意,还能成为朋友,其实不容易,关键的就是你对于利害的看法,你是让还是争。

喜欢争的人一开始会很有成就感,但后面便发觉自己的路变窄了。

所有的人在生意上,最后在利害上的差别都是对钱的看法,也就是价值观。

比如,同样是炸油饼,一种人认为钱很重要,把钱看得很绝对,斤斤计较,就会把面弄少一点、油差一点,只要赚到钱就可以。

但另一种人认为让人吃了,身体健康最重要,就用最好品质的油,用好的面,同时在给人拿油饼的这张纸上面写两个字,提醒注意烫。

一个人心中有别人,大家慢慢都会意识这点,口碑越传越远,生意自然也兴旺起来。

心在钱上,在钱前边,还是在钱后边?

好的企业心都在钱的后边,就是愿景和使命都不是钱

把“让”这件事做好,钱自然就流进你的口袋。

其实,觉和不觉,就差在这一点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