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生活雅趣:一弦清一心,七弦万木静

 天下丛林 2020-07-31

小桥流水,丝竹于耳,亭前听昆曲,雪中泛太湖,啸聚同好;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这是每个国人心目中的雅致生活。

中国人的九大雅事是: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

而古人所推崇的这些雅趣之事,现如今似乎已远离我们的大多数人……

雅事,俱为修身养性之举。身处喧嚣尘世,吾辈当效古人,少一些物欲横流,多一些闲情雅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我们需要“中国式雅致生活”,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内心的宁静家园。

如弹琴。

士无故不撤琴瑟
天下丛林,传统文化生活

《礼记·曲礼》里说“士无故不撤琴瑟”。

没有哪一种乐器,像琴这样受到历代士大夫君子的推崇和喜爱,成为可以观风,可以叙志,可以修身,可以和神的乐之代表。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

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是文人的必修乐器,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

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

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

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

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

一弦清一心,七弦万木静
细雨纷飞,愁绪万千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

琴虽然为养德之器,但本身也凝聚了德性之士的涵养。
 
琴德一方面通过操缦姿态、琴曲格调、琴声清雅等诸多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则与其处世态度与人生境界融为一体。

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

它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

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琴中藏有世界,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以及人间情谊尽能蕴含表达。

古琴和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紧密相连,我们希冀将传统生活方式引入现代生活,为忙碌的生活增添几分清音。

一张悠悠的古琴,轻轻弹拨琴弦。

让人一洗尘心,忘却世间浮华,挣脱压力与束缚,万虑皆抛,回归真正的生活雅趣。

中国很多传统乐器都需要童子功,但古琴不用。

当你愿与天地万物精神往来时,就会顺其自然地遇见古琴,遇见自己,遇见知音。

接下来一起听几首曲子吧 ,在幽幽的琴声中感受天地万物,浩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