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天真论》咋说

 为什么73 2020-07-31

素医 玉堂中医 

最近一中医同行写了点读书笔记发我,大概看了看,适合与大家分享。

原文如下: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对于上古之人的寿命,黄帝提出一个问题。黄帝问,上古的人,活一百岁的时候,身体很棒,干啥都没问题。现在年过半百,则开始衰老,动作开始缓慢,手脚不如年轻时利索。这个是天命时节的问题,还是人们哪些做的不对而导致?

这里有个大问题,现在众所周知,古人平均寿命,远低于现在,古人达到六十岁花甲之年的不多,人活七十古来稀,则更少。而黄帝的时候,也是现在的古人,而黄帝却说他们的时代,半百的时候,动作才开始衰减,似乎和现在并没大变化,这与现在认知种古代人寿命短的印象非常不符。
 
有的人,看到这段,说古人寿命长,确拿不出证据。而根据记载,平均寿命确实远低于现在,现在医疗先进,远高于古人,平均寿命也才75岁。是古书错了,还是另有隐情?

一日,看介绍长寿村节目,突然有所悟。长寿村,医疗条件和古代类似,而却平均一百岁往上。凡是长寿村,有个共同特点,山青、水秀、无忧、无虑,每天不为养生而吃,地里出什么吃什么,夏天吃点野菜,平常每顿吃点肉,但不太油腻,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上山挖点草药煮了喝,从山清水秀的环境,到饮食,几乎完全复古的生活,平均寿命一百岁左右。
 
既然复古生活,平均寿命如此,那么,为什么古人反而平均寿命短呢?后来反复查资料,在清朝之前,人口不过亿,到了清朝,人口暴增过四亿。其中,有摊丁入亩,不以人口数量收税,人口可暴增。同时引进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人们能吃饱,不至于饿死。同时战争减少,于是人口数量暴增。
    
看到饿死,仔细一查才知道,古代粮食并不充足,灾害闹饥荒为时常。同时和平年代并没多少年,山寨土匪等战乱等死亡,虽然有中医,但会的人并不多,十里八村有一个,就非常不错了,那时候秀才也得充当医生角色,有病甚至基本得挺着。有资料记载,明朝就算宫廷里,宫女有病,一般都不能用药,药材不够。由此可见,一个生活安逸的老人寿命过百,一个刚出生几岁的孩童亡于战乱,两人平均寿命五十。有些地区,在宋朝之前,若是活过六十,则有活埋等习俗,进一步降低平均寿命。
    
由此可见,古代只是平均寿命低,平均寿命,来源于战乱,食物,药材量,生活安稳度。而现在,食物充足,无战乱,药材丰富,平均寿命自然得到增长,达到了一百岁左右。
    
从此可以看出,黄帝时候,基本生活比较安逸,食物充足,药品充足,到了半百,才开始衰老,并不是后来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当时黄帝还不满意,因为在黄帝之前更古代的上古,人过百岁,动作不衰,这是怎么做到的。
    
天师就是岐伯,岐伯和黄帝说。上古的人,知道天地的规律,顺着规律来,饮食有节律,同时能节制,睡觉起居有规律,不过分超负荷工作,所以能有形的身体,与无形的精神,能统一在一起,不好散,所以能达到天年。而现在的人,喝酒比较多,忧虑为经常,行房之前却喝醉(古代结婚,都是在晚上,而且需要敬酒噢,喝醉了,入房,这是大忌)。为了各种欲望殚精竭虑,精气好散。有点所得,便自满外溢张扬而好散精神,不能保持虚静而守神。时不时的,为了没必要的事而好散精神,只为心理舒服,追求一时刺激,做事起居无规律,到了半百则开始衰弱了。
   
这里注意噢,长寿村按照古时生活,无忧无虑,已经过百。但还不够,还是比上古差的多。上古是怎么做的,以后再说。

黄帝问天师,天师这个职位,据说比较悲惨,家里没有亲戚,一辈子不能结婚,无儿无女,方可做天师。而天师却比较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天师给当政者提建议,只说一遍,不听绝不说第二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