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致细节,颠覆传统。富士GFX100到手一月感受

 岚岫斋 2020-07-31
本帖最后由 coreyj 于 2020-5-27 21:38 编辑

富士,一个前几年还是在数码相机市场销声匿迹的存在,一个我自己都曾经怀疑过是否能够存活下去的相机企业,今年,我不得不被它折服,为它倾倒。


封面.jpg

很多年前,很多很多年前,久远到我还是一个刚入门的小小工作室摄影师,久远到徕卡对我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在数码时代被打压的几乎抬不起头的富士公司,突然推出了一款极度复古的类旁轴单电相机:X100。那时候的我喜欢随手拍照(当然现在也喜欢),但徕卡买不起,单反又是工作室的不能随时拿出来,所以我需要买一台便宜的性价比高的机器来作为副机。听信了富士的广告,于是果断出手拿下了X100,那时候是2011年。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这台X100拍了不少的东西,发觉这台机器是什么都能干,又什么都差一点。画质肉,对焦慢,不可控制的各种鬼影炫光,总要慢几拍的店子取景器,以及看起来像金属其实是塑料的机身材质,让我对这台机器大失所望,于是在一年以后,出掉了。
DSCF0418.jpg

    15年,关闭掉了工作室,开始自己创业。摄影从糊口的技能,变成了业余的爱好,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之一。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去琢磨客户的需求和心情,或是拍一些自己不想拍的人和物。离开这个行业后,才发现摄影的美好。在发现富士推出了XE系列后,试想着可换镜头的这台机器应该会解决掉很多当初X100给我留下的遗憾,于是又去购买了一台XE2和一个尼康头转接环,结果发现该有的问题一点没解决,有时候反倒成为了自己的负担,于是16年又把它出掉了。

于是,我在自己的心理,对富士的相机,画了一把大大的差,告诫自己,不能再去上第三次当了。

   喜爱摄影的人,大部分会进阶到旁轴和中画幅。18年,入手了自己的徕卡,也入手了自己的第一台中画幅,那是一台哈苏503CW,还有一台不知被倒了几次手的禄来2.8F白脸。由于富士已经被我从心里判了死刑,因此富士推出的GFX系列我根本就没去关心过。在我心目中的中画幅数码只有后背,或者哈苏的H和1D系列。但可怕的对焦,高昂的价格让我压根没去想过会购买。503CW和禄来也只是当做玩具一样的存在,除了18年去青海旅游时候带着去拍了两三卷以外,基本都在防潮柜呆着的。今年疫情在家闲着,翻防潮柜,把我之前拍的这两卷没洗的胶卷翻出来,拿去冲洗出来后,我才第二次拿起这两台机器拍照。
      再次拿起中画幅 ,感叹于冲洗的不便利以及其它的原因导致使用率的降低,于是在咸鱼上淘了一个飞思的P45+后背,这个后背是用的柯达的CCD,面积是49*36。兴奋的挂着后背拿着哈苏去拍了几天照,悲哀的发现它确实不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经常拍自己的小孩儿,拍运动,而且没有带脚架的习惯。于是,在一次和摄影器材城老板聊天吐槽的时候,见到了这个神器

      富士GFX 100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累积的,有定数。在一个半月前我甚至没有想过自己会如这么一台富士的机器,连关注都没关注过。当天和老板聊天,老板其实是拿了一台哈苏的907和新款CFVII50C后背来给我炫耀的,但我把后背挂在503CW后试了试,一点兴趣都没提起来,因为它对于我的拍摄体验没有任何的改善,该手动的还是只能手动,该虚焦的照样虚焦。并且,老镜头已经明显感觉喂不饱现代的数码后背了。
    于是,老板随手抄起了旁边的GFX100给我试,他就去忙别的事了。我拿着这台相机在他的店上东拍西拍的玩儿了半天,然后回家查了几天的评测和资料,一个星期以后,我就把它拿下了。


正脸

   原谅我,我基本没有拍开箱的习惯。拿到东西以后都是直接开包,然后直接用。用一段时间以后,觉得真心不错,才会想着为它发条帖子。
  机器到手已经有一个多月,前前后后快门按了将近两千了。除了感慨还是感慨。首先,这真是一台神机。完全颠覆了我对于富士数码相机的所有印象。首先,从来没想过单电相机也会长这样,中画幅相机也会长这样,长的这么象单反。由于我用习惯了D3S、D4之类的机器,所以压根没觉得这个加了手柄的机器有多么难看,反倒是少了顶上的军舰部让我觉得有点别扭。
来个45度

    四四方方,正正经经的机器放在这里,说是一台单电,别人会问怎么会这么大?说是一台中画幅,别人会问怎么会这么薄?也有朋友说这台单反看起来好奇怪,我说对呀,因为它不是单反。

COR_5362.jpgCOR_5363.jpgCOR_5365.jpg

   机器有一个LCD屏,一个肩屏和一个副屏。其实在我个人使用的过程中来看,这个副屏是多余的,因为我基本不会看它的信息。我习惯用EVF拍照(用单反留下的毛病),好在这回的EVF响应速度非常快,拍摄运动物体也不会有太高的延迟。我把常用的信息都设置在了EVF中显示,包括快门、光圈、ISO,直方图等。这点很重要,因为我从来都是习惯用M档来拍摄。
 GFX全家福

    入手机器的时候,也同时入手了50/3.5和110/F2这两支头。50头是因为搞活动便宜,110F2是因为,这头恰好能弥补我定焦人像头的空缺。同时在咸鱼上还拿下了一个取景折页的配件,拍腰平再也不用诡异的姿势了。
   机器买来后一周我就去贴了膜,当时随手选的这套红色的电路图案,镜头选的暗金的三角图案。等看腻了再去换了就行,保持新鲜感。
   关于GFX100,咱们CHIPHELL我也不是第一个开箱的,各种参数各种角度照片大家也都拍的讲的特别清楚,我也就不来凑热闹了,我就讲讲是什么东西打动了我。
   首先,一亿像素。这个一亿像素,看起来是纸面的东西,貌似只比五千万高了一点点,但实际情况绝不是5000万像素X2这么简单。
   我常用的机器是尼康D850,这台没有低通的4575万像素的高画质单反相机,基本算是尼康单反相机的一个代表了。但,在这台GFX100面前,画质方面被秒的渣都不剩。底大一级压死人,这真不是吹的。哪怕这台GFX100只是个4433的中画幅残副,哪怕我只用这台相机一半不到的传感器拍照(35MM模式,或者65X24比例),在画质、解析度、高感、细节方面让D850望尘莫及。
合体后的GFX100_ARG0735x2.jpg

    这张女儿睡觉的照片,是我在凌晨一两点,几乎全黑的环境中拍的,ISO500, 1/15秒,手持。唯一的光源是放在床头的一盏可调明暗的昏黄15瓦小台灯,开了1/3左右亮度。要知道,1/15秒基本就没法手持了,得益于机身强大防震功能,和我的铁手无情,这张照片居然没有虚焦!而且,我在C1中拉亮暗部,各种细节清晰可见。
_ARG0803-1.jpg

    再来一张随手拍的照片。这张片子使用的是转接镜头,因此有暗角,请忽略。重点在照片中我画红框的地方,那是一辆小汽车,在这张照片中占据了这么一点点面积的地方,在放大到100%后,是能够看清楚车牌的,这要换成以前,你信么??


吓人吧?


   现在拍一张照片然后找细节也是我的乐趣之一了。你看这个躲在车后擦脸的人,我也是剪裁以后才发现了他。

CORE0071.jpg
       这是一张清晨的大逆光,没有用任何补光设备。原片中背后霞光是完全过曝白白一片的,但在RAW的16BIT格式下,生生的拉了回来,没有损失掉细节,这让我无比惊叹!


    再说说打动我的第三点,对焦。我经常拍小朋友,拍运动员,拍各种快速运动的物体。一台只能手动对焦的相机,哪怕是十亿像素我也基本没有办法使用,所以相机的对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503是有裂像屏的,但拍摄我儿子篮球训练的时候,基本上只能用对焦陷阱的办法来拍,都还经常抓不到,再加上503的快门最高1/500秒,导致我拍下来的运动画面基本没一张是能够清晰的。搞到最后我甚至不知道是镜头喂不饱3900万的后背,还是巨大反光板造成的机震,或者是真的没法拍清楚。那天在器材城第一次玩儿这台GFX100的时候,就被它的合焦速度给惊吓到了,这么暗的室内环境下,合焦毫不犹豫斩钉截铁,一点也不拖拖拉拉,基本指哪儿打哪儿。虽然不能和单反尤其是D3S这种速度机比,但这是中画幅啊!这是一亿像素啊!完全对我的固有印象是颠覆,是摧残!合焦后按下快门,也几乎感受不到时滞,对于我这样的抓拍老手,拍各种运动那是完全够用啊!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来了。
   转接!
   对于手里有各种相机的我,转接确实很好玩,也非常节约资金。
手里的接环和镜头

     手里有徕卡镜头,有XPAN镜头,有尼康镜头,通通可以转接!(哈苏503CW卖了)转接尼康的可以全自动,G头和D头可以手动调节光圈环,E头和适马ART 、S头都可以使用防抖和机身控制光圈。


   转接适马40 1.4ART转接适马70-200 S
    看这两个头,请忽略我在网上购买的廉价贴纸。不得不说,适马的头现在锐度真的高,解析度真的高!刚才拍女儿那张就是这个40/1.4ART拍的,拍楼看车牌那张就是这只70-200 SPORTS拍的。只不过720这只头有暗角,但拍摄的时候注意一点其实没有太大问题。使用尼康镜头的遗憾之处就是,使用AF-C对焦,镜头会一直在对焦区域前后拉风箱,也不清楚是转接环的锅还是机身的锅。希望是转接环的锅,因为后期可以通过固件升级解决,而机身的锅的话,要靠固件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就渺茫了。。
贴上一张用720头拍的打棒球照片
CORE0118.jpg



  转接LEICA 35/1.4A
  转接个徕卡头,真心喜欢徕卡镜头这种小巧金属感强的镜头,分量十足非常精致。这只35 1.4A的老头在机身上也有暗角,但,who care?这种手动头既然要用,肯定就是慢慢玩了。配合机身的双屏放大峰值对焦,也不用太担心对不准的问题,出去扫个街什么的还真不错。不过,只扫街的话,我干吗不拿徕卡去扫?那M9P直出的味道,真的不摆了。
转接徕卡随手拍

上一张转接这个徕卡头随手拍的一张片子。主角就是我最常用的D850。

   XPAN是一代神机,神是神在20多年前这台相机的理念和效果,神也神在下市这么多年以后机器还越卖越贵!18年的时候我淘了一套成色还不错的TX2,其实也就是XPAN2。也许有朋友不太清楚TX2和XPAN2是什么关系,但其实XPAN的两代都是富士生产的,交到哈苏手里就改了个型号叫做XPAN1和XPAN2,而挂着富士标的XPAN就是TX1 和TX2,所以这两套系统,除了一套挂哈苏标,一套挂富士标,一模一样。

  用GFX100转接XPAN的镜头,用上65:24的宽幅比例,那就是数码版XPAN啊!
COR_5369.jpg

   这也是我当初被打动的点之一!用过XPAN系列相机的朋友都知道,XPAN拍出来的照片,和用数码相机拍了以后裁成宽画幅,从取景器构图的那一刻起,就完全是两码事。
转接XPAN 90头

意思一下,就只挂了个90头在机身上,45头没有拍。但这两只镜头实在是太好用了,无暗角无暗角无暗角!重要的事说三遍!除了解析度稍稍有点差以外,满满的优点 !氛围,体积,易用性等等简直太棒了!数码XPAN复活!
转接XPAN 90头拍摄
65:24画幅

    富士推出了这么一款机器,颠覆了中画幅机身的造型,颠覆了中画幅机身自动对焦的性能,颠覆了一亿像素机型的价格,颠覆了中画幅机身转接镜头难的问题。4433,一亿像素的大底,拍出来的照片让细节爆棚,宽容度让人惊叹,高感光噪点的控制让人目瞪口呆(我拍照极少使用ISO400以上的感光,这台机器我最多能够容忍到3200),让我又找回了摄影的乐趣,真的是乐趣,我现在盼着有人让我给他拍照,免费都行。总而言之,这台相机把中画幅相机拉下了神坛,尤其是我有两个朋友分别花了20多和30多万购买的另外品牌一亿像素级别的机器,在用了我这个机器以后羡慕的像个孩子。这台机器让我彻底改变了对FUJIFILM富士相机品牌的固有印象,我甚至又订购了一台XT4来专门用于拍摄视频用。富士的这十年,真的是厚积薄发,用心了。


   表扬的话说了很多,但人无完人机无完机(好奇怪的说法),GFX100也不是完美的机器。这里也有一些小小的吐槽,毕竟爱它,才会对它有期盼,对吧?
     首先就是菜单的复杂性,相对sony和松下来说,(SONY A7M2我17年用过,在A7M2之前有一台松下GH4),已经易用和清晰很多了,但是和尼康(佳能我还真用的少,菜单也感觉乱七八糟)比起来,还是差的多,并且还有点想不明白的是,菜单设置无法记忆停留在用户上次设置的界面,也就是说如果我好不容易进了二级三级菜单,半按下快门退出菜单了,再进入的话又得从默认地方出发。。。。这个真的有点让人难受,希望固件能够改进。
     然后就是镜头的费用,贵,是真的贵!随便一只镜头就一万多两万了,幸好还能转接,不然真是买不起镜头啊,二手掉价还快。。。。
     三就是价格,尽管颠覆了中画幅的价格,但我这一套配下来也快十万了。。。。一辆车啊。整天就被我背包里丢来丢去的。个人感觉这个机身能够在4万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了,不过真要到了这个价位,全幅机型真要被打压惨了。
     四,折页取景器这个配件,挺尴尬的。用是确实好用,能够腰平,能够竖拍。但装上以后真的,背身上怎么都不舒服,尤其是我喜欢斜挎,要么就只能垂直竖起来很奇怪的造型,要么就让它在我身上一直蹭来蹭去,而那个Y轴锁定还不是很紧,深怕一不小心把它给弄坏了。。。。
     五,电子快门的果冻效应真的。。。。。刚拿来两天去拍我们的棒球赛,想着电子快门轻就用的电子快门,结果按照以前的拍法拍了一大堆果冻人的照片,吓死我了。。。改成机械快门就基本没再出现这个问题,可能也是我有经验了吧。不过拍视频的话。。。。
看,果冻做的世界!

   看这果冻做的世界,吓死个人,差点让我去退货。


    六,视频。我会经常拍拍视频,剪剪短片什么的。这个机器我真舍不得拍视频,也没法拍,主要是果冻效应太厉害,还因为这个机器视频没有升格。。。。这个年代,视频没有升格,那等于没有视频。所以我拍视频还是用D850拍,新定的XT4也是看中了轻便和升格了。
    七,太方正了。工业风十足,稍微圆润一点点嘛。。。。哈哈我要求是不是太高啦?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富士GFX100确实颠覆了传统,颠覆了数码相机市场,降维打击了全画幅的市场,抢了一大帮全画幅顶级机型的用户,当然也实力改变了我对富士的看法。我现在基本上每天出门都背着这台机器,但也经常觉得用这台机器拍些简单的花花草草扫扫街什么的就太浪费了,所以至今没有拍什么像样的作品出来。回头我找朋友进棚拍点作品,然后再来分享给大家。
   按惯例上ID截图,最后说一句,GFX100,真牛!
微信图片_20200527164941.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