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惊了,去接儿子托班放学,发现所有人都四仰八叉躺在地上……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Cindy说:

昨晚就在要写完今天这篇稿子的时候,土根爸在一旁看脸书,忽然喊了一声“天哪”,我说什么事,他说,巴黎圣母院着火了。

 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如此古老壮丽的建筑总是被人小心保护,怎么会烧起来?赶紧也去翻脸书,结果就看到了现场直播,火灾可能源于最近的翻修工程,熊烟滚滚的现场,火势凶猛,看视频里面塔尖倒塌,人群在远处一边唱歌一边落泪,我真的被震惊了,太心痛!


脸书上的直播,全世界的人们不停发布留言表示痛惜

几年前和土根爸去巴黎的时候,曾在巴黎圣母院逗留了一个下午,那时候被美得震撼,我想是我见过的最爱的哥特式教堂,852年,我们以为艺术经典会永恒,却永远无法预测灾难会在什么时候降临。

所以发自内心地想要在文章开头说这些话。再过几天就是西方的复活节了,希望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能保住,希望它还有重生的机会!此事再次敲响警钟,那些瑰丽的人类文化遗产,真的值得我们小心守护!

回到今天的文章,也是关于艺术,但是个轻松的话题。

几个月前去托班接土根回家,远远发现老师带着十几个宝宝四仰八叉躺在地上,走近了才听到音乐声,原来是一群娃在地板上跟着音乐“群魔乱舞”。看我来了,老师也没要起身的样子,对着土根说,Leo,妈妈来啦!

土根正在地上拿背“摩擦摩擦”呢,一骨碌起身朝我奔来。

我当时真是被这场景逗乐了,又有点小震惊,虽然土根在家常常在地上撒欢,但是这样被“鼓励”的撒欢倒是第一次见。

还有一次去接土根的时候,看到幼儿园的每日活动表,当天纪录的主要活动更让我惊了一下,直接写着:跳甩衣服舞……

这是什么主要活动?平日的活动我见过手工课啊、室外运动啊、过家家啊,第一次看到把“甩衣服舞”当作教学种类的,我还专门跟土根爸确认了一下,怕自己的理解错了,土根爸说,就是拿着衣服啊帽子啊跳舞啊!

土根当天回家后,睡前又跳了一个小时的甩衣服舞,直到累瘫在床上。


次日我和土根爸去接土根的时候,和老师聊起来土根回家跳兴奋的事,老师提到了一个词,奥尔夫音乐理念

我们平时常说要给孩子音乐启蒙(之前分享过一篇怎么给各个年龄段的娃进行音乐启蒙:玩音乐的宝宝有多快乐就有多聪明!千万别错过启蒙黄金期!),我今天特别想来说说,土根托班的奥尔夫音乐理念,让我看到特别有意思的启蒙和人生体验。

高大上的奥尔夫音乐理念,特别适合娃的音乐启蒙

我后来查了很多资料,才后知后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现在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由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建,他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所以特别适合孩子。

*它鼓励孩子即兴创造,用各种方式去表达,享受音乐带来的情绪流动;

*它用游戏的形式代替传统的勤学苦练;

*它将“跳、唱、说、演”结合进学习,让孩子能综合学习音乐、舞蹈、语言和戏剧。

托班经常有一些主体性的跳舞,老师说,孩子们在随性的舞动中,会发现身体也是一种乐器,比如双手拍手,手放在头顶拍和胸前拍都有不一样的声音,音乐和他是一体的。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的音乐课,排排坐分果果,老师弹我们唱;学习舞蹈呢,老师编排好动作,我们演出汇报;后来我学小提琴,直接上乐理知识,之后是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我虽然爱音乐,但从来没有感知到自己可能就是音乐的一部分,我和音乐是分离的。

电影《看上去很美》里的音乐课,童年的回忆

如果在人生之初,我能感受到自身和音乐天然的联结,我对音乐的理解力会不会有所不同?

这让我想到了吉普赛人的快乐,这个天生就能唱爱跳的游牧民族,在欢快的音乐里跨越了生活本身的困境。

生活里怎么给娃用“奥尔夫”启蒙?

“奥尔夫理念”当然不只是土根托班的“群魔乱舞”,它有系统的训练方式(包括有自己的乐器),但是在平时生活中,很多方式是简单轻松可学的。

1.选择不同曲风的即兴舞蹈 ——享受律动、加强音乐感受力

土根爸吃饭前,常常会放他自己喜欢的音乐,所以这段时间常常是土根的solo秀时间。

我发现,随着音乐节奏的不同,土根的动作完全不同,孩子的音乐感知力是天生的吧,他能时而柔软轻缓,时而急风骤雨,我常常被他动作的出乎意料逗到爆笑。

来看看土根两段风格迥异的舞蹈秀

选择不同曲风的音乐,让娃即兴舞蹈,除了让娃全身心投入律动和释放,其实是在潜移默化里感受音乐强、弱、快、慢、开始、停止的节奏,加强音乐感受力。如果将来想学一门乐器,音乐的变化需要通过手表达出来时,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2.有趣的唱歌改编——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土根学会的第一首歌是意大利版的两只老虎,他虽然不太会唱歌词,但常常在家哼哼,我便常常和他开玩笑,把他最喜欢的猫咪和兔子编进歌里,土根后来也常常自己发明歌曲,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唱一段只属于他的音乐。

后来才知道这其实也是奥尔夫音乐理念中的一个类似的小游戏,不管娃编得好不好听,主要是让孩子知道“音乐源于生活”,感觉生活和音乐是融合的;并且能让他们增加自信,对于自己能“编创”的能力感到非常自豪,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其实很多作曲家的灵感,不都是来自生活的灵光一现啊!

3.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音效与团队合作

奥尔夫音乐虽然有自己专属的乐器(一般是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比如三角铁、沙锤、串铃等),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身边的任何小乐器或者自制乐器玩起来。

比如易拉罐,纸杯中放沙子当散响,也可将酒盖并串起来串铃

一双筷子就是木质乐器,甚至是小提琴;

土根最爱的烧水壶,是他的小鼓;

这个发明也正好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当然如果有多人合奏那就更热闹啦,孩子能听到并学会分辨各种声音的组合。土根最爱和我或他爸搞组合,觉得自己是乐队主唱吧!

土根的一个乐器演奏小合辑

4.特殊的音乐游戏——让娃充分参与和掌控

还有一类奥尔夫音乐玩具是我特别要推荐的,它不同于市面上很普遍的那种按键类的发声玩具,它是完全让娃参与到编曲里的,2岁的娃就能成为“创作大师”了。

土根的这个小鸡彩虹乐队,是去年圣诞节别人送土根的礼物。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是蛮震惊的,因为这个玩具有点颠覆我对传统声音玩具的认知。

还是土根无师自通,它就像一个DJ台,最有趣的的就是,能让孩子自己通过放上不同的鸡蛋乐器,为音乐融合不同的音色,相当于编曲;通过手拉杆能变声,制作音乐特效;甚至还能录音,为音乐添加各种来自生活里的声音素材。

这是土根在用手拉杆为音乐制作特殊效果

土根简直乐疯了,原来自己也能成为作曲大师啊!自己掌控音乐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Cindy最后说:

我上面介绍的一些奥尔夫音乐启蒙的方式,可能很多爸妈在生活里都已经不知不觉给娃做起来了,一些早教班也都在运用,关键是怎么更频繁地让音乐渗透到娃的生活里去。

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是从“听“去感知世界的,妈妈的声音甚至是在宝宝未出生之前就已经储藏在宝宝的记忆库里了。有研究证明,孩子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未来有效学习、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

当然,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功利。我以前在写自己来意大利读艺术专业的经历时就和大家分享过,艺术,是打开我们感官,体验生命丰富性的媒介,当你拥有艺术的感知力,因为喜欢音乐或其他艺术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喜悦,那可比拥有高智商更有意义啊!

妈妈们都来说,自己平时是怎么给娃音乐启蒙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