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等娃等到崩溃,磨蹭拖拉的娃还有救吗?!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瓜妈说:
就像我昨天文章标题里说的(当当大促|费尽心思选出的130本好书才是我送给孩子们的阅读大礼!),当当店庆大促,除了折上满200-30优惠码,

费尽心思选出的130本好书,以及我的解读才是我送给孩子们的阅读大礼!

希望尽我所能,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到好书。


花了很多时间从10000+本书中一本一本挑出130本,又写成你们口中那篇“手滑都看不完”的长文解读,是想帮妈妈们解决两个网上购书的难题:
1、不知道选什么书
2、不知道这本书具体内容是什么

我也都一一分类好了,有经典的、有认知的、有哄睡的、有情商性格培养的、有学前准备以及生命安全教育等等。妈妈们需要什么直接在对应的版块里选,很方便。

另外,有几个事情,这里还要再强调下:

1、选好了尽快下单,因为这是当当全年优惠力度最大的促销,买书最划算,很多书虫都掐着点囤书。

大家看到有书断货了,也及时和我反馈哦,我尽力去追。追到就会放出来,因为库存是很动态的,很可能这边追加了,下一秒又抢光了,所以我也就不一一通知了,免得大家落空,时时留意下哈。

2、咱们的优惠码(优惠码是:ZMGFVJ一定记得是大写!大写!大写!),当当自营的书都可以用,不仅限于我的书单。


回到今天的话题哈。
前几天Cindy在《每一次对孩子暴跳如雷,我都看到自己内心的软弱》里提到,土根出门前磨磨蹭蹭把她惹怒的事。后台有妈妈留言说“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娃”,小孩子你不管叫他做什么,他都能磨蹭半天,极度挑战老母亲的耐心:

眼看时间来不及,娃还像慢动作回放一样时,那种暴跳如雷的心情,我太能理解了忍不住吼几句,事后又后悔。除了像Cindy说的,大人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外,我们还可以有更多办法来“对付”他。

就像留言妈妈问的,“到底娃为什么这么磨蹭,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不磨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孩子的磨蹭,才能有效解决。


01
磨蹭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

朋友小A,曾经总是吐槽儿子磨蹭。前几天我推荐她去听一个育儿讲座,回来后她感慨,原来天下的孩子都差不多。

讲座开始前,老师请大家自报孩子身上的“毛病”,在场父母都没嘴软,老师记录的手速完全跟不上。看着不一会儿就写得满满当当的半个白板,不收拾玩具、乱发脾气、磨蹭、不讲卫生……小A恍然大悟,哎呀,这些毛病原来不止我家孩子有,每家孩子都这样啊!


其实,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磨蹭,这是孩子成长阶段里不可避免的问题

有的父母看娃磨磨蹭蹭,会想“这么拖拖拉拉,长大后不就成了落后分子了吗?”。这种,拿孩子的某个行为和将来可怕的后果联系在一起的想法不仅有失偏驳,而且会在潜意识中埋下焦虑的种子。

孩子并不会因为一时的磨蹭,成为不负责任又拖拉的人。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再遇到娃拖拖拉拉的时候,心态上就不会那么恼火和焦虑了。

“磨蹭”这件事情本身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但是我们面对“磨蹭”的教养方式会影响。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挖掘娃磨蹭背后的原因,尽量帮他提高效率。


02
娃磨蹭的3个原因

对于小龄娃来说磨蹭,其实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

1、时间观念不清晰。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曾对孩子的时间理解能力进行了研究,考察他们对于小时、分钟、秒的长度的理解。

结果表明:孩子大脑里负责计划和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在儿童阶段未发展成熟,7岁以前的孩子并不太能理解时间概念。
4岁时,孩子开始懂得一些要点,例如:1小时比1分钟长、1分钟又比1秒钟长。
直到7岁以前,孩子们在被问及例如小时和分钟的区别时,仍会被难住。(即便他们知道1小时或者1分钟的定义)。
举个例子:“小明跑了3分钟,小红跑了2小时。请问谁跑得久?”

对于成年人而言,这道问题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虽然3比2大,但小时远比比分钟长得更多(1小时等于60分钟)。
然而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而言,他们会因为“3比2大”和“小时比分钟大”两者的比较而被难住。
这说明了他们对时间定义的理解并不透彻,同时也并不清楚地明白不同时间长度的感觉。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抽象、懵懂的概念,他并不知道怎么去计划和控制。父母催促孩子,实际上是要求孩子与自己在同一时区、同一节律,这本身就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

当我们火急火燎地催孩子出门的时候说“没时间了、还有5分钟”,娃并不能感觉到危机感,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所以也就没有紧迫感。
2、娃的专注力在他更感兴趣的事情上

孩子的思维方式跟成人完全不一样,某种程度上年幼孩子的磨蹭不是故意拖拉,而是,他的注意力正集中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有一阵儿,瓜奶奶跟我抱怨,说瓜瓜越来越不听话了,叫他做啥他都磨磨蹭蹭的。我就留意观察了几天。刚好那段时间我给瓜瓜买了个新的拼图,瓜瓜正在新鲜期,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玩。

瓜奶奶到了九点,就开始催促瓜瓜去洗脸刷牙、上床睡觉。可瓜瓜就像没听到一样,趴在地上摆弄手里的拼图。瓜奶奶只能每隔几分钟就催一次,催了5、6遍还不行,就开始生气了。

孩子的天性是需要快乐的,凡是得不到快乐的事情,都有可能让孩子心不在焉。洗脸刷牙相对于玩拼图来说,显然不够有吸引力。他手头上有自己认为更重要、更让他兴奋、更有趣的事情让他全情投入、专注参与。

3、娃对某些技能不熟练

生活中,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了帮宝宝打理日常。看娃磨磨蹭蹭就忍不住要上手帮忙,一边催、一边帮他们把所有的事儿做完了。

其实,这样一味的帮助,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定向思维:我做事慢会被爸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到,他们就什么都会替我做的。
时间久了,爸妈越来越累,宝宝也丧失锻炼的机会,变得懒惰、自理能力差,甚至爸妈说什么,都被宝宝当成了耳旁风。


03
娃磨蹭,究竟该如何应对?

1、娃不懂时间概念:提前沟通,预留时间

孩子还太小没有认知时间的能力,我们就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来沟通。

跟瓜瓜说10分钟收拾好玩具,他往往会磨蹭一段时间。但如果提前跟他说,等会儿我叫你吃饭时,你必须要收拾玩具了哟。相当于提前给他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这样到了该干什么的时间点,他就能接受。

娃只要配合我们的要求按时做到了,就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会形成良性循环。

2、用“游戏力”提高娃的兴趣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Cindy说土根出门经常拖拖拉拉不肯配合,一会穿错鞋,一会不肯穿衣服,最后都是用游戏力的方法说服他。

出门前,跟土根面对面坐在地板上说,我们比赛看谁穿的又快又好吧?预备~开始!
土根会很认真地检查自己鞋子有没有拿反,然后快速穿好!Cindy会故意让土根多赢几次,下次出门的时候,土根还会主动要求玩比赛穿鞋子的游戏。

关于游戏力的文章我还写过《火过《小猪佩奇》!这部免费的动画版“游戏力”教材,爸妈快查收!》妈妈们可以去了解一下。

3、不急着催,多给娃一点时间,慢慢来

我发现平时瓜瓜自己穿衣服的时候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反倒是瓜奶奶一再催他的时候,就有点手忙脚乱,不是扣子没扣好,就是裤子穿反了。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考试,假如老师站在边上看着,你就紧张到脑袋短路。被催促的小孩子也是的。给娃多一点时间慢慢来,他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包容和理解,会让他有更多思考空间,才会在每次尝试中学会自我处理、安排事情。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说: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是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更需要耐心。我们需要学会静下心来,懂得欣赏这个还只能“慢慢来”的小孩。

瓜妈最后说:

大家一定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小Jasper因为走路磨磨蹭蹭,被爸爸大吼的片段吧?

陈小春发现jasper没有紧跟自己身后,瞬间暴怒,大吼:“Hurry up!(快点)”把后面拍照的路人都吓跑了。


其实Jasper每一步都走得很认真,努力不让自己跌倒。后来应采儿也在微博上吐槽: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你眼中的磨蹭、拖拉,可能是他的努力坚持。

有人比喻养孩子的过程,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与其懊恼慢慢爬的蜗牛,不如停下来闻闻花香、看看风景,享受当下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