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北的散文▌清明忆父 | 作者:胡北

 吟诗品文 2020-07-31

赏花弄月,吟诗品文。戳上面蓝字免费关注!

清明忆父


作者▌胡北

父亲去世已经五年了,又到清明节,对父亲的思念愈加强烈。虽说时间可以淡化一切,但每当想起父亲,我的心情仍然很悲痛,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也有为自己没能尽到身为人子的责任而愧疚。父亲一生为人正直,淳朴,勤俭,辛劳,生活一直很艰辛。就在生活刚刚好转,正在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却生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父亲生于1929年,是家中的长子,没有上过学。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连生命都不能自保的年代。然而生活给予他的痛苦还远不止这些,听父亲说,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去世了,留下体弱多病的奶奶和他几个年幼的弟弟,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他的身上。为了谋生,在闹饥荒的那年,父亲带着全家随着逃荒大军到了南京。初到那,举目无亲,无处落脚。父亲凭着他的聪明勤劳,很快就把全家人安顿好了,同时也有很多年纪相仿的孩子聚在他的周围,互相帮助,共同谋生。为了让全家不被饿死,他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去码头做临时工,甚至去火车站偷过日伪军运煤车上的煤来换取食物。有时候也为有钱人家做一些杂活,人家便给他一口饭吃。父亲经常把有钱人家赏给他的饭带回家给我奶奶和几个小叔吃,自己却饿着肚子说吃过了。就这样,在南京的几年,父亲靠着自己一双稚嫩而又勤劳的双手,在那个哀鸿遍野的年代,没让家里饿死一个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解放后,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父亲带着全家回到了安徽泗县农村老家。靠分得的几亩薄田度日。虽说二叔已经长大了,然而三叔得了肺结核,四叔年幼且有眼疾,父亲仍然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就在这几年里,奶奶又去世了,为了照顾家庭,父亲把自己的婚事耽误了,直到三十多岁才经人介绍和我母亲成家。我是家中的老小,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全都上学,可想而知家庭的负担有多重。父亲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他知道当时上学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无论家中是多么的困难,父亲总是咬咬牙挺了过去,从没有说过让我们任何一个退学来减轻家庭负担。后来我们兄妹几个相继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专学校,都踏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家中的生活也慢慢有了改善。然而父亲劳动惯了,不愿意享清福,直到七十多岁还下地干活。只是最近几年,在我们兄妹的劝说下,他才放下农活,让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得到休息。真正享受父慈子孝,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没有想到上天是这么的不公平,平日身体还算硬朗的他却被一场大病折磨了大半年,虽经多家医院治疗,最后还是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无限的悲伤和思念……

父亲的脾气很厉害,却很少打骂我们。父亲对我们的爱是无声的,是深沉的。每当回忆起他那充满慈爱的目光和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微微驼背的身影,我都会忍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父亲的离去让我猛然发现原来我的内心对他是多么的热爱和眷恋,是多么的割舍不下……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耿直,善良,勤劳,淳朴的作风深深影响了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他那平凡的一生书写了很多不平凡的篇章。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父亲的一生也是伟大的,父亲是中国那个时代数以万计的农民父亲的缩影,也是所有伟大父爱的印证!

愿父亲泉下安好!

作者简介

胡北

胡北,原名胡大豹,笔名胡北,安徽省泗县人。

 周德清专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