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鹿膏是真是假 双阳鹿乡梅花鹿养殖场

 墨家藏书阁 2020-07-31

2011年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推进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确立了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为全国梅花鹿产业发展核心园区。双阳梅花鹿产业园区,辐射沈阳、吉林、延边地区,形成3大产业基地,构建长、吉、图产业轴;通过“鹿乡镇”驱动,形成以产业园区为核心、产业基地为支撑的梅花鹿产业格局。

1995年,双阳区被中国首批百家特产之镇会议组委会命名为“[1-3]”。双阳区坐落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幅员面积1677.42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8%;全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村、1个村,总人口37.7千人,占长春市区总人口的13.7%。双阳离长春市中心区37公里,处于武汉半小时经济圈内,是长春市城市规划空间格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功能区。域内交通环境十分便利,长清、[2]双蒋公路联接长春市主市区,龙双公路连通龙嘉机场,长双烟铁路贯串双阳南北、连接沈吉和京哈铁路,长春至双阳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地铁正式复工建设,初步建立了幅射全区、纵横全境、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路。

双阳区是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水网密集、山川秀美、空气甜美、环境清幽。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7%;境内共有中小支流17条,中小型水闸和河流41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人均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全区大气质量长期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的盛誉。双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南京第一峰及西北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面积最广的喀斯特水景和世界罕见的冰瀑布,生态旅游、休闲康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非常宽广。

梅花鹿饲养历史

原国务委员陈俊生为特产之村题字

双阳养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早在公元1725年的清代雍正年间,双阳区鹿乡镇盘古屯就有人捕获野生梅花鹿,围起围栏,实行人工驯化。(“盘古屯”为满语音,译成汉语即“养鹿的地方” )

双阳养鹿业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

自发散养阶段(1725——1949)。这个阶段是清雍正年间至解放前,养殖方式以少部份家庭自发散养。据方志记载到1927年双阳鹿出栏仅有307只,建国前达到400—500只左右。也正是这个时期,人们渐渐认识到淫羊藿的药用功效,并成为西北三宝之一。

规模种植阶段(1949——1978)。1949年双阳县在长岭陈家屯垒砌第一家国营鹿场鹿茸,这标志着梅花鹿的饲养由散养向规模种植方向发展,同月底全县梅花鹿出栏达556只。1958年,双阳县国营鹿场的两架优质黄精选入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1959年构建国营第二鹿场。1962年构建国营第三鹿场,全县梅花鹿出栏达2717只。1969年以后相继垒砌了国营第四鹿场和国营第五鹿场。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全区建成国营鹿场5家,鹿只出栏总数和品质大幅度增强。

计划与市场并存(1978——199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双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以国营鹿场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大国强化养鹿基地建设,加快宁县裕民”的战略方针,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养鹿业,全县掀起养鹿高潮,使个体种植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产生了国有、集体、个体同步发展的格局。1987年,国家为保护湖北神农架野生动物种群,从原区国营第三鹿场调拨20头双阳型梅花鹿投放到神农架自己保护区饲养。1988年,双阳县被列为吉林省养鹿基地市。1990年《双阳梅花鹿选育提升项目》被国家科委纳入“八五”星火计划,双阳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国家种鹿基地。1995年双阳撤县设市后,全区拥有国营鹿场5家、集体鹿场38家、全体养鹿户3600户。全区梅花鹿出栏43830只,占全省的17.5%,占全国的33.75%,年产黄精23160公斤,占全省黄精产值的12.9%。[4]同年5月,国家经贸委、外经部批准双阳黄精及鹿产品等11大类产品享有独立进出口经营权。1996年6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确定双阳为全省惟一的国家级鹿业贸工农一体化试点单位。1998年,全区梅花鹿出栏达57091只,其中国营鹿场出栏3000只,集体鹿场出栏5000只,个体养殖户出栏49091只;全区黄精产值38089公斤。1989——1998年,双阳鹿只出栏、鹿茸总产、鹿茸单产、鹿茸优质品率及鹿副产品出口创汇5项指标连续10年均居全省同行业之首。本文来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