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诗话∣张玉华:站到诗歌的背后看翠薇的诗

 鲁西诗人 2020-07-31

以诗歌慰藉心灵



站到诗歌的背后看翠薇的诗


             ——翠薇诗集《自然是无顶的教堂》读后

张玉华

欣赏事物有很多向度,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多大家已经在正面对翠薇的创作及翠薇的诗集有了许多发自内心的赞誉与欣赏,也留下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平时不爱热闹的我,从背面或侧面看其人其诗,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为此,本人独辟蹊径,从诗歌的背面来欣赏翠薇其人其诗。

翠薇的诗歌里有一种一叹二叹三叹的回环调,那是一种音乐的节奏。比如:法桐,是时光的见证者/目睹过多少风起云涌/他坦然自若/如今,他的心里早已停止生长闪电和雷霆。(《一些人和事早已随风飘散》)比如:一枚一枚土豆堆起来,白云一样高/小百花纯净、吉祥,藏匿希望/双手捧住春天,握住春天/再也不会松手/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无尽的芬芳与绵长。(《金薯的梦想大过阴山最高的山峰》)比如:一只,两只的蝴蝶知道我的到来/五只、六只围着我/我是第七只,阴山之上,我们翩翩地飞。(《阴山之上》)比如:那片白桦林,一直在低处,在山谷里/藏好了会飞的羽翼/笔直的树干坚挺着塞外的生活。(《阴山之上》)窃认为,诗歌有了这种节奏感,读起来会很舒服,诗歌很舒服,诗人很舒服,尤其读者会更舒服。有一段时间,我曾经苦闷于自己的诗歌走进了死胡同,对于诗意的表达总是欠着火候,后来对很多优秀的诗歌进行分辨比较,我发现自己写诗缺乏应有的动感的节奏,影响了诗意的表达。

诗歌最忌人云亦云,见啥写啥,那不容易出彩。但是,翠薇的很多诗歌,却在庸常的诗歌里找到了独特的诗意,带给我们惊喜。比如:她从身体里向外掏/掏出云朵,掏出霓裳,掏出白衫/掏出素时,掏出锦年/掏出高贵,冷艳,繁华/掏出焰火不熄,点燃一方厚土/掏出海水汪洋,淹没却不湿润。(《东阿大地,有一场丝绸大展》)这首诗,真的给人一种“用银子的色泽做密码延长春天”的美好感觉,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会热爱、会生活的优雅女性,才会有这种美好的感觉,并用缎子般的语言,把她描述出来。

毋庸讳言,翠薇的诗歌里有很多精品,比如:《灯盏》《自然是无顶的教堂》《把中年焙成一尊青花》《戴着围裙写诗》《在身体里安装无数窗户》《游在空中的鱼》《阳台上的一片生机勃勃》等等,都是令人过目不忘的好诗,有生活的烟火,更有诗意的空灵,真与虚结合得恰到好处,可以窥见诗书生活中翠薇的温润优雅。“我是被厚爱的。”翠薇将之作为第一辑的题目,体现了现今富足优雅幸福的盛世生活状态,物质上是丰腴的,精神上是充沛的,所以其神情及气质是优雅的,所以翠薇的很多诗歌是温暖的,阳光的,像西方圣母玛利亚那双手,那双眼睛,那种温润的色调,在浓浓的墨香里“晒”着幸福。

在翠薇的诗歌里,写花的居多,方才想起,翠薇是个女孩,写花多一些也就自然了。其实,我认为,如果再进一步,把眼睛转向花朵旁边的刺,转向那些没有变成花的须,甚至瞩目那遍地落红,也许她的诗界可能会辽阔很多。我感觉,翠薇的诗歌以白描居多,就像一个绣花姑娘,那些花呀草呀蜂呀蝶呀,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也可以说是占有了诗人很多的年华与生命的空间。我们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时代、读图时代、融媒体时代,我们作家如果还热衷于用苍白的笔墨,与画家的七彩、摄影家价值数万元的摄影机、光怪流离的电脑组合技术,去论剑,去一争高下,那是自找没趣。文学擅长的是思考,是哲思,是心理描写,这是文字的长项,也是方块字的魅力所在。为此,我们与其去用苍白的笔墨去描摹那些花草,(当然也不一定描摹得好)不如用我们有限的青春与笔墨,去写思想,写那些花草们掩藏在身后的刺,那些没有萌发甚至被风吹落的花,写那些没有成熟便落地生虫的落实,写那些空空的无助的枝头,而不去凑那些热闹,可能更好。

语言是诗歌的肌肤,而诗歌的语言是用特制的材料制成的,或者有青花的磁性,或者有丝绸的手感,或者有瓦砾的摩擦,或者有不可感的空灵。更有甚者,诗歌的语言应该是区别于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的语言的。就像中国戏剧的服装与道具,是有自己特有的性别与特征标识的。翠薇的语言还是散文化浓重了些,诗歌语言的特质少了些。我私下认为,跨不过诗歌语言陌生化这道坎,我们很可能会长时间在现代诗歌的殿堂外徘徊。

翠薇所在的《鲁西诗人》杂志,我对之充满敬仰与感激之情,那是因为贵刊曾经在十年前,将我的一组诗歌发在“头栏”的首篇,我曾长期为编者的偏爱而激动不已。后来,有幸在济南的一次诗会上幸会了弓车老师,我得以当面致谢,同时对弓车老师的教诲熟记于心。前年,在夏津的一次诗会上,无意间经英伦介绍,与翠薇女士有幸相识,并相互间提到了《小拇指》诗刊曾经刊登过翠薇的组诗,以诗歌为媒,我们很快成为知己。迄今为止,我私自认为和翠薇算是老朋友了。

我是俗人,说些俗话是难免的。在拙作结束之际,还是真心地庸俗地祝愿一下吧——祝愿翠薇越来越美丽,写出越来越好的诗歌,过出越来越优雅的诗意生活。

作者简介

张玉华,山东齐河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小拇指》诗刊副主编。

西

编辑部:
主   编:弓车
副主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微紫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安   素  毕恩付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