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百余名状元,名人中举文章后,发现了这些规律

 准提药师安般禅 2020-07-31

1.据统计,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国录用了11万多名进士,最终有504位状元,这些所谓的状元都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羡慕对象,因为考中了进士就意味着人生走向了巅峰,从此仕途就开始了。

2.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创的,但是取士的方式方法却不一样,比如在唐代,诗歌是取士的一个重要途径,到了明清则是以八股文为主,前几年,因为工作之余有时间,所以买了一本关于八股文的书籍,里面收集了400余位状元和知名人士中式的八股文,其中包括明朝开始的第一位吴宗伯。到最后一位清朝的状元叫做刘春霖,他们的文章都是非常棒的,当然,也是历来读书人批判的内容。

3. 八股文是一种非常厚重的文章,现在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欣赏了,但是我仍然觉得非常有意义,甚至有人问我怎么样练好文章,我就推荐读八股文系列。在《儒林外史》那本书之中,翰林之女劝一个想当名士的莒公孙,让他考功名,写八股,所谓的八股文写好了“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这是实实在在的写文章的套路,现在的不少公文写作,不仅没有比八股文好到哪里,而且越来越难读。

4. 八股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功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智,如果文字功底不行,写出来的文字那是惨不忍睹,如果心智不行,那更是狗屁不通,所以我们看古代的那些读书人,二十多岁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圣人口吻,四平八稳的。

5. 不少人攻击八股文,但是有不少思想家其实也是会写八股文的,比如王船山,湘学的代表人物,他在写《思问录》的时候,就是以八股文之法写读书心得,那种手法读起来还很有意思。

6. 如果大家读过八股文,又读过哀江南赋之类的美极了的文章,或者王勃的《滕王阁序》,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美感度几乎是一样的,所以没读过八股文,就不知道八股文的好,更不知道八股文妙。

7. 八股文是谁发明的呢?很多人估计都不知道,八股文其实是大政治家刘伯温发明的,其实最早的源头在于王安石的经义,王安石用这种方式解释四书五经,到了明代的时候就把这种文体专门用来考试。

8. 在明代,被称为天字第一号文的是黄子澄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篇文章题目本来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论述的是天下有道无道的情形,但是黄子澄却用来论述中央集权,最后被朱元璋看中了,所以中了状元。而黄子澄也在建文朝建议削藩,最后因为合作的皇帝是一个庸才,所以闹得个满门抄斩,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到黄子澄这个人的政治主张。

9. 明代,还有许多名人,比如我们知道的张居正,这个人中式的文章是《大学》章句中的“生财有道”章,在论述生财有道这个理论的时候,张居正写的非常好,要知道那个时候张居正就被称为神童,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了后来一辈子的施政方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其实就是生财有道的典型代表。

10.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的中式文章是《君子中立而不倚》,文章之中就把王阳明的圣人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考中之后的王阳明其实也如其文章所言,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看出这个人的一生。

11. 后世还有很多名人,比如曾国藩,我看过几次他的文章,但是就是记不住他写的文章的特色,这跟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文章水平一般有关,但是为什么曾国藩可以考到进士呢,而且还会成为官场的楷模,其实就是因为官场就需要这样资质平平的人。

12. 但是如果我们看左宗棠的中举文章,就比较有意思,因为左宗棠其实只中了举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只有中举文章,但是左宗棠的中举文章也是比较有特殊的,读他的文章就可以感觉到一个孤傲的知识分子,不顾世俗的眼光,真的有那种“家无半亩田,心怀天下”的感觉。

13. 第一点,通过这些八股文,我们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其实在考试中就可以看出来,考试的时候如果刚好运气好,就会让考试之人特别拔尖,但是如果运气不好,就会碰上自己不熟悉,不知道的内容。

14. 第二点,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早熟之人,当然早熟只是精神层面的,至于具体的落实,就还需要工作上的锻炼,也就是说理论永远是比实践来的更早。

15. 第三点,八股文确实是好文章,只是绝大多数人读不懂,欣赏不了,更别说从中获利了。不过,我个人的感觉就是,看了一个月八股文,自己写文章的思路,文笔都会流畅很多。

16. 第四点,如果要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八股文,写上几篇八股文,就会发现提升其实也比较简单,另外则是写八股文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浅薄,是多么的难。

17. 第五点,如果没有认真研究过八股文,最好不要批判,因为你将影响你的后代,可能丧失了一个很好的练文笔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