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 | 坝顶思秋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纪东亮

错过了坝顶的春和夏,不想再错过坝顶的秋。

深秋假日,怀揣对坝顶的眷恋,一个人驱车前往。悄悄地来,静静地看,默默地想,然后再悄悄地走,不惊扰那里的一草一木!

途经“九拱桥”旧址,越过铁路桥,开车一路攀爬向北,水鸭沟水库依然静卧在山腹中,翻山越岭三五里来到当地人称“风门口”的地方即到坝顶脚下。

车还能前行,但不忍心碾压沉淀于内心的那些岁月,于是驻车。一个人,一双眼,一部相机,穿梭在绵延的草原上渐行渐思……

同事弟长青曾多次美誉我是坝顶草原的发现者,此话有些言过其实。因为喜欢摄影,起初只是用摄影的眼光去看待这片芳草地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坝顶草原最初的宣传推介者吧。“坝顶”原不叫坝顶,坝顶原本是南太行东麓余脉河顺天堂山主峰西北部区域,面积10余平方公里的原生态黄背、蒿草地。由于地势险峻偏僻、人烟稀少,又得益于近年来封山禁牧、森林防火的成效,致使那片区域植被茂盛、草木青翠。

2014年初秋,为发展全域式乡村旅游,主政河顺的志红书记提议起名“坝顶草原”可好?“坝”字,主意是指:截住河流的构筑物。而天堂山自古以来就是横纵于安林两县北部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周边山道、村落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地下交通线、联络点。“顶”字,主意是指:最高最上的部分。而天堂山主峰则是河顺周边乡镇的制高点,所以把这片区域草原取名为“坝顶草原”再合适不过了。

几场秋雨过后,碧空如洗,坝顶草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妩媚动人,远远望去和天空融为一体。难得如此好天气,难得如此好心情。置身于绵延起伏的坝顶,身心得于放松、思绪得于舒展。

 山顶的庙宇远远望去,像悬挂在空中,红墙金瓦在苍翠的山腹中显得格外耀眼。脚踏陡峭的青石台阶拾阶而上,穿山门、进院落,宏伟瑰丽的大雄宝殿呈现在眼前,门口的那棵老槐树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躬身颜笑,喜迎四方宾朋。善男信女们在悠扬的钟声中用别样的方式洗礼心灵。站在戏楼檐下极目远眺,弯弯山道,似条条玉龙盘旋在大山的怀抱,不离不弃地守候着这方土地和生灵。   

从奶奶庙西门徒步百余米是一块平坦的开阔地,这里也是游客来坝顶草原的集结地。一处标准、简洁的停机坪修建于此,从安阳高铁站坐直升飞机到此不足三十分钟行程。

与停机坪遥相呼应的是3号滑翔基地。1991年,英国滑翔协会理事查尔斯.赫吉曼来林虑山考察试飞,曾赞誉:“中国的林虑山可与阿尔卑斯山媲美。”后经国家航空运动协会、滑翔委员会领导、专家实地考察,一致认为石板岩镇南教场(1号起飞场)、城郊乡轿顶山(2号起飞场)、河顺镇天堂山(3号起飞场),是最佳的三处滑翔基地。3号滑翔基地东北部地势平缓且车辆可驶至山顶,西南部为绝崖断壁,整体呈东高西低走势,独特的地貌形成适宜滑翔的气流,从这里起飞最后着陆于姚村镇境内的白草坡村周边。

穿越3号滑翔基地后一路向北,沿着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来到坝顶草原原生态地。瞬时,视野变得开阔,豁然明朗起来,令人浮想联翩。金灿灿的黄背、蒿草覆盖了山峦和丘陵,不知名的各色山花点缀其中,这清新之美只在油画中看到过。蒿草在山风的吹拂下犹如起伏跌宕的海浪滚滚而来,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心情随着蒿草的舞动开始澎湃。城市的压抑、身心的疲惫在这里被释放得无影无踪。双脚踏在坝顶之巅,猛然发现自己的视野如此通透,无论是近处的梯田还是远处的村落都是那么真真切切。闻着泥土气息中交织着的蒿草清香和山花芬芳,看着山川丘陵缤纷的色彩满心的惬意,顿时心旷神怡。展开双臂、仰起头,轻轻闭上双眼,来一次深呼吸,此时我就是坝顶的一片秋叶、一株蒿草、一朵山花,整个身心都融入了秋的生命里。

不愿再沿着常人曾走过的羊肠小道徒步而行,也不怕迷失自己,趟着齐腰深的蒿草似乎在寻找什么。不知何时,眼前的蒿草变得彤红,原来是夕阳给它着了色。抬头凝视,晚霞也显得格外斑斓。微风摇曳下的蒿草在黄昏余晖中增添了一种柔和神秘的色彩。此刻联想,人生路上,那些荣辱得失,那些光鲜显贵,那些是非成败,那些风雨坎坷不也是人生旅途中时光为你渲染的色彩吗?可到最后山依然是山,土依然是土,尘依然是尘,你依然还是你,自自然然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以为尘世就是海,存续期间,可以随波逐流,可以乘风破浪,也可以逆流而上,各种姿态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其实活出自己才是最真、最美的色彩。

我恋坝顶蒿草簇拥、我恋坝顶花香陪伴、我恋坝顶山风爱抚、我恋坝顶晚霞笼罩,我恋这一切汇集而成的美丽风景线。

我更恋秋日坝顶那极致的美,因为她款步有声、舒缓有序、荣辱不惊!

【推荐语】

独上坝顶,览秋入怀!

心里装满了秋色,移形换步间,已是渐入深处。

作者的文章里,洋溢着一种浓郁的中年情怀气息。那份淡然、释怀、看穿,已经浸淫到坝顶的草和景色里,融为一体,让读者很难看出是人在欣赏秋,还是秋在盯着作者。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天于草木来说,本是萧瑟的。但作者却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金黄的草、橘红的夕阳,苍茫廖远的群山、四顾无遮挡的豁达情怀……这赫然就是天然图画。

由景及人,及物,及目光,文章里把当地人、当时事都写实呈现,便赋予了这个坝顶又一种生命!

好秋,好景,于是作者恋。恋上了中年——人生近秋的这个时节。

                ——大爱无痕点评

纪东亮  芝兰园签约作者   

网名黎明。70后,林州市横水镇人, 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林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工作之余喜欢摄影、写作。在《检察与审判》《安阳日报》《红旗渠》《芝兰园》等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有散文《情缘》《清明时节忆奶奶》《感谢您,亲爱的党》等文章。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布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