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李启昌 | 西牛良庙会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李启昌(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儿时印象深刻的事,除了过年,就是跟着爷爷赶庙会了。到哪儿赶会?——姚村西牛良。西牛良的会期是农历五月端午,正是小麦备镰收割的季节。
       

每逢这一天,吃过早饭,爹和三大伯就会分别给爷爷块二八毛钱,打发年迈的爷爷前去赶庙会。爷爷手头有了儿子们孝敬的钱,不知道有多高兴,总会乐哈哈地叫上尚未上小学的我和长我两岁的叔伯哥哥,左手拉一个,右手拽一个,沿着麦田间的蚰蜒小道,步行七八里去凑西牛良庙会这个热闹。
       

据我观察,大人赶庙会,瞄的是买些急用的家哩家具、生活日用品。爷爷倒不管这些,好像唯一的目的,就是领他的孙子们到会上看看热闹,解解嘴馋。我们乐意跟着爷爷跑七八里路去赶庙会,图的就是这个。因为祖孙的目标不谋而合,这种差事自然具有内生动力,配合默契,皆大欢喜。
      

 一路上,爷爷不停地给我们讲故事,逗得我们完全忘记了疲劳。尽管满头冒汗,还是屁颠儿屁颠儿地紧跟着爷爷,生怕被落下。
       

爷爷告诉我们:五月端午是诗人屈原的殉难日,也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这一天,是下雨的寻头,所以,牛良会上卖伞、卖竹帽的比较多,生意也往往比较红火。
       

有时候会正赶到热闹处,突然间雷声大作,大雨倾盆,河水陡涨。牛良河是洹河的支流之一,满街的雨水都不约而同地向村南的河道汇聚。赶会的人们猝不及防,四散躲避,摆摊的商家急忙遮盖收拾,只有买上了雨伞、竹帽的人们倒好像有先见之明的优越感似的,显得没有那么慌张。
       

最不幸的是在牛良河边大柳树下支着油铛炸麻糖的商家。突如其来的陡雨使得他们乱了阵脚,顾得了油铛,顾不了面板;顾得了面板,顾不了麻糖。老天爷可不给你来什么温良恭俭让,那炸好的麻糖外焦里空,极具浮力,早被冲落水中,顺流而去,径直漂入牛良河中。卖麻糖的商家急得跺脚,旁边卖粪杈的却急中生智,抄起竹制的崭新粪杈,戗着水轻轻一挑,一个排叉子麻糖就被打捞上来。刚刚买了粪杈的人见状,纷纷模而仿之,一时形成了粪杈捞麻糖的阵仗。因此就有了“五月端午牛良会,粪杈河里捞麻糖”的典故。
       

爷爷说他就曾遇到过一次。我们好像没有这个眼福,跟爷爷赶过好几次牛良会,虽然老好在牛良河边麻糖摊儿边儿转悠,可就是关老爷老不在那儿磨刀,祭奠屈原的人们也没在那儿洒泪,我们当然也就无缘见到粪杈捞麻糖的趣事儿了。
       

反正,爷爷手里有钱,他掌握着调动我们情绪的有力武器。傍晌午的时候,爷爷揣摩着该点补点补我们了。他掏出几个零钱,可可地买了两个热火烧塞给我和哥一人一个。看着倆孙子狼吞虎咽,乐得他喜笑颜开,花白的胡须随着笑声飘逸。中午,他给我们安排的大餐是火烧夹麻糖加豆腐汤。热腾腾的火烧从侧面掰开,露出油滋滋的、润滑滑的内层,刚出油铛的热麻糖拽作两段儿往里边一夹,那扑鼻的香味儿,沁人心脾,别提多诱人了。
       

直到几十年以后,在上海世博园,我有幸欣赏到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光电影像,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当然,牛良河比不了宋都汴河,牛良会也无法媲美清明上河。可不知怎的,一看到《清明上河图》那般美景,就会想起爷爷领我们牛良赶会,就会想起爷爷给我们描摹的有关牛良会的生动故事情节。它酷似一幅乡村版的《清明上河图》,萦绕于心,永远挥之不去。大概,这就是所谓乡愁吧。

李启昌  林州市人,退休公务员,网名慕紫。长期从事机关文秘工作。爱好文史,喜欢写作,偶有散文、诗词散见于报刊。

©原创作品   作者授权发布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