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域文化】方建增丨 又见荆编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方建增(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金秋的十月,秋高气爽。芝兰园的编辑和部分文友,相约在石板岩的艺境太行写生基地。

艺境太行写生基地,紧邻美丽神奇,有着千古之谜的“猪叫石”景区,景区内,我们漫步在这幽静惬意的林间小道上,从树梢缝隙漏下来的阳光,轻柔而飘逸,顺着龙泉沟的溪流,沿着盘山台阶,攀级而上。清龙泉水流不大,却碧绿如玉,恰似一条绿色的飘带缠绕在龙泉沟内,给人无限的宁静与感悟。我们继续攀登前行,便到达观景台。
观景台海拔约1000多米,位于艺境太行上方的悬岩峭壁之巅,距太行山顶还有约600多米。这是自然形成的平台,平坦而宽阔,也可以说是太行山的一扇飘窗,一处阳台。站在这平台上,极目远望,美丽的太行风景尽收眼底,仰望太行红叶,万紫千红,色彩斑斓;俯视露水河的流水,溪流缠涧,千瀑百潭。观景台名副其实。

我把观景台形容为太行山的飘窗、阳台更为豪放、更有诗意吧。那艺境太行就象太行阳台下吊着的一个盆景,一个花篮,是艺术中的精品;更是一幅画雄厚恢宏的油画;一首浪漫唯美的抒情诗。



山里土生土长的程振宇,30多岁,一米七八的个子,帅气英俊,精明能干,睿智而有梦想。从一个厨师,到饭店老板,再到现在的艺境太行总经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艺境太行位于大峡谷仙霞谷辉伏岩村,东距石板岩镇七公路,西与山西省宑底村搭界。

这里宏伟秀丽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早在石板岩景区旅游开发之初,程经理在开饭店时,接待了好多外地来这里考察的美院老师,美院老师建议他接待美院学生写生业务。当时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地方,更主要是没有这方面的思想观念,只知道开饭店卖饭。在美院老师的鼓励下,经过到安徽宏村写生基地学习考察,又亲自到美院与校长协商,创办了林州市石板岩最早的美术写生基地,人称画家村,带动了林州美术写生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年来这里写生的美院学生就有六七千人,古人说:“诗画一家,”故把这里形容为诗画太行,一点也不夸张。同时,学生们也把林虑风光带到了祖国各地,提高了林州的知名度。


如今这里更是艺术的殿堂。根据美院、师范类艺术系开设的课程,程经理创新发展理念,打造写生实习基地,在美术写生(油画)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建筑系写生(素描)、服装艺术(织布)、千层底老布鞋、藤编、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程经理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习基地,亲眼目睹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对学生手把手地进行传授。

观看艺境太行,感悟艺术人生。看着这一台一台的纺花车、织布机,仿佛又听到了奶奶的纺花声,母亲的织布声和纳鞋底的声音。

荆编是藤编中的一种,我们林州人常用它编织盖房用的荆笆,装叶子、杂草的眼篓,推农家肥的粪篓,盛萝卜、红薯的大小篮子,筐子等。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童年时家里很穷,每天和穷伙伴拎着荆篮给猪、牛割草,一日小伙伴们把荆篮摞起来,称荆篮(金銮)殿,朱元璋坐在上边当皇帝,伙伴们三拜九叩首,齐声高呼(朱元璋)万岁。我们的童年时代,奶奶给我们装吃食的小茅篮,如今也成了工艺品。回想起我们当年穿的、用的,现在看起来都是艺术品。


艺境太行,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祝愿程经理穿上千层底老布鞋,在文化传承上走得更远;藤编这张网编织得更大,事业象剪纸一样越来越红火。

 ——  The  End  ——

方建增   网名海润,林州市人,工民建专业。昔日煤小伙,今日泥瓦匠,热爱生活,爱好文学。曾在国家刊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学创作。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