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癸卯秋日太行写生记

 lm70cc 2023-11-07 发布于重庆

太行山南北跨冀、晋、豫三省,素有八百里太行之说。2005年暮秋,我跟随中央美院陈平教授第一次到太行山郭亮村写生,受益颇多,自此与太行结下不解之缘,每年立秋前后都会前往太行写生,已经坚持近十三年了。新冠疫情三年,我的太行写生被迫间断,只好在案头下了些临摹学习的功夫。2023年立秋后一日,我自驾车前往太行山,再次启程太行写生。此次写生最初计划从河北的苍岩山开始画起,后因河北一带遭遇水灾,就改变行程,把河南安阳林州大峡谷作为第一站。

水段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山东驾车七个多小时就进入了林州石板岩大峡谷,石板岩镇有很多景点可画,我第一站去水段村。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水段村在石板岩镇西北方向,从峡谷沿盘山公路向冰背背方向出发,至车佛沟村路分左右,往右是去太行屋脊大峡谷景区方向,左转是去水段村的路。车在山道上盘旋上升,对面的山村逐渐远去,至梨园坪村,山路此时已到了最高处,并且转到了山的南侧,眼前一片开朗:大峡谷谷底风光尽收眼底;磅礴雄伟的太行巨嶂迎面扑来。自梨园坪村驱车下行二十分钟,便到了位于山凹处的水段村。我曾经先后两次来水段村写生,这是一个隐藏在太行深处极小的山村,石板做瓦的民舍,错落、散布在半山坡上,与环境极为协调。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水段村既然以水命名,自然水是看点:村西山谷之间有一溪水汇流到村前,形成了一个清澈的水潭,潭水漫过水泥筑成的山路流到下一个水潭,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个高低不同的水潭,两潭之间是银瀑相连,流瀑被参差的石板岩分割成疏密不一的细流,激流奔涌,淙淙作响,极富有画意。流水聚到村前最大的水潭,漫过村民筑的蓄水石坝后,泄到崖底,形成了村前最大落差的瀑布,这也是水段村的一个画眼。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瀑布两侧崖壁上藤蔓密布,生长的十分恣肆,无拘无束,浓郁的绿与白的水、赭的崖形成了鲜明对比,甚是惹眼。喷涌的飞瀑从高处泄到崖底潭中,轰鸣声响彻山谷。除了西面汇集成的大瀑布外,从北面山间汇集的溪流,穿过村子漫过路面,从崖上的杂树间、藤蔓丛中泄下,像是一条条的银帘悬挂在山崖上,也极为壮观。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水段村的树也有特色,村前崖上有几株古柳,不是常见的垂柳,枝叶繁茂,姿态不俗。村中房舍前后又多高大的梧桐树,阔大的叶子,密密匝匝挨在一起,偶有一株枯树穿插在其中,极尽变化之美。最奇妙的是水段村前的一棵古树,名叫大果榉,别名小叶榉树,树龄约500年,树干要几个人合抱粗,树高几十米,像一把巨伞撑在村前,为村民遮阴避暑。古树在上世纪曾罹火患,被恶人在根部树洞里放火,烧坏了一段,致使树根受伤,现在树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洞早已用泥沙填充加固了。十几年前我来此写生,榉树东南方向的一个分枝在雨夜被风吹断,巨大的树枝落在地上,砸在树东侧农户的院墙上,遮住了大半个院子,所幸没伤到人。自此,榉树的树冠减少了近三分之一面积,令人十分惋惜。水段村除了高大的榉树、柳树、梧桐外,山间的花椒树也格外惹人注目。漫步山中,花椒树远看像秋天的枫树,走到近处才能辨明红色的不是叶子,是一簇簇鲜红朱砂色的花椒团聚在树枝上,聚散疏密,非常生动。传统山水画中古人说的胡椒点就是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明代画家文征明就善用这种“攒三聚五”、“鱼贯而行”的点叶画法。花椒树姿态很生动,虽不高大,但出枝遒劲,画家可以体会宋人马远“用笔如屈铁”的笔法。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水段村一带的山石崖壁很有可观之处。近水的岩石如叠糕状,层叠曲折、疏密有致,悬崖处则多斧劈状岩壁,舒缓的有马远、夏圭的皴法,雄强的类似李唐《万壑松风图》的笔法。太行山体的上半部有两种形态的语言组成:最上边是雄伟的太行石壁连绵不断,如一座座丰碑令人仰望朝拜;中间有有大面积坡面,连接着悬崖和上面的山体,坡面上植被密布,树木葱翠,不时有横的带状梯田镶嵌其中,随着山脉转折走向,参差迂回。坡面很像一头头雄狮匍匐在山中,露出弯曲的脊背,或舒缓,或紧凑,默默守护着世代太行人的安宁。雨后山中云气蒸腾,太行山最上面的结构会隐在云烟之中,只有底下坡面在云雾中飘渺,宛若烟雨江南景象,这时的太行山,也就暂时除去豪放体貌,露出了秀美的容姿。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太行山人是勤劳、淳朴的。我2011年第一次来水段写生时,村中没有接待的民俗旅游饭店,经人介绍,吃住在村后一户农家中,那家外嫁的女儿正好带着三岁儿子在娘家避暑,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我用自己的单反相机给小朋友拍了不少照片,返回山东后洗成照片寄给了他们。这次来写生距离那一次已经整整十二年了,我寻到了曾经住过的院子,经自我介绍,主人才回忆起说“认出来了”,聊到她的外孙已经十六岁了,在林州上学,见院子较以前也做了修整,看出他们的生活是不错的,感到很欣慰,在院里站了片刻,我就匆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匆告别了。水段村西头,有鑫源农家乐,老板叫郭和平,是很能干的七零末青年。2016年,我第二次来水段写生时就住在他家,这次他家住宿改造升级,就安排我住在云上人家,吃饭仍然在郭老板家。鑫源农家的生意很好,每天中午吃饭的游客都很多,为了和游客错峰吃饭,最初我上午的写生会时间长些,晚一点回来,但即使我下午一点回来,游客还很多,后来我就不刻意避让了,按时回来报上伙,等待吃饭,以免太晚影响下午的写生。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自水段村沿盘山公路前行,绕过几个山坳,可到一处观景台,遥看水段村汇集的流水自山崖间泻下的胜景。此处四围绝壁连绵,远山如嶂,水段村舍隐约镶嵌于山坳之间,近处崖上梯田纵横,高粱、玉米列队装点在其中,进出山谷的路盘旋蜿蜒,隐约可辨,绝似一幅宋人画卷。继续前行,移步换景,谷底石板岩镇全貌、峡谷风光悉收眼底。山水是能滋养人的,太行山的这种雄伟浩渺的正大气象,足以养画家的浩然正气,君子之风。在水段村小住了六天后,8月15日,早起下山转至高家台村。

高家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家台村隶属于石板岩镇,是大峡谷靠西的村落,与山西平顺县的井底接壤。当地政府正在把林州石板岩镇大峡谷打造为“中国画谷”,高家台村就是画谷中的明珠,每年来这里写生的画家、学生络绎不绝。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我曾三次到高家台写生,此地标志性的景致莫过于村口有一处悬崖倾斜,下面水流曲折,谷底林木苍翠,崖上搭建着几座房屋,又有数株垂柳掩映,形成一幅绝美画面。我每到高家台,必然将此景收入画中,并且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每个角度看都能入画。此次前来发现大为变化,在靠近我心目中的美景的旁边,两个山崖之间连接了一座高架桥,宽阔笔直的水泥桥面,粗壮高耸的桥支座,近距离出现在天然山水间,着实突兀,我不禁感叹设计者的暴力。高家台也新开发了漂流项目,将山谷中的河道做了修理,将自然的水潭用石块砌成规则的水池蓄水,游客可以在此划船戏水,从他们的欢笑声中可以看出,这个项目是很成功的,但我认为它还是破坏了原生态,与周围的环境是不协调的。或许我是太苛刻、太多事了,因为我手中的画笔可以任意删减,对于所不喜欢的可以视而不见,尽情表现我心中的高家台。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高家台村东北方有一条沟壑,沟底部都是层叠曲折的岩石,流水漫过叠糕状岩石后,穿过一个石砌水渠,泻入崖底。沟壑两侧有石屋错布,又有古木相拥,村舍后远处青山遮天,沟壑中白水如练,是一幅绝美画卷。2009年春天,中央美院陈平教授带队来高家台写生,在此处画出数幅佳作,我也曾在此写生,这次故地重游,当然要前往一探。去这个景点的途中,有成群结队的学生手提画具,肩背画包,排成长长的队伍,我也跟在队伍中,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很多。到达目的地,沟渠一带依旧保持原貌,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有沟壑西侧的院落整修,沿河岸笔直地砌成一堵石墙,在上面扩建了一个带有围栏观景台,稍显突兀些,但也无大碍。我在崖边磨墨理纸,夹杂在学生中开始写生,崖底吊车轰鸣,一大片水泥屋顶堵在山间,建筑工人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经了解,他们是在建游客接待中心。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高家台村西南有仙霞谷,谷中有一条清溪,沿溪岸一侧山路往西,向山谷前行,穿过一片丛林,脚踩溪中碎石到对岸,继续前进可见紧靠山体根部的一条石渠,沿石渠继续前行,欣赏着不同形态的崖壁,不觉至一水电站。电站紧贴在山崖上,如今已经废弃,只剩下一座房子,空对着山谷的飞瀑,山间的流泉。听当地人说由此处继续攀登步行几个小时,到仙霞谷尽头有一个瀑布,由于海拔较高,冬季高百余米的瀑布就会变身为冰挂,形成了巨大的雪松,极为壮观,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此一带山高路滑,近几年常有游客受伤事故,所以仙霞谷已经禁止游客前往,不对外开放了。一日,我来水电站写生,画了一半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我赶紧撑开大伞继续作画,不料雨越下越大,毡纸尽湿,只好作罢,次日又前往完成此稿。每次写生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有深刻的体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高家台村有很多的写生基地,大多是面对一些学画的学生,现在正值暑假期间,每个基地的学生都爆满。我前两次来写生时住在秦贵吉家中,就是现在的“一家人归墅”,第三次来住在三亩地的“田园飞歌”,这次我选在“水磨山庄”,山庄主人叫高卫东,小我几岁,人很朴实厚道,谈笑间会露出他一对标志性的虎牙,令人印象深刻。我从老高的交流中知道高家台的村名是与姓氏无关,据老高说,村前原有一个比现在的路面还高的一个台,平台方言人叫高ge台,后来就把这个村名叫成高家台了,如今这个平台经过几十年的采石,已经低于路面十几米,高台也就不存在了。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水磨山庄主要的是为过往游客提供午餐,因为地理位置好,还有一个小停车场,院里又有几株大树遮荫,加上饭菜可口,价格公道,所以生意很好。山庄接待住宿的游客不多,因此晚餐生意不是很忙,一到夜晚就特别幽静。晚饭后我会和高老板随便聊聊天,得知他儿子是律师,现在上海工作,我不由得更加敬佩眼前的这位太行汉子。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高家台的风光很美,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但要慎重开发建设。这次高家台写生,是我时隔七年后的再次与故人会晤,变化太大,使我不免为高家台将来担忧。七年后再来,此地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8月19日,来高家台写生五日后,早起下山,向新乡南太行出发。

罗姐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去新乡市辉县万仙山出发前,我先联系了郭亮村青山石屋的老板,得知那边需要一周后才有空房,于是我决定先去罗姐寨写生。2018年我随日照市美术馆采风团到罗姐寨写生,上山遇到寒流,在山中住了一夜后就匆匆下山返回,而山中的景色令人难忘,这次正好前往一游,以了却心愿。罗姐寨上山的路很险,我询问了山上的人,得知现在路面进行了拓宽后才放胆驾车上山,车驶入山中,道路果然宽阔、平坦了,但几处险要路段在会车时,还是要小心翼翼的。至山顶,前往此行入住的弘德堂。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罗姐寨景区位于辉县沙窑乡南窑村境内,由葫芦芭、北窑、南窑、桃花沟、上峰邱五个自然村组成。相传隋唐时,一位姓罗的小姐在此招兵买马,圈地为王,声名大振。如今山头还有当年城墙的残垣断壁。罗姐寨具有典型的太行山特色,因为没有郭亮村名气大,人为开发的地方比较少,所以保留了太行山野逸、古朴的面貌。俗话说,到哪山砍哪柴,画家写生也是如此。太行山苍茫雄强,来太行写生更多要表现大景;雁荡山灵秀幽奇,适合表现精致的小景。我经过一番游历后,首先选择到村对面山坡画北窑村:错落的民舍掩映在各色树丛中,村后坡地依山势层层远推,中间镶嵌着或疏朗的梯田、或密挤的玉米地,再往上就是丛林直接到高耸的远山;村中的小道与盘山公路相接,蜿蜒回环,逐渐消失在远方;村一侧山谷中曲折的溪流,随着地势高低形成了数处飞瀑,瀑流最后汇集到村口的崖底,泄到谷底,形成了几十米高的飞瀑。这一带我反复画了几稿。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自北窑村沿盘山路至南窑村,再转几座山坳,在路边有一座小小的护林房,从房前沿林中小道走百余米,可下至一个狭长的平台,此处可观赏建在高崖处北窑村的雄伟气象,也可以东望峡谷风光,山间公路似银龙游动,盘曲在谷中。沿进山的路下至入村口悬崖边,有一个人工开凿的隧道,长不足十米,是所有进出山车辆、行人必经之地。出隧道口,峡谷一片豁然:近处洞口边的挂瀑,远处绵延的山脉,尽入眼帘。一日雨后,我至此写生,靠近崖壁一侧的山顶上,挂着几条飞瀑,如小白龙似的优雅飞下,过往的车辆经过此地时,都会放慢速度,接受瀑水的沐浴。我决定将洞口、挂瀑、峡谷、盘山路表现在画中,岂料天公不作美,画至一半时山中下起雨,只好撑开大伞坚持画,雨却越下越大,把宣纸都打湿了,只好收拾画具返回。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我从今年春到雁荡山写生开始,逐渐试着把写生稿画充分些,尽可能在现场多记录一些对大自然的感受,回到画室中就不再做大的添加,只是在写生稿的基础上稍加渲染、设色、题款,就完成整理任务。这样画每一幅写生稿需要四个小时,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每天需要在山间劳作十个小时,对我的体力要求很高。山中的日晒雨淋,蚊叮虫咬,尤其太行山有一种可怕的巨大蚂蚁,直往人裤腿里钻,写生时我只得将裤脚塞进袜筒中,才能不受干扰。经常有人说想要和我一起写生时,我就会说“你受不了这个苦”,搞艺术是必须要下苦功夫的。196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李可染先生的《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一文,李可染先生在文中结合胡琴圣手孙佐臣、京剧演员盖叫天、画家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艺术实践,谈到了“苦功”对艺术的重要,我常想,我们这代人下的苦功是远远不够的。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罗姐寨景区的游客大多是来避暑的。我在北窑村对面山坡写生时,每天早晨会有一群人从此经过,沿山路向里进发,其中一位游客腰中系着一个随身听,播放着上个世纪的流行音乐,声音响亮,久久在山中回荡。临近中午,音乐又会远远传来,紧接着人群就会悠然而来,很是惬意自在。经询问后才知道沿山腰小道走十里路,有一处观景台,可以欣赏峡谷景色,我决定也走一趟。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8月24日,早饭后,我背着画包沿山道往里前进,山路很窄,两侧是密林、农田,独自行走山中,心中稍有些发虚,大概走了四十分钟,看到了一个宽阔的山谷,山谷崖壁上方有一片松林,穿过松林,便到了观景台。此时是早上七点多钟,峡谷中云气蒸腾,云海连绵不断,远处谷底村落、山路依稀可辨,云烟掠过绵延山脉,由远及近逐渐涌来:远处厚重的云层被晨光勾勒上轮廓光,如天宫中成千上万的羊群自仙界而来;飘到近处的云气则逐渐散开,像大块大块的棉絮在空中飘动,时时变换形象;掠过山脉时的白云又变成了极柔的白纱,一缕缕蒙在山体上,将山的前后、远近分的层次井然。云气逐渐从东往西一阵阵涌来,越来越厚重,弥漫了整个山谷,继而所有的景物都融到了云雾中……我选择了一个角度,从近处能看到的景物画起,等画到远山时,大片云雾已经退却了,待画完后,我赶紧收拾行囊往回返,十几里的山道,返途中一路未遇一人。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太行写生最能帮助画家了解山水中的丘壑变化。中国传统山水画是非常注重丘壑变化的,丘壑的审美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宋人提出的山水画要可游、可居,就是强调山水画的丘壑表现,要做好这种丘壑表现,画家必须去观察、体会自然山水。山水大家陆俨少受石涛影响蛮大的,他说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未免有点儿大话欺人,因为在他的山水画中有“强扭龙脉”的错误,是不合乎自然的。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以笔墨之精妙论山水不如画,以丘壑之变化论画不如山水。山水画在注重丘壑的基础上,还是要锤炼笔墨,力争做到笔精墨妙,这样才有它存在的价值。中国画笔墨技巧达到一定高度会让人感觉无笔墨痕,观众看不出用笔的起笔、收笔,整个画面浑然天成,让人捉摸不透。其实西方绘画也是这样的,王沂东在谈到第一次见到西方绘画大师的油画作品时,他们也是在作品前琢磨、讨论是怎么画出来的,绘画艺术首先是技术,要达到一定的技巧,然后才能再谈艺术、谈境界。

图片【路镛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此行写生入住的弘德堂老板叫司栓保,也是一位七零末的青年。弘德堂是罗姐寨最早接待游客的农家乐。司老板的爷爷司风梧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曾配合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在太行山打游击,在一次战斗中就杀死了十四个敌人,如今后人纪念司老先生的纪念碑就屹立在村口显要的位置。写生期间,司老板特意炒了几个菜为我接风,还拿出他自酿的土酒让我品尝,我俩把小餐桌挪到院门口,面对大山边聊边饮,到很晚才结束。交谈中,我越发感觉到他是一位精明能干、有情有义、吃苦耐劳的太行汉子:他不仅开了罗姐寨首家农家乐,还从事北方中蜂养殖,也精于酿酒,文笔很好,对摄影也很有研究。我来写生期间,他正在动工建设中蜂养殖场,每日早出晚归,运料拉土,都亲力亲为。他与来弘德堂写生的画家,很多都交成了朋友,其中有一位河北籍著名画家董旭,就因来罗姐寨写生和他结缘,成了忘年交。司老板勤劳善良、善于动脑,相信他的事业会越来越好。

图片【癸卯秋日太行写生】  70×45cm   纸本水墨

来罗姐寨写生六天后,8月25日,我早起下山,驱车返回山东。为了避免在山路上过多的会车,前一天晚上我就和司老板道别。下午两点到达日照,车下高速后,我不顾饥饿,第一时间给车加满油,并在加油站提供的自助洗车处细心清洗车辆。我边洗边想,此次太行写生来回一千六百多公里,这辆车辛苦了,它就好比是陪唐僧取经的白龙马,载着我搜尽奇峰打草稿,享受自然山水之乐。

从林州高家台驾车往西两个小时,可到山西金灯寺、岳家寨,我的导师陈平先生带学生写生也曾去过;自林州转向辉县万仙山时,经过太行洪谷山,是五代画家荆浩隐居之处;自罗姐寨往西几十分钟车程就可至万仙山景区:郭亮村、南坪村、昆山村、丹分沟、南马庵等处处景色壮美,十分入画。太行山对于山水画家来说是一个自然范本的巨大图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太行山是艮古不变的,石涛曾经说“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画家用不断丰富的知识、经验去感受自然山川,再通过日渐成熟的笔墨手法迹化成形,写生就是这种不断循环往复的转换过程,用这种方法去面对、体验真山水,不变的太行被画家所表现出来的是千变万化的太行。太行山只是画家修行的外在依托,画家的修养、学识决定了他笔下太行的面貌、格调。

太行山,我会一直画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