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山纪行 · 太行篇

 海上葫芦客 2017-08-06


刘罡 · 太行龙岩 · 180cm×97cm · 2013年



从“河山纪行”太行篇

谈当下山水画写生热问题

璞者


太行山纵贯中华大地八百余里,它重岩叠嶂,林泉掩映,气势磅礴,素有“太行天下脊”的美誉,代表着华夏北方山水独特的雄浑魅力。在古代,它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会的通道;在现代,它是抗战时期的主战场,凝聚了不朽的太行精神。在美术史上,太行山水孕育了荆浩、关仝、范宽等一代宗师,他们的艺术成就一直影响着后继者,影响着今天的中国画坛。此次由杭州木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赞助开设的“河山纪行”栏目,就将视野投向了太行山。

 

近年来,全国各地来太行山写生的院校及画家可谓人数众多,太行山也成了写生的热点,对推动当下山水画坛写生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应当承认,在此番写生热潮中,的确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写生作品,把写生的难度和学术水准提高到一个新层面。但是,大家也认识到,在这股写生热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本该正常的写生却显得不那么正常。在许多人特别是初学或初入画坛者的观念中,似乎谁要是不写生或不会写生就不是山水画家似的。在这样的行动与思维推动下,又形成了唯写生才能论山水画、唯写生才能论创作的不良倾向,写生似乎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代名词,写生又似乎可以代替临摹,可以代替创怍,可以代替中国山水画学习,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总代理”,并且这种唯写生论论调目前仍有继续蔓延之势。更为麻烦的是,我们的写生观念和把握方式,大多是受了西方绘画的影响,潜意识中的写生观是立足于西方的。而以西方绘画写生观的立足点和以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所画的写生,往往会与中国山水画的观物方式和把握方式产生龃龉,最终对中国山水画的语言表现有多大推进就成了问题。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从学习外语中寻求汉语自身的全面发展。

 

西方的写生是学习西方绘画的入门基础,而中国绘画的入门基础则是临摹,虽然西方绘画也有临摹这个环节,但重点是在写生。西方绘画的写生是从现实写生中寻求此时此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则是进一步印证古人画法和法式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而以阴阳、虚实、刚柔等文化道理,让传统的笔墨活起来,完成书写性灵的课题。

 

对西方绘画来说,学习绘画直接从写生开始也未尝不可,而中国山水画则舍临摹无由入门。没有对传统的深入体悟,所谓的写生只是徒有形骸的轮廓而已,无法深入到用中国画造型结构和皴法语言去表现的层面。看来,写生对东西方绘画都很重要,只是着重点有所不同,中国绘画是没有高水平临摹基础的写生就没有多大意义,而西方绘画是没有高水平写生基础的创作也没有多大意义。当下中国山水画的麻烦是把写生当成了学习入门处,画家、学生的热情都集中在写生这个关节点上,从而忽视了对传统的学习和把握。

 

中国山水画写生,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将传统山水画的造型结构形态通过写生向现实结构与形态转化,把过去传统的变为当下应用。第二种是对所到之地、所见物象用钢笔或铅笔之类,进行写生素材的收集,以备日后创作之用。第三种是用水墨直接对景写生,此类写生在艺术水准上就要求高些,画家的笔墨功夫会在写生作品中显现出来。第四种是在对传统、对写生已全无问题的前提下,悟对山川进行观察,体会自然山川的阴阳、虚实和刚柔,体会大自然内在的生命意图,不拘于形象的记录,而是心识目记、了然于心。

 

应该说,上述四类写生方法,所解决的问题是有区别的,是一种相对完整的山水画写生训练,其目的仍然是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山水画家只是对水墨写生情有独钟,对其他的写生训练方法全无兴趣。实际来说,水墨写生并不简单,它已超出收集素材的功能,是画家对传统认识和写生能力以及笔墨把握的试金石。在近年的写生热中,我们的确看到了许多高水准的写生作品,山川形质、笔墨韵味都有着绝佳的表现。不过,我们也要指出,水墨写生虽然有着相当的难度要求,但它也最易“糊弄”人,许许多多传统功夫很弱的画家就爱画水墨写生,画不出结构了就留空白是为用虚,画乱套了反复遮盖是为积墨,画得不像中国画了就说中西借鉴,画得软弱无力就说松灵淡逸,水墨写生成了遮盖功夫欠佳的“万金油”。谁都可以画两笔,谁都可以涂几下。

 

如此一来,我们就把水墨写生从完整的写生训练中孤立出来,似乎不会写生就不会画中国画了,中国山水画写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偏差。从大的方面,我们把写生从临摹、写生、创作的链条中孤立了出来,进而又把水墨写生从各种功用方式的写生中孤立出来,形成了当下山水画写生的畸形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健康发展。

 

此次参加“河山纪行”太行写生活动的画家们,虽然对写生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也有着自己的写生方式,但都认识到不能过度夸大写生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写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不能全盘代替,更不能凌驾于临摹和创作之上,更不能以写生代替中国山水画的学习。这一点,我们从他们的山水画作品中就能有所体会,体会出他们从写生中生发出的创作激情和对自然山川的热情,体会出他们对山水笔墨表现的纯化和提升。




“河山纪行 · 太行篇” 作品选


周石峰 · 太行烟紫 · 180cm×95cm · 2015年


旷小津 · 岁月如歌 · 230cm×180cm · 2014年


唐辉 · 浩气千秋 · 244cm×122cm · 2015年


张桐瑀 · 夏日山居 · 240cm×120cm · 2014年


李明 · 太行秋云图 · 252cm×204cm · 2015年


杨惠东 · 太行飞瀑 · 136cm×68cm · 2015年


石峰 · 秋泉响太行 · 136cm×68cm · 2015年


王平 · 飞龙谷 · 136cm×68cm · 2012年






本文版权归本刊所有,侵权必究



>>>《国画家》杂志<<<


创刊于1979年

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主办单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

中国画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