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和辨证的区别

 金陵养身桩 2020-07-31

经常看到一些人把辩证和辨证混为一谈,有必要予以辨析。辩证的看问题,这个辩证是指辩证法。看问题不要一成不变。如现在美国围绞我们,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事,我们必须认真应对。但是,美国的这种错误行为给他们自己也制造了不利,他们内部就有不同意见,反对当局的错误行为,这就对我们有利了。其他跟班的国家并不是都齐心协力和美国同心同德,而是各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给我们制造了各个击破的缝隙。我们国家虽然遇到了麻烦,给我们的经济建设贸易往来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我们的人民更加团结,爱国情结民族精神空前高涨,反而成了好事。这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辨证,不是辩证法的辩证。是解放后现代中医自己生造的一个不正确的动宾词组。从字面上看,辨(动词),证(名词)。意思是:辨识各种疾病的证型。问题来了!辨就是辨识辨别,它不是我们认识疾病的全部思维过程。只是在遇到相似症状时需要运用它。我们的思维逻辑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客观到主观。在这个过程中,由感知直觉开始,然后才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了前面认识事物,我们才会比较鉴别,这就是辨识了!认识不断加深就是判断和推理。最后就会得出缜密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这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规律,也叫思维逻辑。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分析是对于具体情况的,归纳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比如,疾病的表证,这个证就是对于在人体表面的各种症状的抽象概括。表证有各种症状,怕冷,怕热,怕风,发热,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浑身疼痛等。这就是具体情况,就要分析。可见抽象概括跟具体分析是不同层面的思维方式。抽象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分析属于感性认识范畴。中医的证显然是理性认识范畴。而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已经形成了,是不需要辨识辨别的。只有具体的症状还处在感性认识范畴有些相似地方才需要辨识辨别,大多数症状是不需要辨别的。因此,辨证是个生造词说不通,有人甚至说“只要辨证准确就可以药到病除”更是自说自话。而在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都要坚持辨证论治就是不符合逻辑的错误行为,用错误的思维方式治病必然无效。瞎猜瞎碰,偶尔有点效果就高呼效如桴鼓,绝大多数无效则缄口不言。扪心自问是不是这样?

明确了中医证的概念,还要知道证的一般概念。以提高对证的全面认识。

1.证明:~人。~实。

2.凭证;证据:工作~。人~。

3.中医对病人若干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如表证(发热、恶寒等)、虚寒证(怕冷、出虚汗、手脚冰凉等)。

可见证是一个多义词。具有很多含义。把一个多义词拿来作中医理论的原则,这思维逻辑够奇葩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