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能言善辩”的孩子,父母这样做,有效避免“硝烟四起”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8-01

青春期前后的孩子们,各个在父母面前都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模样。

前几天,带孩子们回老家看奶奶。晚上他们和奶奶一起看电视,我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就让孩子们准备洗漱。

结果他们百般不乐意,总想再多看一会儿。后来我坚持让他们洗漱时,奶奶看着孩子们不开心的样子,“隔代亲”的感情洋溢出来,对我说让他们就再多看一会儿吧,反正也是假期。

孩子们看着我,犹如拿到了“尚方宝剑”一般,笑的“不怀好意”,姑娘还说:“不是要听话吗?你也要听你妈的话啊!”

呃……我还真是要以身作则不是?所以,又同意他们多看30分钟。

【父母不要反对孩子的争辩】

其实,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对我的某些决定执有反抗意见或者争辩。

因此孩子在争辩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不管是正理还是歪理,对于他们成长来讲,都是件有益的事。

争辩是争论、辩论的意思,是各执己见,相互辩论说理。对于亲子间的争执来讲,这样做有利于彼此的思想沟通,通过争辩达到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争执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们注意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生活中的小事,往往因为父母的大动肝火而扩大】

有些父母十分反感孩子的争辩,往往还会给孩子冠以“顶嘴、不听话”的大帽子。他们认为,孩子和父母起争执,就是不听大人的教导,就是向父母提出挑战。

有次闺蜜给我讲了她和她家姑娘大动肝火的事情。

那天闺蜜下班回家,发现孩子在逍遥的电视,心中就有些不快。但是询问孩子作业的时候,发现各科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也就压抑住这种不快,开始准备做饭。

但是在做饭的时候,闺蜜突然发现电冰箱的门没有关紧,就怒气冲冲地对孩子说:“你看你,又忘记关紧冰箱门!”

孩子却心不在焉的否定了一句:“不是我,我就没有开冰箱。”然后继续看她的电视。

闺蜜一下子就炸了,生气的过去把电视关了,然后对孩子吼:“不是你,还有谁?谁整天忙着看电视,什么也不顾!”

孩子更觉得委屈,也冲着妈妈嗷嗷叫:“你凭什么说是我干的?你看到我没有关吗?今天我根本就没有开过冰箱!再说,我写完了作业,看电视也没有影响谁,你冲我吼什么?”

然后一场“大战”就开始了。闺蜜后来气得饭也不做了,打电话拉我出去逛街,散心。

连连说:“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个炸药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炸了。真是气死人了。”

我当时反问了闺蜜一句:“你把冰箱门关紧,不就好了?”

闺蜜振振有词:“这次我关、下次还得我关,次次都是如此。她永远不上心呢!”

我又问:“孩子开冰箱做什么啊?”

“吃冰呗!”闺蜜回答。

“冰箱门没有关紧,冰淇淋是不是都会化掉?”我继续说。

“对啊,就是因为这个才生气啊!冰淇淋不是花钱买的吗?”闺蜜更生气了。

我冲着闺蜜挥挥手中的咖啡:“那你就让她吃一次化掉的冰淇淋呗!当她亲身感受到冰箱门没有关紧的后果,以后她就记得关了。而你,不过是损失了一些化掉的冰淇淋钱而已。难道不划算吗?”

闺蜜仔细想了想,也是啊。

“因为这个原因,生这么大的气。气坏了身体多不值得?”我继续对闺蜜说:“孩子的长大,总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在你预测的范围内、能接受的范围内,付出的代价才是最小的。有时候,我们换个思路去想问题,就不必钻牛角尖了。”

【“能言善辩”的孩子,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父母真的没有必要对顶嘴的孩子动辄就生气。

往往,我们一边想要孩子有个性、有主见、有活力、充满勇敢的力量;一边又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出自己想要的孩子呢?

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唯命是从、求实明理的思想特质。

许多孩子正是在有所听、有所不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敢于和父母争辩,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心理的形成。

孩子的争辩,往往是他们对自认为大人的“不合理”要求的一种公开抗争,也是一种心理宣泄。

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来顺受的性格。争辩能使他们保持心理的平衡,能起到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

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才会让孩子失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想法和办法。

【面对“能言善辩”的孩子,父母这样做】

1、宽容对待

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形成逆反和逃避心理。

2、耐心倾听

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

3、允许辩论

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4、学会自我分析

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解决它。

父母们要少些“权威教育”,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辩和不讲礼貌区别开来,让他们在争辩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正确想法。

总之,父母要学会真正的接纳孩子,同时接纳孩子的观点,哪怕是反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声时,许多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可能就会为云烟消失不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