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期《奉天:散文天地》作者 : 韩冬芙 妈说爸是只猫

 奉天诗刊 2020-08-01

吾父吾师                    

--------献给910日的老父亲

文/韩冬芙(辽 宁)

父亲老了。

就像来不及细数秋风中的落叶就已经滑过了日月的轮回。

人就是这样,苦苦找寻你认为很重要的东西而心生烦恼,转身间,真正意义上应该珍惜的其实离你那么近,而且和那些虚无的东西相比竟是触手可得,只是那时我们的手,指向了遥远的天空。

仔细想来,父亲没有标志性的举止来表达他对女儿们的爱,但每个细微处都像做好了的ppt,从容地回放在出我记忆的最深处,让我动容,潸然泪下。

回想小时候,每天早上,父亲总是穿着一尘不染的中山装(上衣口袋插着一支英雄牌的钢笔),拎着装满教案和作业的人造革皮兜(上面印着南京长建大桥),走出家门。渐渐离去的背影后,追逐着4个女儿的目光。

父亲一贯的严谨,连同他的饮食起居。家里的 影集、纽扣、硬币、报刊……无一不被他整理得妥妥帖帖。以至于达到只要需要什么马上他就准确无误地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来。拉开他的抽屉和柜子,整齐得让我无从下手,就像是不忍弄乱他收拾好的心思一样。生活用的、家里人的电话号码分门别类的用娟秀的字体抄写在自制本子上。处处显露着他曾经是海军的痕迹。父亲说这是生活的态度。

不久前去看父亲,他拿出了影集,我惊奇地发现照片的摆放不是按时间的先后,也不是按风格和主题来插贴,而是我们姊妹四个每人一组,从牙牙学语到初为人母。大小错落,摆放有致。我一页一页地翻看,找寻着远去的日子里遗落的记忆,不觉间朦胧了双眼。推想父亲做这些时定然是带着疼爱摩挲着泛黄的岁月。读着每页下面的标签感觉就像重温趴在父亲后背那颠簸的童年。

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岁月静好,每个细节激起的浪花都会清爽你的心境,不喜不悲,在世界上找一个看得见风景、听得见鸟叫的角落,去守望日出日落,潮涨潮汐。

落叶何处染秋霜,

不繁华,自芬芳。

父亲这辈子没有给予女儿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在每时每刻提取着他作为父亲的所能,塞进4个女儿的行囊。

在我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是和父亲一个学校,得到了这辈子上帝给我的最好的馈赠。于是,经常会看到父亲悄悄来到我的教室门外倾听,却从不打扰,然后或摇头或微笑地背着手走开了。晚上定然是一番教导。

他总说: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他懂得知足常乐。所以我才会倍加珍惜学生叫我一声“老师好!”

在我记忆中,出人意料的是他没有发挥作为老师的特长,过多地优于别的孩子让我们接受书本知识。那时候的老师没有那种辅导自己家的孩子先“成才”的意识。这似乎成了他为人师这种职业的遗憾。

但是,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来到他身边的时候,心会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和他共事的老师也都会在他那获得一份宁静,有一种想用心去听雨落嘀嗒,去感受春光旖旎的欲望。(这丝毫不会改变他把班级打造成落地有声的班风)。

朱自清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当时读起来的时候没感觉到刻骨铭心的思绪在涌动。而今看着每个字都像是记忆的雨点被抛在车窗上,又被雨刷器扯来扯去的阵痛。

父亲真的老了。没有给我们看着他变老的时光,就如同他在柴米油盐中无暇顾及的女儿们的长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的眼里不再如同睿智的清泉,望一眼竟心疼不已。

吾父吾师。

岁月温润,收集父亲的点点滴滴,在未来的星辰中打磨出这一生最温暖的记忆。

华灯初上,月色轻轻的漫上了树稍,倦鸟归巢,起身,凝望家的方向,行进……

作者:韩冬芙,法库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接近20年,2002年加入了沈阳市作家协会。10余年的创作中写了数十篇散文和诗歌。并在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2018年为沈阳市五四晚会撰写包括四大段诗朗诵、颁奖词、串联词全部的文稿。曾任法库县作家协会理事,辽文化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