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真的懂“全画幅”么? —— 关于“屏幕比例”与“画面比例”的讲解

 高人碟网 2020-08-01

这是篇“计划外”文章,本来文中的部份内容我已在几月前就讲过了(见“4K投影”系列文章),但最近我发现又有碟友将似是而非的说法到处传播、甚至把特例说成惯例了……为了以正视听,或者为了自己不反复解答同样的问题,我决定专做一贴,这回咱就说“全画幅”和“画面比例” ——


阅读需知

1、本文只求“通俗易懂”、尽量“科学严谨”,但这不是学术论文,无法保证天衣无缝;

2、本文有门槛儿。需要各位看官具备“小学文化”水平,尤其要有数学基础,否则可能导致看不懂下文中的数学关系。如遇此状况,本人概不负责。


回顾过往

1、以前的显像管(CRT)电视屏幕比例多为4:3。在过渡至液晶电视期间,短期出现过CRT的16:9电视,就像最初的液晶电视也出现过4:3一样,但现在几乎所有电视的屏幕比例都是16:9的,仅有极个别的品牌型号采用21:9比例。

2、DVD影碟的生命周期正处于CRT、液晶交替之际,所以DVD影碟分‘屏幕比例’和‘画面比例’两个参数。“屏幕比例”只有两个答案:要么“4:3”、要么“16:9”。进入蓝光BD时代以后,4:3全部淘汰,现在所有的BD、UHD影碟的“屏幕比例”都是16:9。

ps.  当年还有一种说法叫“可变16:9 / 可变宽银幕”,原文是“Anamorphic Widescreen”。这是针对DVD影碟来说的,因DVD有“屏幕比例”的概念、“可变宽银幕”就是指屏幕比例为“真16:9”的影碟。有“可变”就有对应的“不可变”、有“真”自然有“假”,假的是指“4:3 LB”的DVD影碟。这种碟的屏幕比例实为4:3,它通过上下填充黑边实现各种画面比例。在4:3电视上看倒没什么,但要放在16:9电视上看,则人物要么大扁脸、要么上下左右都有黑边。而“可变宽银幕”的DVD在4:3电视上看和4:3 LB一样(其实可变的画质更清蜥、因为分辨率更高)、在16:9电视上看也正常,人脸宽高正确且左右无黑边。因为它既能适应4:3电视、又能适应16:9电视,所以称其为“可变宽银幕”。现如今4:3电视已经没有了,BD、UHD也没有4:3 LB这个屏幕比例,所以就不存在‘可变16:9’的说法了,或者说现在都是可变16:9的了,那么‘可变’二字就可省略了。


数学等式

4:3 1.33:1

16:9 1.78:1

17:9 1.90:1

21:9 2.35:1

上面的等式并不严谨,有的实际是“≈”(约等于),因换算后的结果是无限循环小数,所以需四舍五入。


如果上面这些你都懂了,那我可要正式 —— 开讲啦~~~

“屏幕比例”与“画面比例”

“屏幕比例”和“画面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屏幕比例”是指硬件的物理宽高比,家里的电视有屏幕比例,影厅的银幕有银幕比例,对于单一家电或单一银幕来说,“屏幕比例”是固定值,它不会随着所要显示的画面产生变化。电视屏幕比例的惯用标注方式是“整数:整数”,如“4:3”、“16:9”或“21:9”。影院银幕宽高比的标注方式和下方介绍的“画面比例”一致。

“画面比例”是指不含填充黑边的有效画面的宽高比(下方有图例),行业内通常用“X.XX:1”的方式标注。

上文中等号左侧的“蓝色字”是“屏幕比例”、等号右侧的“红字色”是“画面比例”。现如今:4:3的电视已全面淘汰;16:9是绝对主流;17:9只出现在SONY的全系列4K投影机和其它品牌的个别型号4K投影机中;21:9仅有少量产品问世,如LG等出过显示器(我有一台),飞利浦、TCL等出过电视机。对于21:9比例的软件支持实际早已写进HDMI 2.0的规范里了,以后会不会大面积出现21:9的硬件产品暂未可知。

为了防止概念混淆,我们把已经淘汰的和市场占有率凤毛菱角的屏幕比例都删除,只保留现在家用设备中最普遍的“16:9”

“电影院”用的是“银幕”,所以严谨的讲,电影院叫“银幕比例”。影院的银幕比例也并非完全统一,最早的电影银幕比例也是1:33:1(4:3)的,而当今最为主流(包括“杜比影院”在内)的银幕比例是2.35:1(21:9)。“数字IMAX”则独树一帜,采用1.90:1(17:9)的银幕比例。

提炼重点:对于“屏(银)幕比例”:家用电视是16:9(1.78:1)、普通影院是21:9(2.35:1)、数字IMAX是17:9(1.90:1)

ps. 现在也有影院使用1.78:1(16:9)比例银幕的,但暂未普及。另外,上文中一直强调数字IMAX,因为IMAX的起源是70mm的胶片IMAX,胶片IMAX的银幕比例是1:33(4:3)的,这个国内鲜有,因此如不做特殊说明,以下所指的IMAX均为数字IMAX。

如果以上你都看明白了,我们就来说说“全画幅”。啥是全画幅?没有人或机构为其设定国际通用标准,那我们就按字面理解:能够铺满整个“屏(银)幕”的画面就叫“全画幅”。没有争议吧?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正宗全画幅”呢?我的结论是:没有正宗全画幅。严谨的讲:在家里看,“16:9(1.78:1)”是全画幅、在普通影院看,21:9(2.35:1)是全画幅;而在IMAX影厅看,17:9(1.90:1)才是全画幅。

当有碟友问“为啥电影不能全部都用全画幅来拍?”,我会觉得TA这问题根本未经大脑思考,电影创作出来是为了放在电影院里看的,不是给家用电视准备的,电视上的“非全画幅”也许正是电影院里的“全画幅”。

另一个问题:为啥普通影院、包括新晋的杜比影院都是21:9(2.35:1)的银幕,而IMAX非要弄个17:9(1.90:1)呢?以下系我个人推测:因为影厅的面积所限。IMAX从字面理解即“我最大”,所以“大”是IMAX第一要体现的东东。最初我接触IMAX的广告即“四层楼高的电影银幕”。试想,四层楼就确定了IMAX银幕的高度值,那么宽度值是用17比例还是用21比例,对于影厅的面积要求可就差别大了。如果你是IMAX公司,你会用21么?好啦,现在已知IMAX的银幕比例是17:9(1.90:1)、和普通影院有区别了,那怎么突出噱头呢?就在银幕比例上做文章吧,IMAX是率先使用“全画幅”概念做宣传的,他们从未说过普通影院的上映版是“半画幅”的,但观众不会认真想,大家只会下意识认为:既然IMAX自称“全画幅”,那么别的版本一定是“非全画幅”。IMAX还会用比其它版本多“26%”画面来宣传, 这的确是事实,但它并非惯例。并不是所有IMAX版电影都比其它版本多画面。常规情况下,无论是IMAX版本还是普通版本,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完全一样的、谁也不比谁少。

影片成片使用哪种画面比例,决策权在“导演”,这也和他的个人喜好有关。比如著名的斯皮尔伯格就偏爱“1.85:1”的比例,这没有一定之规。普通影厅也能放映IMAX 1.9:1的“全画幅”!只须银幕左右留白即可。如贝导的《变形金刚5》就在普通厅放映了IMAX版本的画幅。当然,“IMAX版本独占放映”是另一话题,此篇不做深究。只要大家记住:独占画幅是“特例”、不是“惯例”就好。近年的电影中,特例的有:MCU(漫威电影宇宙)的部分影片、《萨利机长》、《银翼杀手2049》等等;其余影片则都是惯例,比如DCEU的《正义联盟》,这部电影的原始比例就是1.78:1(16:9)的,它在普通影院、IMAX影院上映时比例是完全一致的、不含IMAX特例画幅,这和《复联仇者联3:无限战争》是有本质区别的。《复联1》和《正联》的情况相同,当然导演也相同、都是“韦登”~~

如何确定一部电影是否有“IMAX特殊画幅”版本呢?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去“IMDb网站”查询该片的“技术规范”信息,我碟报中都会提供这个信息的截图,就是给大家参考用的。我用MCU的四部电影举例,请大家关注以下图片中的“Aspect Ratio”(宽高比)一行:

《复仇者联盟》画面比例1.85:1(我认为这里是IMDb的标注有误,本片的真实比例是1.78:1(16:9);同样情况也出现在《正义联盟》中),没有IMAX特殊画幅。但因其宽高比恰好是16:9,所以在家里看就是“全画幅”的。IMAX的银幕比例是1.90:1(17:9),与1.78:1(16:9)非常接近,所以在IMAX影院中若不仔细观察看不出区别,因此让部分碟友们误以为《复联1》也是IMAX全画幅的,实际这个结论是不严谨的。

《复仇者联盟2》画面比例2.35:1,也就是21:9,它在普通影厅上映时就是“全画幅”的、在IMAX厅上映则上下留白、非全画幅,它同样不含IMAX特殊画幅版本。

MCU电影是从第二阶段的《银河护卫队1》开始有IMAX特殊画幅片断的,因这些特殊画幅的段落都是用IMAX摄影机拍的,所以上映时归IMAX影院独占是合乎情理的。虽然《银护1》在《复联2》之前,但《复联2》确实没做IMAX特别版。从《银护1》的部分使用IMAX拍摄到《复联3》的全程使用IMAX拍摄中间,只有《复联2》和《蜘蛛侠:英雄归来》没有IMAX独占版,其余影片都有IMAX独占版本。就拿《黑豹》为例,在“宽高比”一栏,标注了:1.90:1(IMAX Version: some scenes),译成中文即“IMAX版本的部分段落采用1.90:1画幅。

最后是万众瞩目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本片系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与以往MCU相比,就是把“some scenes”(部分段落)这个括号给去掉了。


上面讲了这么多,你也许好奇,既然家用影碟只含有16:9一种屏幕比例,那各种不同的“画面比例”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是 —— 用黑边填充,这个用文字不好表述,用图片则一目了然:

常见“电影画面比例”在固定屏幕比例的影碟中是如何实现的

1.33:1 —— 即4:3、宽银幕电影出现以前,老电影都用这个比例;下图是张艺谋电影《菊豆》的BD版。屏幕比例是16:9,通过两侧填充黑边实现1.33:1、也就是4:3的显示。如果这是DVD碟,则可以直接做成4:3全屏的,因为DVD本身就带有4:3比例规格、BD没有。

1.66:1 —— 宫崎骏的动画片爱用这个比例。这个我没做截图,可以看后文的“参考线”截图

1.78:1 —— BD版《复仇者联盟》采用这个比例。这种比例的电影在家里看效果最好、画面最大,即“家用全画幅”。因16:9 1.78:1(也有人爱用“1.77:1”,这两是一回事)

1.85:1 —— BD版《蚁人》系1.85:1的,老港片也有很多采用这个比例,它与1.78:1非常接近,只是上下各有一条细细的黑边,我认为这样的黑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做为投影用户,表示根本看不到黑边

1.90:1 —— 数字IMAX全画幅比例;即17:9。这个比例在家用领域暂时只有4K投影机支持,而且还没有对应的民用软件,所以根本用不上。1.78:1、1.85:1、1.90:1这三个比例,在电影院里几乎看不出区别、可以可视同为同一比例。部分带有IMAX全画幅段落的电影也会做成BD或UHD,有些会保留原比例(1.9:1)、有些会转成1.78:1(如诺兰作品的影碟)

2.35:1、2.39:1、2.40:1 —— 当今最常见的电影画面比例,这三种比例在影院或家里都不容易目测出区别;因为这三种比例的影碟,画面上下填充的黑边高度十分接近,我做碟报时也得先截原图、裁掉黑边、再计算分辨率后,才能知道其真正的画面比例。以下图为例(BD版《蜘蛛侠-英雄归来》),我要不在图上标注,谁能看出这是2.39:1的?我是肯定看不出来……

* 平时做碟报,正片截图的图片都是裁过黑边的,一是节省存储空间,二是为了美观。所以平时大家看不到“有黑边”的截图,碟报中的“画面比例”都是我亲测的,可不是简单抄了封底官配信息就作数的哦~~

画面比例“参考线”。此图来自著名BD测试碟《Super Hivi Cast》。这里还有更不常见的画面比例2.20:1和2.76:1


本贴已近尾声,我们谈谈这次讲解的起因,也就是即将于8月份在境外上市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的UHD、BD影碟的画幅问题。因为是首部全IMAX拍摄影片、又是MCU的十周年大作,影迷们给予厚望,大家当然都希望迪士尼采用IMAX的1.90:1画幅制作影碟,所以在产品未发布前,就一个“是否全画幅”的猜测都能争论不休。其实这事早晚都会有结果,等实物上市后自然就知道了嘛~~~我们消费者是阻档不了商家行为的,不是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的。有喜欢1.90:1的观众,就肯定还有喜欢2.39:1的观众。如果让我定,我会把2D BD用2.39:1、3D BD、UHD使用1.90:1,只可惜我不是迪士尼,所以说了不算,而且就目前的已知信息(已公布的封底图案),UHD也是2.39:1的正片,这是符合迪士尼以往的出片惯例的。

最后,我本人的推测答案是:2D BD、UHD会使用普通影厅的公映版本做碟,画面比例为:2.39:1;3D BD会使用IMAX版本制作,画面比例为1.90:1。我猜的准不准,等产品上市时再说吧……

本文首发日:2018年7月1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