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人观影:老师·好、地久天长、过春天、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019-03-22)

 高人碟网 2020-08-01

上周没写“高人观影”,因为没去电影院看新片,倒是周日晚上有点空闲去把台湾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看了,看后觉得表达欲不强,也就不打算写了。这周陆续看了《过春天》、《老师·好》和《地久天长》,除了概叹家附近就有电影院是个很方便(fei qian)的事情以外。《老师·好》给了我意外惊喜,就是它最先勾起了我的表达欲,昨晚看了《地久天长》,感觉也有可聊的东东,于是决定本周写一篇出来。平日“高人观影”标题里的日期都是指我看电影的时间,可这一次我是四天看了四部电影,所以这个时间就不太好写了。索性临时改成文章发布日吧。恰好这一天又是《老师·好》和《地久天长》的中国正式首映日。今晚“开心麻花”要来长春演出舞台剧《窗前不止明月光》,我1月末就买票了,所以今晚是没时间看电影喽~~~

以下排列顺序即我个人的推荐顺序:


老师·好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无论人和事都完美还原了80年代的时代特色,轻松诙谐又略带小煽情;片中出现的串场明星达到了20+,强烈推荐的国产佳片!

把《老师·好》排在首位是有风险的,因为即使在我个人心中,《老师·好》与《地久天长》这两部国产片的位置也是不分伯仲的,推荐指数我都给到了“四星半”,所以它俩谁在前面还真有些纠结。如果从“个人安全”角度出发,把《地久天长》放在首位更“正确”,因为《地久天长》中的故事跨越时间长达40年、而《老师·好》就仅有区区三年(高一至高三);《地久天长》的导演是著名的“王小帅”,该片还获得了第69届(2019)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并斩获银熊奖的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大奖。反观《老师·好》,导演“张栾”没什么名气,主演“于谦”的主业是说相声和“玩儿”,也许很多人知道我是“纲丝儿”,所以把《老师·好》排在首位有替德云社站台之嫌……最终,依据综合因素考虑,我还是决定把《老师·好》放在首位了,推荐大家也去影院看一遍先,然后再来品评我把它放在首位是否言过其实。虽然《地久天长》也是部好电影,但从受众角度,我认为《老师·好》的受众范围更广一些。

《老师·好》说的是1985年南宿一中高一三班的故事,影片从班主任老师“苗宛秋”(于谦饰)进入班级开始,至全班拍毕业照结束。给郭德纲捧哏的“于谦”于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了,他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已家喻户晓!论说相声,于老师永远是老郭身边的绿叶,但若论演电影,于谦的表演水平可比老郭强多了。于谦在相声门里是石富宽的徒弟这大家都知道,但他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大专班这事估计就没多少人知道了吧?所以对于做影视,于老师可以算是科班出身。影视表演与舞台表演是两码事,舞台(主要指相声)表演中的夸张是必要的,因为舞台表演是直面观众的,没有镜头的辅助,因此必须要求演员浑身上下都有戏,不夸张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如果把舞台表演原封不动的搬到影视剧中就会给观众一种“表演过火”的感觉,除非特定类型(如无厘头、喜剧等),否则自然无痕才是对影视演员的表演要求。这一点,于老师比郭老师做得好。就算您还没看过《老师·好》,《战狼2》总看过吧?您觉得《战狼2》里的于谦像说相声的吗?……所以,于老师的电影表演勿需担心。

本片的优点在于真实!无论人设、表演、道具、方方面面,主创们都认真的还原了80年代的中国校园景象。虽说这是部“轻喜剧”,但内容没有任何恶搞元素,所有笑料都源于故事及角色本身。大家都上过学,应该都明白“师生关系”的复杂性,也正是因为双方存在矛盾冲突才制造出了电影中的张力。如果您单纯以为这就是青春喜剧片那就又小瞧它了,片中设有不止一个摧泪点,会让您落泪,所以打算看片的同学不妨做些准备。虽然同为‘煸情’,但本片的手段可比《悲伤故事》高明得多,起码它没有为了煸情而煸情的明显套路,它只是在讲述一个有真情实感的小故事。

什么是真实?如果片中的老师一味的伟光正,那就不叫真实。在相互不了解的初期,也会凭着主观印象判断失误冤枉学生、为了高三毕业前的紧张学习不惜禁止一切课外活动;心地善良却又死要面子的才是真实世界中的老师。影片的真实之处就是推出了这位“有瑕疵”的高中语文老师。当然,光有老师也不行,片中还有形形色色的学生,大家的表演都很真实。85年我才上小学二年级,这些高一的学生们和我算不上同龄人,但他们的言语风格和做事方法与我童年记忆非常契合,所以在我眼中这就是真实。这一次没在电影中给人民教师“人为拔高”算是国产电影的一次进步吧……影片的结尾并没有把着眼点放在这个毕业班有多少人考上了重点大学,因为分数和结果都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师生间从不熟悉到相互理解,学生对老师从最开始的对抗到最终的爱戴过程才是影片想要传递的内容。

前期宣传只字未提,本片有很多明星客串,看着他们穿着80年代的衣服、说着80年代的话,别有一番风味,人数太多恕我不能一一列举,这里有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也有开心麻花的喜剧演员,估计都是冲着于老师面子去的,毕竟于谦是本片的监制嘛。倒是德云社的仅有大胖子孙越露了一小脸,其余相声演员都没在剧中出现,老郭也没来……本片导演叫“张栾”,这是他的本名,他还有一个艺名叫“张鹤栾”;影片的大量故事素材由“王海”提供,片中也有一个角色叫“王海”(绰号“脑袋”),而郭德纲的经济人就叫王海……我觉得影片在极力掩盖德云社血统,因为在很多影迷心中,德云社电影都是烂片,那么好,这次即没有德云招牌、也没有郭德纲,看这部小成本电影是否凭借口碑一路走高、让我们拭止以待!

ps. 看《老师·好》的那天晚上我是先打的球、后看的电影,21:55开场,结束时已将近0点,由于还在点映期(即未正式公映),所以观众不多,我那场一共就三个人,我座第四排,另两位估计是情侣,座在我后面几排,散场后我们一起乘电梯下楼,那个男的找我塔讪:

搭讪男:哎,大哥,你是老师吗?

我:不是。

搭讪男:那你挺有故事啊,大半夜一个人出来看电影!……

我:尴尬无语中……

电梯开门后我迅速抛出一句“我喜欢看电影”就逃之夭夭鸟……我是相貌偏老,可40多岁、貌似中老年的男人深夜独自看场电影现在是个稀罕事么??不由得心里暗自嘀咕老郭经常说得那句 —— 看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地久天长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以小人物为基点、大时代为背景的国产佳片!

近期我经常在碟报里说:如果倒退十年,我一定不爱看这样的电影。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可以接受一些有“沉淀感”的影片了。因此我推断:能看懂或爱看此类型的电影的观众是需要一定年龄的。我才42,独自去看电影都被会年青人“嘲笑”,这就说明像我这个年龄段的已然不是当今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了,所以我认为虽然《地久天长》是部不错的国产片,但它的受众有限,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父母的那一辈人,他们现阶段的生活习惯不是去电影院看电影而是在家里看电视、跳广场舞或带孩子的孩子……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观众更爱看喜剧、爱看拥有华丽特效的美国大片?我认为这就是大部分电影观众的需求,他们把电影视为娱乐、消遣、放松的工具。毕竟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做为普通百姓,我们的生活压力都不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偶尔看看电影也是为了休闲放松,能有几位是把看电影的目的设成忆苦思甜的呢?虽然《老师·好》也有煽情,但毕竟主基调是令人愉悦的,它能带我们回忆中学时代的快乐时光,不会让人感到压抑。而《地久天长》里的主人公命运就惨多了,它倒也没让我压抑、但也没给我丝毫的快乐。本片长达175分钟,如果想在观影过程中一直不离开,请先解决好自身问题再进影厅。

《地久天长》并未在片中明确具体年代,但根据故事情节,我推测它的发生时间大约在1975-2015的40年间。片中出现的特定历史事件有“聚众跳舞被判刑”、“计划生育”、“工厂改制、工人下岗”等。但如果你打算主看这些历史事件可能会失望,因为这些在片中都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描述。毕竟做为百姓,我们谁都无法左右历史,大家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片中那对主角夫妻的际遇比平常人更惨烈一些:首先是因为计划生育这个国策被强制堕了胎、其后是儿子溺水身亡、接着二人又双双下岗……虽说“大事”一个接着一个,可他们仍然逆来顺受,以自己的方式坚强的活着。影片没有大的起伏,故事讲得相当细腻,也正是因为细,才导致了个别桥段电影节奏的过缓,否则就这个故事而言,再剪掉30~60分钟也应该能够讲完。影片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通过时间线上的前后跳跃穿插完成了整个故事的表述。虽然“跳跃”时未加文字说明,但通过角色的妆容(衰老程度)与对白,观众还是可以很容易的推断出当前桥段的发生顺序。可以这样讲:《地久天长》在影片的制作手法和技巧上,比《老师·好》更胜一筹。

本片的主流适影人群应该是40~60岁的观众,您可以领着父亲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相信上一代人对影片的感触会更强烈一些。最后,有传言说内陆公映版本比“柏林电影节”上的放映版本短了一分钟,部分情节也有修改。我个人表示不以为然,既然已经看不到柏林电影节的版本,那还念叨它干啥呢?岂不是自寻烦恼嘛……


过春天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影片基调过于平淡柔和,感觉就像杯白开水,只能解渴,但不咋好喝……

“过春天”是香港走私团伙的道上黑话,特指携带走私品顺利通过中国海关的行为。如果说《地久天长》是一部平淡但好看的电影的话,那《过春天》给我的感觉就是平淡到不好看的电影。本片故事发生在“iPhone 6”在香港上市的时间。主角是位16岁的小姑娘,她随母住在深圳,由于生父是香港人(廖启智饰),所以她可以接受香港的中学教育,因此“海关”就成为她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因为约好要和同学共游日本,所以攒钱便是她的头等大事……此后便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影片主线:当水客、过春天……按理说:这个人物、这个职业都是“有故事的人”,但导演的通篇讲述都过于平淡,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感情波动,所以我自始至终都没能融入进影片,也没和片中的任一个角色产生共鸣。此前我听过得到App中对本片的讲解音频,据说导演的思路是“点到即止”,可它给我的感觉是还没点到就止了……因此我对本片的印象一般,不能说它不好看,只是不够精彩。同样描述青春期少女家庭的电影,我认为《狗十三》要比本片好得多。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为了悲伤而悲伤、为了摧泪而摧泪,全是缺乏人性的套路。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这也是部国产电影,只是它的产权属于“中国台湾”。就目前走势看:本片虽然评分不高,但收益不小,所以它肯定算成功电影。截止目前,它的票房已高达6.5亿+!据说本片的主宣阵地在“抖音”,我倒是有抖音账号但很少上这个App,我单纯是因为它票房高才想去凑凑热闹滴。要说影片本身,它远未达到不堪入目的地步,平心而论,我觉得它甚至比《过春天》更好看一些,起码它有起伏。但我最终还是把它排在了最后,因为它有个致命弱点——“假”。如果是看《钢铁侠》、《绿巨人》我们倒可以接受电影中的“假”,毕竟这些人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科技、能力都是虚构的,本来就是假的。但就算是漫改电影,其人物的做事动机也要符合人性的基本逻辑。世界观可以虚构,但人性不能虚构。如果反过来,世界观是真实的,人物动机却怎么看都像是假的,那这电影遭遇吐槽就是正常的,《悲伤故事》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就是靠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玩意繁衍后代的,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基因之中。人类无论怎样自认高级都还是动物身,见到喜爱的异性就想和TA上床是动物天性,所以才在这种欲望上发展出来一个赞美异性的词叫“性感”。诚然,人类的高级之处就在于可以‘控制欲望’,但控制的本质并不是人类忠贞,而是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控制欲望,付出的成本更大而已。我比较赞同那句话“男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女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把这句话中男人女人位置对调它依然成立。如果对于“人类的动物性”我们能达成共识,那咱就可以较浅白的聊本片的问题究竟出在哪了,我认为电影中的角色过于“正派”了,正派到缺少人(动物)性。虽然影片已公映一周,但我仍不打算过多剧透,我只说一点:相互爱慕的俊男靓女,在青春发育期、性欲最旺盛的年龄,竟然可以同居十多年而未发生任何越轨行为,这尼玛太狗血了……据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柳下惠的,他能做到“坐怀不乱”,可我真没见过影视剧中重现过这个角色,因为他太不真实,古代人啥想法咱不清楚,可《悲伤故事》的年代背景就是现在,若说现代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我是打死也不相信滴,这太反人类了。

无论喜剧还是悲剧,它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法,也许是心理学方面的东东。总之,只要技法运用得当,它就能让观众笑或哭,所以电影才有喜剧和悲剧,说到底都是“套路”。高手和庸手之间的区别在于运用套路的手段是否高明,高手不会让观众感到“被套路”,比如印度电影《摔跳吧!爸爸》,多老套的故事架构啊,但观众看的时候就会觉得正常,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显得顺理成章,这就是套路运用的不着痕迹,也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让观众笑得痛快、哭得自然。本片翻拍自韩国2009年的同名电影,有机会的话,我一定找原版再看一遍,看是否也有如此反人类的设定。看这片时我总在想去年的恐怖片《寂静之地》,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没能理解片中那对父母的做事动机,为什么他俩要在出声即亡的世界里产下婴儿,人为制造一个不可控的声源、把自己及家人置于危险之中。《寂静之地》是为了恐怖而恐怖、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则是为了悲伤而悲伤。如果你就是“没事想哭”型的,那买张票去电影院看看也中,这片确实能让你哭出来,但哭完你又会觉得好笑,因为你被套路了……



联系高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