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大头的价值链

 风蚀残年72 2020-08-01

1915年8月1日,“袁大头”成为法定国币


原载:《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第8期
作者:梁捷


清末民初,全国的币制非常混乱。银两是大宗贸易的主要计价单位,占全部货币供给的份额三分之一左右;光绪末年已经停止铸造铜钱,但铜钱在内陆和落后的乡村仍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外国货币又大举进入中国,数量有几十种之多,既有银元,也有纸币,总量可能占到全国货币供给的近一半。

在这些货币中,墨西哥银元因成色较佳、质量稳定而流通最广。其表面镌有鹰徽,俗称“鹰洋”。张之洞看到外国银币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1889年,广东率先开始模仿“鹰洋”自铸“龙洋”。到1894年前后,全国已经兴起自铸龙洋的热潮,全国十多个省区都设立了制币厂。但由于地方割据、管理不善,各省银元在形式、重量、成色上都有不同,反而加剧了市场混乱。
慈禧一直不太主张铸造银元,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定制而废除祖宗成法的银两币制。慈禧、光绪病故后,盛宣怀为载泽出谋,借机以鹰洋、龙洋为标准来统一币制。1910年4月,清廷制定“国币则例”二十四条,规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停止各省自由铸造;设立币制局,统一事权;以元为单位,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1911年5月,南京、武汉、两广都开始铸造“大清银币”。

民国成立以后,江南造币厂归财政部管理,铸币权也收归于中央政府。1912年7月,北洋政府成立了币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拟定币制改革方案。经过一段时间争论,终于在1914年1月由熊希龄内阁提出了银本位制的币制改革方案。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敕令第十九号公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施行细则》。
国币以壹元银币为主币,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银九铜一,铸造后的总重量为七钱二分。壹元银币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镌嘉禾纹饰与币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大头”!袁大头铸造精良,重量、成色严格一致,全国各地通行无阻,很快成为了全国性的通用货币。1915年8月1日,当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钱业公会协议,取消此前其他货币,只流通袁大头。据统计,袁大头发行量巨大,至1928年,袁大头实际铸造量要超过十一亿枚,远远压倒了其他旧币。

袁大头最初铸于1914年,可1916年袁世凯称帝、病故之后,袁大头并没有停止铸造。1917年,政府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进一步巩固了袁大头在市场上的主币地位。而在民国八年、九年、十年,北洋军阀都大规模地铸造了袁大头银币。学界公认,袁大头规格划一、质量可靠,是一种真正的“良币”。军阀混战时期,大家出于流通和保值考虑,最方便的发行货币方式,还是继续铸造袁大头。

客观来看,袁大头大规模进入市场,确实使得各地乱铸银元的现象有所收敛,进而将“鹰洋”、“龙洋”逐渐从市面挤出,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废两改元”奠定了基础。袁大头是我国银元史上铸量最多的一种,在中国货币史上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阅读~~~~

“袁大头”影响深远


节选自《黑白民国》
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傅林

按照中国历史的惯例,改朝换代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铸新币,把新皇帝的年号铸在人人喜爱的钱币上,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统治者已经来临的事实。所以,钱币是政权更迭的一个重要纪念物,许多历史的真细节就隐藏在那里。

从政治正统上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中华民国的开始。但这个财政窘困的中央政府只存在了两个月,没留下什么像样的钱币,反倒是把临时政府霸为己有的袁世凯志得意满,造出了中华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钱币之一——“袁大头”。

这是一枚民国三年(1914年)铸造的“袁大头”。此时的袁世凯已经是真正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势力如日中天,他本人那副老迈但刚硬倨傲的侧像上了银钱,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要知道,中国人自来是不能见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真容的,出现在钱币上,那是个中国人就能见到自己的大总统长得啥样了。只不过这个袁世凯的头像确实显得头大了点,老百姓想不叫它“袁大头”都不行了。

“袁大头”壹元银币重量为七钱二分,其中包括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剩下的重量为铜。这种银含量是相当高的,而且因为当时政令统一,铸造精良,“袁大头”很快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结束了清朝以来的钱币大乱局面。到1928年的时候,“袁大头”的实际铸造量已经超过11亿枚,远远压倒了其他任何一种钱币。“袁大头”的成功说明了袁世凯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是相当雄厚的——这也是他战胜孙中山阵营的真正原因。一种货币如果成功了,会超越政治的藩篱,“袁大头”最初铸于1914年,可1916年袁世凯称帝旋即病故之后,“袁大头”并没有随着真正的袁大头的离去而离开政治舞台,各地政府还在继续铸造。1917年,政府甚至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把“袁大头”在市场上的主币地位彻底定死了。即使到了军阀混战时期,“袁大头”仍然很流行,因为各地军阀都没能力创造出一种信誉较高的货币,只好继续铸造“袁大头”来流通。“袁大头”影响如此深远,用事实说明了袁世凯被历史埋没的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孙大头”

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发行的孙中山头像银圆上,孙中山的神韵被刻画出来了,与粗胖臃肿的袁世凯相比,孙中山显得很安详文雅,让民众能够陡生敬畏。不过,孙中山头像银圆的政治地位虽然上升了,但经济地位还是比不上“袁大头”。毕竟,老百姓只会认那些实实在在的银子,如果成色不好,头像是谁也没用。孙中山有一点超过“袁大头”,那就是他出现在了纸币上。

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此时的孙中山已经被确认为“国父”。国父头像上钱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惜的是,这并没有给孙中山带来什么光荣,因为法币实在是太不争气,自从它出世就开始不断贬值,到了民国末年,法币已经贬值到可笑的数量。大量的法币被丢弃,甚至被当作废纸来点烟,这样的遭遇恐怕是“国父”所不能想到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