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态化防控要不要不戴帽子?专家说戴就要戴?

 感控plus 2020-08-01
作  者:佚   名
编  辑:高少卉
“常态化疫情防控”,自今年四月份以来,这几个字一直出现在各种通知和会议中。常态化下,我们的工作除了常规之外,多了一个培训和迎检。
据不完全非官方统计,今年以来,院内感染防控的大大小小线上培训,线下检查,加起来比之前五年的总和还多。
培训从三级医院覆盖到村镇,检查内容也涵盖发热门诊到预检分诊;新冠常态化医院感染管理监测评估和常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手卫生及环境卫生等等。
医院感染涉及哪些方面,疫情期间督导检查就查哪些薄弱环节,像笔者所在十八线城市,很期待能有专家多来督导和指正,但是迎接的检查多了,专家们的意见确很难统一。
场景一:预检分诊的防护级别
专家1:需要二级防护
专家2:一级防护就可以
专家3:隔离衣还是要穿
专家4:面屏为什么不戴?
……
二月三月四月,专家说二级防护我们可以理解,可是现在都七月八月了,预检分诊一般都在医院大门口,三十多度的气温下,我能规范的去执行吗?况且我们这个十八线的地方连续四个多月没有确诊病例了,而我所在的单位连个疑似病例都没见过!为了落实入院患者全部做核酸,对基本没有风险的入院患者采核酸我们真的需要穿防护服吗?疫情最早的时候我们也没穿过,怎么到现在反而得穿了?
早在2020年3月20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35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分区分级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科学开展院内感染防控。坚持科学合理开展感染防控,避免防控不足和防控过度。强调:全院全员实行标准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根据操作风险等级实施额外防护。
场景二:关于医废
专家1:发热门诊医废专人运送
专家2:急诊科医废双层包扎
专家3:核酸检测医废单独通道运送
专家4:医废转运要二级防护
专家5:医废怎么没标“新冠”

我有点懵,到现在也不知道医废应该怎么管理。发热门诊的医废转运也不需要护士妹妹来回跑呀,医废的单独运送通道是个什么鬼,难道我们要再修一段路嘛?专家转身瞪我一眼:按规范执行!可是低风险地区也需要怎么“严格”的执行吗?我们院连个确诊的病例也没有,医废也要标新冠吗?
……
场景三:帽子到底戴还是不戴?
专家1:必须戴,所有区域执行一级防护
专家2:发热门诊必须戴
专家3:急诊科必须带
专家4:无论什么操作都要戴
……
有同事小声解释,我们医院护士去年都不戴帽子了,能不能普通病房不戴了,操作时候再佩戴一次性帽子。
专家:要执行一级防护


7月13日,272号文件发布,再次强调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相比国卫办医函〔2020〕507号《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防护级别没有硬性规定,只是要求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要求正确佩戴口罩。医疗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按照标准预防要求,佩戴外科口罩、穿工作服/白大衣、正确实施手卫生。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生活区域及设施等清洁消毒。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存在感染风险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
于是我很惶恐,本着向专家学习的态度,没想到听完专家1,到专家2这里就是是不对的,听完专家2到专家3这又不对了.....仿佛我从来没有对过,可我知道这些专家都没有我从事院感工作时间长......
每次督导的专家,如果是讲道理、讲循证的院感专家,那么这个专家有可能会按照你的实际工作状态提出见解,帮助我们做好日常防控工作。如果这个专家只是因为是个“主任”呢?有可能就会出现对标准的若干个解读版本,我们这些十八线小地方的工作人员面对一堆的整改要求显得非常无助。我也曾经到这些专家所在的医院看过病,我也悄悄的看过他们的院感管理,我感觉他们的医院还不如我们做的细致,垃圾桶里也有棉签,医务人员抽血的时候也不做手卫生......为什么没有人说他们做的不好,难道仅仅是因为专家所在的医院是大医院,而我们是十八线城市的医院就“天然”做不好,“天然”需要被检查指导?
曾经有一个医院由于每次检查对所谓的院感专家都会对他们医院的某个地方提出整改意见,每一次都不一样,最终有一次这位院长暴发了:你们这些院感的专家水平太差,每次检查都不一样,一人一个说法,改了一次又一次,到底该听谁的!还有完没完了!
类似的场景很多,也不是仅仅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间才有的现象。就像每年控感的许多个检查一样,甚至是培训,我们遇见的专家意见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同,对标准条款的解读也都或多或少的偏差。
专家督导了,任务完成了,我们也严格按照督查意见进行整改了,可是下一次呢?
国家卫健委一直强调的科学防控,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执行?是每一次的专家指导还是按照规范做好日常标准预防?我们又该听哪一位专家的意见?难道是哪个专家所在的医院大,级别高,就听哪一个吗?问题是专家2、3、4.....我们也惹不起.......我们只想本本份份的做好我们的工作,难道每一次检查必需找一点问题吗?

编后语:

感控plus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感控的发展,我们所有的文章也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相信也代表了不少基层医疗机构的心声。虽然会使某些“专家”不悦,但我们愿意为最普通,最基层的医疗机构的感控工作发声(如果您不愿公开自己的身份,我们可以接受匿名稿件,但需内容需真实描述)。相信这些文字终会触动更多的人,倒逼感控行业的规范发展。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医院等级评审课

感控plus近期会组织有充分迎检和检查经验的老师准备相应课程,为各位老师在评审前理清思路,通过解读条款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针对每一项条款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更有迎接评审的技巧与感控专家在评审中检查的实例示范,从检查者的角度倒推准备方法,相信会给老师们打开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