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蔡司顶级镜头的魅力

 lixj1028 2020-08-01

    35和25的选择

   接触25的这段时间,我反复比较过25和35的使用场景和成像质量,得出下面的个人见解:
1. 2520的色散控制力要优于3514,在全开光圈以及光线强烈的场景尤为明显,3514在F2以下,比较有代表的性的就是拍汽车的合金车轮,镀铬装饰条,紫边明显。拿2.0和1.4比全开其实不公平,但是我认为厂家既然设计了1.4,那么全开的效果就必然是我比较的首选场景
    另,除非光线相当柔和,35在F1.4光圈下物距最好控制在在5米以内,超过5m对焦很难得精准,收到1.7或者2.0会好很多
2. 25的空间张力是35比不了的,这个不用解释
3. 3514在暗光环境下表现力非凡,稍长的焦距(35:25)和大一档的光圈(1.4 VS 2.0),加上1.4优异的解析力,和浮动镜组的加入,这样营造的氛围感,空气感,2520达不到。代表场景是雨后的街道,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果说某某机器镜头是阳光头,那35就是阴天暗光头
4. 白天的风光,环境人像,旅游快照,我会选择2520;阴天,雨后,有文化的背街,特写,我会带上3514


2015年6.4更新

深度体验蔡司DISTANGON 25/2.0

    从2015元旦拿到2520到现在整整半年时间,几乎是在作为挂机主力使用,以D25/2.8为基准对比下,分享一下小小的心得和大家关心的购买意见

"Distagon T* 2/25, 不一样的视角
由于它拥有非常大的光孔,即使是在困难的光照条件下、没有三脚架,也依然能够为你提供敏锐和超广角图像。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广角场面具有戏剧性但自然的效果。双非球面镜片纠正变形,浮动镜片设计确保你能捕捉到生动的细节和独特的视角“
   
——引自2520蔡司官方描述

    先看看252上市的时间节点:2012年初,在D3514后,APO135/2.0之前,往后就是全新的系列Outs55和85,D3514美中不足的是全开紫边严重、对焦稍有难度,而从2520到APO135,蔡司似乎在镜头设计上开始下猛料,2520的11片结构中,特殊镜片多达5枚,和号称史上最强标头的OTUS5514的12片6枚特殊镜片的占比相当,这个信号引起了我的兴趣,引用我之前描述D3514特殊镜片使用情况的一段文字

    “该镜头难得的采用了非球面镜ASP、低色散玻璃ED、内对焦IF——蔡司总是标榜其能通过复杂光路设计,用普通光学玻璃来消除各种相差、色差以达到完美的平衡、顶级的成像和相对容易的品控。所以对ED\ASP\IF是很吝啬的——虽然这些技术目前已经被适马腾龙(尼康近5年也有那么点意思)为代表的日本光学厂商用烂”

而OUTS更是把蔡司这个理念推向极致。

蔡司2520的光学设计图


对比2528


    那么,我在今年(2015)对蔡司系列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就以D3514为过渡,D2520的推出为分界点,蔡司开始发力运用较为新近的技术。D3514之前更多的是复刻康泰时时代的YC口镜头,21,25,35,50,85都是,这里并不是说经典的设计过时淘汰,而是巨人的肩膀。蔡司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在镜头制造历史上有着许多宝贵的遗产,所以,我宁愿相信这些遗产更多的是蔡司对光学不懈的追求与不断站在经典的基础结构上研发新品的努力,而不是单纯的肯老本、复刻了事。这一点,在D2520全开优异的表现和焦外的处理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要小看这两个看似一笔带过的特点,要知道,目前,电子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每一代COMS提升一倍高ISO成像,宽容度之类,问题不大;相对而言,光学技术,则不可能有前者的速度,成像质量上升半档光圈,或是焦内外刚与柔的变换,都要积年累月的时间。从252开始到后续的APO135和OUTS,就毫不例外的以全开优秀为卖点,咱鸡贼的YY下,D3514不太完美的过渡后,25和135名义上是ZFZE系列,实际上就是OUTS前期成熟的马甲版,为55和85的登顶做严谨的“带妆彩排”。

    我个人猜测,3514也许会出OUTS版本,而2520和135短期则不会

    猜测还是要讲一定的证据和条件。我在这半年试用D2520的过程中,毫不夸张的讲,不论是远景还是特写,全开占到了使用频率的9成以上。因为全开实在是很对我的胃口——我之前提到过,镜头的设计,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衡——我更在乎镜头的味道——不光是优秀的分辨率,还是照顾到对焦点内外,色彩层次暗角的整体把握——这也许是镜头值票价的深层因素。

    2520比2528有着更优秀的中心和边缘分辨率,结像更扎实,焦点边角如刀削般锐利;而焦点附近的过度作为广角镜头来说处理的极其自然,平顺——看看尼康新出的58/1.4,为了权衡焦外成像,不惜牺牲1.4全开锐度,而且还值得大书特书。更严重的暗角(这点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色彩上一如既往的沉稳,浓郁而不过,清新而不俗——用2520拍出的图,不管是远景还是景物,都会比你肉眼看到的更生动,鲜活,我认为是明显超过2528的。在操控方面,2520比2528对焦环更粗更宽,由于是内对焦,阻尼舒适,镜筒外观也没有伸长。当然,代价就是整体要重100克。近摄距离要比2528有所延长,加入了浮动镜片设计(2528是没有浮动镜片的,但是微距更近,记得以前最近可以用遮光罩顶住被摄物体的一端,还能正常合焦)

    综上所述,关于这两款兄弟头的选择,其实就简单了。
    1.按9新一代ZF2528平均市场行情3700算,ZF2520大概6千出头(二代ZF2528不论全新还是二手均不列入考虑),两款镜头差价约2500,如果不在乎这2500一律上2520,付出这2500的差价,你会收获更多。
    2.单从重量上考虑,选择一套轻便的器材,类似DF;或者特别喜欢0.3m以下的广角微距,可以选择2528。
    3.对暗角特别在意的朋友,蔡司两款25都要慎重考虑,2.0更为严重。

有同学问道2520和2820的选择:我的感觉是2520是更接近OTUS新的设计和用料,为的是满足3600W甚至更高的像素,前文所述,确菜如果分时期的话:我的分法是以35/1.4为过渡,往后的APO135,D2520,两只OTUS为新确菜,全面加强了高像素下全开光圈的光学素质,以前的25/28/35/50/85在D800上,这些”老ZF“在高像素的D800下开始有那么一点力不从心,当然,这个差距要比尼康老款D头到新G头小得多。这或许是蔡司更新OTUS的原因。
2520和2820,3520之选其实就是新老确菜之间的差异。

    总结:2520对2528不是光圈大一档的升级,而是从里到外,脱胎换骨的蜕变。


-----------------------------原帖分割线------------------------


一. 写在前面:
    正式接触蔡司镜头算起来应该始于ZF(也就是Cosina代工的日菜),所以本篇内容仅限于ZF单反镜头,旧版康泰时YC\G镜头不在此列。
    从初入菜门的ZF50/1.4(2007年)到目前(2013年头)ZF35/1.4到手,大概有5个年头了。共使用过ZF25\28\35(F2.F1.4)\50.4\85这六只镜头,笔者说的使用是持有至少一年以上,拍片不低于3000张,50、100微距和21超广牛头只算上手体验一把。没有深度感受。所以评测的内容有一定主观,我最终的目的是想做一个蔡司丐版玩家总结,希望对大家选购蔡司有所帮助。

二. 先说35/1.4
    一年前发布的时候不太感冒,因为一来是手里有ZF352,再个是因为其高达14600的逆天上市价,加上BT的860G自重,楼主实在是打不起兴趣。直到2012年年底,楼主闲来翻阅本地二手交易,发现99新行货带B+W价格有亮点,一拍脑袋速将其拿下,卖家也很厚道,明确告诉了该头难以驾驭,携带、对焦实在是抓狂至极,固低出之。楼主暗自窃喜。以我5年玩菜的经验,搞定这个35——小意思。
    实际上手来看,上家的话貌似有几分道理,这款镜头在体积,重量上都是ZF其他镜头不能比,72mm的口径,860G全金属、全光学玻璃设计,不折不扣的顶级用料。上手的感觉相当好,转动宽大的对焦环能迅速找到摄影师那种对图片贪求的感觉,而且阻尼均匀、比起58口径ZF352来看,阻尼感35/1.4反而轻巧些,恰到好处。楼主猜想可能是因为35.4用了内对焦技术,通过移动中镜组来完成对焦,而ZF352是移动前后镜组(ZF352的浮动镜组对焦也是亮点,ZF镜头群里最便宜的浮动镜组,没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镜头难得的采用了非球面镜ASP、低色散玻璃ED、内对焦IF——蔡司总是标榜其能通过复杂光路设计,用普通光学玻璃来消除各种相差、色差以达到完美的平衡、顶级的成像和相对容易的品控。所以对ED\ASP\IF是很吝啬的——虽然这些技术目前已经被适马腾龙(尼康近5年也有那么点意思)为代表的日本光学厂商用烂(唉,楼主最近疯狂备考G中,写的中文都有英语的思想了,抱歉哈)
    为什么这只35/1.4对比同门小弟352,光圈“仅”大一档就要下如此猛料?引用赵嘉在《兵书十二篇》中的论述

    “镜头的设计其实更多地是一门艺术,镜头的结构实际上是通过若干组镜片的相互作用、相互抵消来成像和抵消各类色差,畸变……设计常规光圈镜头(F2.8以上)也是某种意义上在造价、加工、成像、重量上的权衡,甚至是妥协,但是在顶级镜头的设计上,不是简单改变一个参数就能行得通的事……简单来说如果想解决问题A,我们先要考虑去动参数B和C,而后两者的改动又会引起新的问题D,着手解决D,又会带来新的问题E、F……这就会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我们有了这款又大又粗又长的35/1.4,通过一个月的实拍,楼主发现这颗镜头充满了蔡司的倔强,那种对光学的不妥协。绝不仅仅是352光圈“大一档”那么简单。色彩秉承老蔡一贯的风格:远观似油画的厚重;近看如丝绢般细腻。在画面反差、空间而营造的强烈的立体感、氛围感比其他ZF头更胜一筹。听着怪玄乎的是吧,这个真只有自己去体会了。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蔡司绝对不是你用实验室数据就能读懂的镜头。

   35.4的缺点也很明显:重!旅行摄影就不要考虑了,不然会是对自己体力和耐心的极大考验。1.4全开的紫边也比较厉害。用1.4在室外拍摄的时候尽量避免高光。

三. 再说ZF25/2.8——性价比最高的色彩之王
    这是我目前的主力镜头,基本占到了日常使用的40%。外观就不细说了,ZF长的都一个样,做工、外壳用料没有显著差异,都是全金属、光学玻璃,没有任何可挑剔的。ZF25是我玩过所有蔡司镜头中最有特色的一个,4K元价位的25在色彩表现方面是基本能和万元级ZF35.4打平手,所以我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ZF头。
    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国外器材评测网站PHOTOZONE对25的评测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还是出在楼主强调的——蔡司绝对不是你用实验室数据就能读懂的镜头——从PHOEOZONE评测上看,ZF25从2.8开始就同时有着相当高的中心分辨率和“奇烂”的边缘分辨率。随着光圈的缩小,边缘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太理想”。色散和暗角也是相当严重。PZ罕见的在光学上给了2星的评分,比1855还差。真是这样吗?
    如果你在意有暗角,那我只能说明你目前不太适合玩蔡司,安安分分用好套机镜头吧,因为机身套头至少会有配套暗角软件校正。ZF25实拍放大会发现中心的高分辨率,然后锐度随着成像圈逐级向边缘递减,到最边缘又是暗角,但是整体来看你会发现,正是这种从画面中央到边角逐级下降的分辨率,造就了25丰富的层次感,使得画面富有生气,平实的色彩因为色差而反差增大,特别是红、绿、兰色泽鲜活。正是这个奇葩的光学素质成就了25色彩之王的美誉。

四. 入门级练习镜头:ZF50/1.4
    我是我接触的第一支蔡司镜头,或许和很多人一样,现在并没有持有。作为推荐给大家的第一款ZF头,50有着及其亲民的售价——一代95新二手3200左右,这几乎和原厂AF镜头一个价了。还有先天的结构优势,正所谓:标头无弱旅。再加上标头的鼻祖、帝王……这么多光环怎么着也要上手一试。
    实拍来看这只镜头从F2往后就有极佳的成像,50这个不宽不窄的视角拍人、拍景、拍静物都很合适。这个镜头对使用者的功底有一定要求,也是楼主强调的练习镜头,但相比上文所述的难以掌控的35.4来说,ZF50对焦行程偏长,但又没有ZF85的冗长。而且自重也仅300多,不压手,对于刚入菜门的初哥,可以先从F5.6练起,因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手动对焦能容忍的旷量就会越大。慢慢去体会手动对焦的行程与物距远近的配合。然后光圈一步步开大练习,什么时候算练到位呢?
   
    楼主的标准是:在3秒的反应时间内,被摄物距1-10米,光圈F1.4有70%以上、F2.0有近100%的合焦成功率

     不要觉得楼主在吹牛,坛子里面玩手动头的牛人多了去。记得有个段子:一位日本新秀记者和老记者聊器材,对以前的手动机器不屑一顾,认为没有AF可靠。老记随手拿起一部FM3A,叫年轻人从门口朝他的方向走来,年轻人照做,大概8秒的时间,老记用手动过片,手动对焦连拍11张,冲印出来张张清晰。
    段子归段子,但我也没说MF很容易的事。需要勤于练习才是:首先要用F1.4配合机身的和焦提示,在焦点附近从对焦刻度近到远拍5-7张(焦点包围),然后选取合焦最精确一张,确定对焦环的位置,反复数次,数天。你就能找到最佳合焦点。然后假以时日,一定能达到我说的标准。而且如果你想玩好85.4,35.4,100.2微距,这一定是必修课,必须达标。不然你就等着向前面出35.4给楼主的兄弟一样割肉吧。

    现在谈谈50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4全开到底可不可用?通过大量实拍,我的观点是:有限的可用。
1. 合焦练习达标
2. 避开阳光直射,在室外拍摄选择9点前,或是4点以后。阴天多云和室内则无大碍。
3. 避开树枝,花丛这类焦点不突出,很杂的目标。
如果做到这3点,你就能享受到50的全开梦幻魅力,ZF28全开问题也是同样

五. 极具性价比的人像、小品高阶镜头:ZF85/1.4
   这款85.4用料上很足,72mm的大眼睛没事看看也是种享受。相比尼康原厂85D坚挺的二手价和85G坑爹的10000元售价,一代ZF85二手价格5000出头,并且有着远超85D,小胜85G的成像,确实不易。当然我说的是光学素质,至于AF的缺失与否,各位自行斟酌。楼主个人也倾向的标准是:50mm以上,手动镜头不要是唯一的中长焦。 你也可以说AF85/1.8d因为有快捷、准确的AF而秒杀ZF85,屌丝终有换镜日,女神再无回眸时啊
    毒德味大师不想多重复了,说说比较有特色的:85是我用过的镜头中虚化最自然,最出众的镜头。闲来翻翻85的片子,有种自我融化、陶醉其中的感觉,ZF85的对焦也是极其精密,行程之长,有利于人像和小物件摆拍的精准合焦,但是没有深厚的手动功底,确实很难驾驭。
    ZF85只有一点我不太满意,就是没做成IF(内对焦),随着对焦环的转动,前镜筒会向前伸出一小节,其实ZF除了35.4是内对焦外,其他镜头都是外对焦,但考虑到ZF85前组镜片镜筒的质量,用于驱动前镜组的对焦环有些厚重感了,如果能做成35.4那样移动内镜组而不是前镜组来完成聚焦,操作起来会从容很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ZF35.4的顶级。

六. 三好学生:ZF352
    这款352给笔者的印象是全能,MTF、暗角、色散、各种跑分暴表。而且不多见的在蔡司中档F2以下镜头中有极佳的全开效果,明显优于50.4、28.2,小胜85(25全开优秀不算,因为其2.8的光圈相比较不大)。不多见的加入了顶级镜头所使用的浮动镜组(不了解请谷歌)。25的风光,50、85的人像、小品通杀。在紫边、暗角控制上优于其大哥35.4,95新二手4500,适合预算有限的初级烧友,和ZF25打配合也相当出色。这两只镜头完成日常80挂机拍摄,旅行一点问题没有。一机两镜小号包就搞定。
    但是,如果给我选择仅一只蔡司镜头呢?

七. 一机一镜的选择:ZF282
    很不忍心摆352一道,ZF282的优点和352基本类似,同样MTF暴表、色差控制优异。复杂的浮动镜组。全开略逊352,但如果给我选择一只蔡司镜头的机会,我会留给282,因为目前中低档标变都有往24发展的趋势,35作为唯一的广角镜头略显局促。当然,面对唯一选择的问题,我其实更愿意回答:以后攒钱慢慢上其他的
    实拍来看在全开F2应该适当遵从ZF50全开的原则,实际使用比50要从容多了,不单体现在对焦上,F2全开也是仅仅次于35而已。无穷远的成像优于35、50,基本和25持平。这点很重要:现在很多镜头都算是近视眼(1米内王者,远景分辨率下降比较厉害,典型的是尼康35.4G),ZF282的全能,就是从近距离的人文,远距离的风光、暗光都很有一手。


我该怎么选?
    这节算是全文的总结,我们先来看看蔡司镜头群的构成,其实作为蔡司官方,一视同仁的外观做工和基础光学玻璃用料,并没有往下细分意思,其含义都是优秀的镜头。但是基于售价、IF、浮动镜组等核心技术、ED、ASP特殊镜片的采用与否,我有一个自己的分发:


2015.03.06補充:

顶级镜头:(难以实现的视角和大光圈、相应的奢华用料)
D15/2.8;D18/3.5;D21/2.8;D25/2.0;D35/1.4、MP100;APO135/2.0;

高阶发烧镜头:
D28/2.0、MP50、P85/1.4

实用级别:
D25/2.8、D35/2.0、P50/1.4

开头楼主说过,本文的对象是大众能接受得了的蔡司镜头,估计有人反对楼主说21、100都没玩过。其实并不是楼主玩不起,出掉两个换一个还是可以的,但我不愿意那样,我的日常使用中,顶级镜头一个足以,有闲置的资金我更愿意同时多玩另几个菜头 。这样一来怎么选择就一目了然了

1. 第一个蔡司镜头推荐50/1.4、25/2.8,前者作为使用更高级别镜头的练习和熟悉。后者作为广角,对焦相对简单,25的视角易出彩。亦可作为环境人像的入门、旅游快照的首选,两个都拿下6500左右的价格相对来说也不是很过分。给你带来的画质和镜头体验远胜同价位的小三元。还是引用赵嘉的话——作为非职业摄影师,初期凑足大三元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多年来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如果你更多的是“玩”而不是饭碗,这一条建议你采纳。

2. 如果50对焦练熟,不是特别喜欢标头视角的可以出50进35或85,这两个镜头都能明显感受更易出片的视角。实际上这个时候同时拥有25、35、85是很棒的选择。总共预算12000以內,基本上可以在同等焦段范围内称霸一方。

3. 如果想把预算集中在微距MP100,MP50或是专攻人像ZF85,而50mm内只打算进一个蔡司镜头,就考虑28/2.0,实际上:ZF28+ZF100是很多“玩味儿”烧友的标配
2015年補充:經過大量實拍,我建議把28換成25/2.0,事實上2520我個人認為是蔡司家族50mm以下最值得入手的鏡頭之一

4. 如果不大拍微距,在25.35.85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可以考虑出352换35/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