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水绕园过 真山野林趣一一开放近水远山的沧浪亭

 siongsiongking 2020-08-01

沧浪亭,我小时候就去过,当时不懂好坏,没有审美眼光,没觉的怎么好。门前一条小河浜还没我家门口的河宽大,里面一个小水池,也没我家河对面的水潭大。长大后又去过几次,直到从部队转业回家,外地客人与朋友来苏,带他们去游览。去多了,慢慢就喜欢上了。我喜欢沧浪亭的开放与近水远山,喜欢沧浪亭的古树翠竹,喜欢沧浪亭的精美漏窗,喜欢沧浪亭的简朴堂轩,喜欢沧浪亭的人文历史。去年一次去拍兰花,一次陪战友游览。2018年12月15日学做美篇后,总想把沧浪亭做一篇。今年看了些资料,查看了现有的照片,感觉不够做篇。又二次去沧浪亭拍摄,现将几次拍的照片合在一起,做一篇,与友分享,谢谢欣赏!

沧浪亭在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初为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所建,因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歌,取名“沧浪亭”。明清时均有修缮。以祟阜广水为特色,园外清流萦绕,园内古木参天,竹影婆娑,堂轩简朴,漏窗精美。山巅沧浪亭为康熙年间修建,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出自北宋苏舜钦与欧阳修之手。沧浪亭的山林风格在众多的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从耸立于苏州城南人民路口的“沧浪胜迹”坊,沿河东行。借助“积水数十亩”的水面为外景。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园周的一半。在河北岸设花岗石围栏数十档,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设置石凳。在河南岸,沿水驳岸迭石数百,古趣盎然。临水山石嶙峋,其后山林隐现,仿佛高山余脉延伸到水边,这是宋代园林的艺术特点,用临水建筑群,融园内外为一体。这与高墙围绕,自成丘壑的封闭式苏州古典园林有明显的区别,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过。隔河相望,古台芳榭,廊阁起伏,波光倒影,浮影成趣。隔水迎人,给人以身在园外,似入园中的感觉。现在游客往往忽视了欣赏这一段的美妙之处。这是沧浪亭的精华所在!

南驳岸上的朴树有200多年的树龄

观鱼亭与外廊

入园必经之石板桥

向南渡桥,方入园门。三间碑石厅,东西两壁嵌有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清宋荦、梁章钜和张树声《重修沧浪亭记》及清沧浪僧济航《沧浪亭图》等石刻,从中可知沧浪亭旧貌和概况。

沧浪亭门额

重修沧浪亭记

沧浪亭图

大厅内的迎客插花

出门厅,假山隆然横卧。刚从水来,忽见山林,感觉为之一变。此山自西向东,形体较长,山为土阜,四周山脚,垒石护坡,沿坡砌蹬道,高下升降,别开生面,为土山露石之荒山,山体高下起伏,极具天然逶曲之妙。东段用黄石垒砌,山间小道,曲折高低,上设桥梁,下有溪谷,引人入胜,是宋之遗物。假山西段杂用湖石补缀,玲珑巧透失杂芜。西南石壁陡峭,山下凿池。自此俯视,如临深渊。临池立大石,镌刻俞樾篆书“流玉”二字,点出流水下聚,汇入清池,水碧如玉,形成高崖深渊之景,既与园外水面呼应,又情趣各异。

假山西北麓,曲廊檐下,有美人山茶一棵,树高5米,树冠直径7米,满树繁花,艳若锦绣。山上石径盘亘,古树参差,漫山葱茏,箬竹披复,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秀,有如真山野林,在苏州古典园林假山中独具特色,是最隹景色之一。

黄石垒砌的假山护坡

坡亭老树

假山小道

假山树木竹草

水池曲廊

俞樾书“流玉”石刻

美人山茶满树繁花

假山洞口

假山与门厅

东行,为古木香高架,穿过木香棚,沿河紧靠复廊,有一座面厅,名“面水轩”,轩四面落地长窗,环境通畅,是息憩赏景的绝佳处。循复廊东行,廊分南北两边,北临清水,南傍假山,曲折上下,廊壁上有许多精美漏窗,图案各异。既把园景分隔为南北两种决然不同的境界;透过漏窗,又沟通内外互异山水景色,使水面、池岸、长廊、假山,相互衬托,融为一体。漫步廊北,一湾流水,隔窗望山,若隐若现,把近在咫尺之山影,向南推出,拓宽视野。穿行南廊,则有近山远水之趣,饶有韵味。是园中景物佳处。

外廊

面水轩门廊

内廊

全园漏窗108式,无一雷同,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筑精巧,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廊东端,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突出河面,名“观鱼处”。亭内面北屏门四扇,上有苏舜钦《沧浪亭记》,由蒋吟秋作隶书。在亭中凭栏而坐,享纳凉观鱼赏景之乐,园之内外,山光水色,尽在眼前,乐山又乐水。我在亭内观景拍照,十分惬意。。南面东廊半亭“闲吟亭”内,有乾隆十二年清帝弘历刻石。

登假山,东北峰峦若屏,森森乔木之中,耸立方形石亭“沧浪亭”。高踞丘陵,飞檐凌空,檐口四周为琵琶牌科,石刻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结构古雅,与整个园的环境相协调。亭旁大树数株,都有数百年树龄。亭上俞樾书额,石柱上镌刻俞樾书对联一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风月与山水相对,与沧浪亭山林野趣相融。

亭上,清.俞樾书,沧浪亭。

东南角,山脚边是“闻妙香室”,是读书赏梅佳处。庭北植梅十数枝,早春含苞初放,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向西北,透窗望山,山下廓轩环列,古朴雅致。

落地长窗与梅花

闲吟亭与闻妙香室北转角处梅花绽放正艳

闻妙香室西侧翘角

西行,是全园主体建筑“明道堂”,大厅面阔三间,明清两代为文人讲学之所。其北峰峦若屏,乔木郁然苍翠。堂内悬挂大理石挂屏四幅,厅在疏朗潇洒古木掩映下,宽敞、肃穆。

明道堂门前的庭院

南行,到“瑶华境界”。爽朗清静小轩三间,素雅质朴,南有丛竹掩映。原为园主会客之处,在此饮茗清淡,别有一番情趣。“明道堂”、“瑶华境界”与廊围成一个幽静庭院。

瑶华境界漏窗内外景色,光影迷人。

西南行,到园南端有石屋两间,横额石刻“印心石屋”,乃佛家语,清帝道光御书,为巡抚陶澍所立。屋内置石凳,暑夏纳凉休息极佳。屋前砌假山,围成小院,洞门上刻“圆灵证盟”,为清林则徐书。

石屋上筑“看山楼”,楼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层,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形美观。拾级登楼,原近可俯瞰南园田舍,远眺城外西南诸山。从窗洞望“沧浪亭”,恍如置身于深山丛林之中。

北行,在曲廊右侧角落墙上,点缀的四季漏窗,春桃、夏荷、秋榴、冬梅,透露着窗外的一枝半叶,花光竹影,自然活泼。循廊前行,到“翠玲珑”,有屋三间,连贯几间大小不一、曲折的旁室,房前屋后,周边翠竹无数。栽竹是沧浪亭之特色,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栽竹最早,竹种最多,现有近20种。“翠玲珑”绿意环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粉墙竹影,沁人心脾。室内竹椅均刻竹节图案。

春桃漏窗

夏荷漏窗

秋榴漏窗

冬梅漏窗

竹影婆娑下的“翠玲珑”

“翠玲珑”室内

“翠玲珑”漏窗前的兰花,清新淡雅。

竹与影

北行,到半亭“仰止亭”,中间壁上嵌文徵明画像石刻,简古有神,清帝乾隆为之题诗一首。西廊壁和南廊上嵌有诸多历史名人的诗图石刻,都是百年之物,出于苏州名匠之手,极为生动珍贵。

北行,到“五百名贤祠”,是面宽三间的小院,布置萧疏。祠内有“作之师”额,南面落地长窗,裙版刻如意花纹。三面粉墙上,嵌594方历代(从春秋到清代约2500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得到百姓赞誉的人物平雕石刻像,为清代名家顾湘舟所刻,十分珍贵。五百名贤中代表人物有:伍子胥、董仲舒、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苏子美、文天祥、韩世忠、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况钟、林则徐等。名贤中绝大多数是地道吴人,也有外地来苏的名宦。“五百名贤祠”是沧浪亭最具人文历史含量之所在。

“清香馆”院景

院内高过屋檐,山茶树上的山茶花。

北行,到“清香馆”,馆内长窗、半窗、四边和合窗,镶以玻璃,室内陈设树根家具,制作精细,坑床栏板、独坐靠背和扶手,都做得酷似飞禽走兽,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给人以雅致庄重之感,与沧浪亭幽静古朴的环境十分和谐。

沿假山西南弧形廊环行,其西近端处,有半亭“步碋亭”,这里曲廊随坡高下,逶迤起伏,下为石台,三面临水,曲折起伏,廊壁置漏窗,内外景色相透。走廊至半亭处突然升高,俯视崖壁陡峭的假山西北部水潭,有临渊莫测之感,有幽谷清逸之趣。

走廊、“步碕亭”与水池

曲廊最高处

池西廊道

循廊折北,到假山西端的“御碑亭”。亭中有康熙御书对联一副: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御碑:“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黎困,勉而勤箴官吏贤。”

池边树色

廊西黄杨树与影

续北行转西,到藕花水榭,现为茶室,我曾多次在此喝茶。环境幽静雅致,北透窗可观园外河岸行人,南看院内景色。2018年2月23日,我拍到了院内的腊梅花。

兰花。2018年2月23日到沧浪亭看兰花展时拍的。

可园原系宋代沧浪亭的一部分。现单独成园。位于沧浪亭对门。有一泓池水,几处堂轩亭楼,一片梅园,一座书院。是个小的书院园林。

入口洞门


挹清池。建筑环池而筑,池畔绿成行,照影显生机。

池、过坐舻与洞门

濯缨处

梅花。2019年3月12日在可园拍的。

游览浪浪亭要慢走细看,这样,才能领略感悟沧浪亭的美妙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