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一口气撸掉了30个,剩下4人为何不杀?

 剧透历史 2020-08-01

朱元璋开国立朝后论功行赏,一口气封了六公二十八侯,这些第一梯队功臣勋贵,加起来正好是34个!

如果这样算的话,像刘伯温、汪广洋、蓝玉等第二梯队的功臣都不在此列。别看刘伯温名气很大,但人家那时候只是个伯爵;蓝玉后来的确很牛很猛,可开国之初有徐达、常遇春在,还轮不到小蓝同志唱主角呢。

那朱元璋对开国功臣杀了30个留4个,这组数据又是怎么来的呢?何况这34人中,还包括早已战死的常遇春、康茂才等人,可见这组数据并不靠谱。

但是,按照朱元璋晚年兴大案搞株连,将开国功臣们几乎一锅端的情形来看,30:4的比例倒也不是那么离谱。为什么朱元璋杀了大部分的开国功臣呢?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刘邦虽然也出身市井,但好歹人家造反前挂着个亭长的头衔,放到现在也是个乡镇派出片警。

相比之下,朱元璋就惨得多,他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家里穷得吃不上饭,甚至父母死了连埋的地方也找不到,后来更是为了活下去出家当了和尚。

早年贫苦的经历,使得朱元璋一生都没有安全感。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他是一个敢拼敢冲的起义军领袖,但当他做了皇帝,连天下都是他家的时候,朱元璋的不安全感就会全面爆发,他要确保他老朱家的皇位百分之百的稳固。

这个时候,朱元璋感到了两个威胁,一个来自于相权,一个来自于将权。这两个权力掌握在谁手里呢?绝大部分掌握在开国功勋的手里。

尤其是将权,打天下嘛,有战功的武将特别多,开头提到的六公二十八侯中,大部分都是高级武将,这也是为什么刘伯温、汪广洋只能封伯而不能封侯的原因。

但大明刚刚建立,元朝残部退入草原,朱元璋还要依靠这些武将抵御外敌入侵,所以只能先从文臣下手。因此,“胡惟庸案”在前,杀掉了大部分功勋文臣,“蓝玉案”在后,清理了大部分的功勋武将。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朱元璋针对的并不是功臣,并非因为跟随朱元璋打过仗、出过力,就一定要杀了怎么怎么的,而是因为这些功臣手里掌握了太多朱元璋不想分出去的权力,所以才会大开杀戒。

那么朱元璋处置这些功臣的原则是什么呢?

很显然,那就是看有没有带给他威胁。有威胁的,哪怕是潜在的威胁,朱元璋都要一律除掉,威胁大的就全家抄斩,威胁小的降职流放了事。

首先说李善长,李善长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地辅佐他,封“六公”时李善长列在第一位,被称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

但这个人同时还是淮西集团的领袖,做了很多年的左丞相,包括后来的左丞相胡惟庸也是李善长推荐的,所以李善长手中的相权对朱元璋有很大的威胁。

而且李善长在行政方面能力极强,这样的人只要活着一天,朱元璋都不会放心,即使李善长已经回家种田,年龄都快达到80岁了,朱元璋仍旧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满门抄斩。

再说蓝玉。蓝玉的军事才能在诸多将领中十分突出,曾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几乎将北元朝廷一举歼灭,可以说是朱元璋中晚期最拿得出手的武将。

这个人本来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武将班底之一,但朱标病死后,朱元璋立刻把蓝玉列为潜在的威胁之一。他觉得如果蓝玉造反,那么朝廷中没有人能够压得住他,于是“蓝玉党案”应运而生,受牵连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朱元璋对蓝玉的态度前后大转变,就是因为朱元璋认为蓝玉是忠于太子朱标的,而朱标死后,蓝玉未必会忠于朱允炆,反而成了一个威胁,还是杀掉比较安全。

咱们再说说耿炳文。耿炳文虽然也是开国功勋之一,但此人一来做事比较低调,二来相比徐达、蓝玉,他的能力的确不太突出,朱元璋认为这个人是没什么威胁的,自始至终也没有动他。

而耿炳文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果然证实了朱元璋对他的判断。朱允炆命耿炳文带兵出征,还真就打了个大败仗,这样看朱元璋对他网开一面,也是算准了他掀不起大风大浪。

最后说一说汤和。汤和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是发小,就是小时候一起和泥巴玩的那种关系。

起初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时候,就是汤和写信给他,才促使朱元璋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在此后的战斗中,又是第一个主动拥立朱元璋的人,功劳很大。

但汤和这个人不摆老资格,建国之后不仅表现得对朱元璋无比忠诚,而且主动交出兵权,为众多武将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估计是看在儿时的情分上,朱元璋没动汤和。但汤和最幸运的是他死得很是时候,比朱元璋整整早了三年!掐着这个时间点死,一来让朱元璋省去了最后对付他的心思,二来也算是活得久长又得善终了。

这样分析下来,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为什么有的功臣能够全身而退,有的功臣却被全家抄斩。对那些实在不好下手、且又极有威胁的人物,例如徐达、刘伯温等人,朱元璋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从民间传说来看,这些人都没有得到善终。至于是不是朱元璋亲手害死的,虽然没有证据,但作为开国功臣,他们与朱元璋之间矛盾的存在,却是毋庸置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