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陉之战: 韩信如何以少胜多打败赵国二十万大军?

 xianfengdui111 2020-08-02

赵国谋臣李左车根据汉军劳师远征以及当时的地形情况,提出正面坚壁不战,用奇兵断绝敌人粮道的计策。

这本是正确的计策。但陈余却认为自己熟读《孙子兵法》,坚持“十则围之,倍则战”的战法原则;又认为赵军处于有利地形,是正义之师,所以不屑于采用李左车的“旁门左道,雕虫小技”,坚决要与韩信光明正大地正面对战。

韩信获知陈余不听李左车的建议,喜出望外,立即部署作战对策。

首先,韩信挑选两千骑兵,每人各带一面汉军红旗,半夜抄小路迂回到赵军侧翼,准备偷袭赵军大营。其次,韩信派出一万士兵为先锋部队,在绵蔓水东岸沿河列成背水阵。

一切准备妥当,次日拂晓时分,韩信率领汉军向井陉口进发,引诱赵军出击。两军一交锋,韩信立即命令汉军佯败,退向背水阵。赵军以为汉军不堪一击,于是倾巢而出,在绵蔓水岸与结成背水阵的汉军展开战斗。

背水阵中的汉军退无可退,只好奋力血战到底。赵军久战不胜,正想返回大营待明日再战,却见己方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的红旗,顿时大乱。

韩信于是趁机命令汉军两面夹击,一举全歼赵军,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井陉之战。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杜牧注曰:“兵之势,因敌乃见;势不在我,故无常势。如水之形,因地乃有;形不在水,故无常形。水因地之下,则能漂石;兵因敌之应,则可变化如神者也。”

孙武把用兵形象地比作水流,强调用兵作战要根据敌情而决定其取胜的方针策略,不能墨守陈规,生搬硬套某种战法。

有人说,在井陉之战中,陈余是败给了《孙子兵法》。这话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并未能看到陈余失败的内在关键。

俗话说,死读书不如无书。井陉之战中,陈余墨守陈规,生搬硬套《孙子兵法》的战法原则,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又岂能把失败的原因赖在《孙子兵法》头上?

反观韩信,他一反常规布置背水阵,并以奇兵趁虚直捣敌营,不但不拘泥于兵书古法,还能大胆创新,灵活用兵。此消彼长之下,终于一举打败赵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