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日志:女儿的阅读故事

 荣辉有约 2020-08-02

(摄影:彭荣辉)

1、对于阅读,我的理解,并不一定非得用眼睛,有时候耳朵也可以。这样解读,所谓“阅读”,其实便可以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即“视读”和“听读”。

2、所谓“听读”,便是用耳朵作为主要阅读工具的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怎样以耳朵来阅读呢?别人读,你听便是。并非所有时候,人都能够用眼睛去看;抑或,也有时候,你用眼睛也看不懂的时候,耳朵便可以发挥作用。别人来读,你听,一样的阅读。只是效果可能不一罢了。

3、女儿现龄不足两周半。她的阅读从娘胎里开始。确切时间,如果算得不错,该是自女儿孕育第130天开始。换句话来说,那时候,其实她孕育在她母亲的子宫里也才刚刚满四个月不久。

4、女儿最初的阅读,自然是听读。有时,她母亲读。有时候,我这个做父亲的来读。从最初开始阅读的那一天算起,之后的日子几乎一直不曾停歇。

5、女儿最初的阅读,是从一本名为《儿歌三百首》的书开始。书是她大姨妈的女儿曾经读过的。最初的阅读,只是每日两首,每首读一遍。之后,每日数量逐渐有所增加。直至最终确定为:每日四首,每首读两遍。时间累计,前后约十分钟。

6、所以选择儿歌作为女儿最初的阅读内容,是有考虑的。儿歌短小有趣,富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读来琅琅上口不说,还别有一番音乐的味道。做父亲的思考是:如此这般,应该不会招致女儿的厌烦,如果效果不错,应该逐渐可以培养起她对言语的喜欢。

7、为在娘胎里的女儿朗诵儿歌,当初的设想多半是:增进亲子交流,努力刺激女儿的听觉。之后,在《朗读手册》里找到注解:押韵的文字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最早听到也最熟悉的是母亲的心跳,而心跳的节奏与押韵文字的节奏类似。仔细推敲,竟然有些“爱屋及乌”的味道。

8、女儿最初的阅读,时间不确定。有时清晨,有时中午,有时晚上。不确定的因素,主要考虑女儿母亲的精神状态。因为一直卧床保胎的缘故,女儿母亲的情绪一直不佳。一日数变,便不得不积极捕捉最佳时机。所谓“最佳时机”,其实指的就是女儿母亲眉开眼笑的时候。做父亲的道理是:做母亲的心情不错,女儿(当然,当初并不知道女儿就一定是女儿)心情也一定差不了,这时候阅读,赏心。

9、女儿最初的阅读,时间逐渐确定为每日晚餐完毕,做父亲的忙完一切家庭琐事,并将女儿的母亲擦拭干净,稳稳当当将其安置在床之后。因为这时候做父亲的一定在家,且一直笑脸相迎,竭尽好好先生之能事,于是,女儿的母亲便心情豁然开朗,笑眼渐开。

10、女儿最初的阅读,有些正规,也有些严肃。每日首起句总是:“逗逗,你好,今天爸爸继续给你读四首儿歌。第一首儿歌的题目是……”就这样,一日复着一日,一月复着一月,直至女儿入世。当然,首一日是没有那个“继续”的。

11、女儿最初的阅读,是由做父亲的主持。之后,女儿的母亲也主动参与。这得益于当初做父亲的将“准爸爸日志”发上成长论坛之后,许多年轻妈妈给出的建议。一致的意见是:妈妈给孩子读故事,是最有益的亲子交流,有益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女儿的母亲本是身心交瘁,可是因了这一点,便强迫自己接纳,并逐渐进入角色。

12、女儿被孕育148天的时候,女儿母亲那里传出惊人的信息:“这几天,真是有些奇怪呢,他活动频繁的时候,我就读儿歌给他听。有意思的是,我一读,他便停了下来。等着我读完了,稍后些时候,他便又开始活动起来。”做父亲的险些掉了眼珠和牙齿。事实是,屡试不爽。即便是做父亲的去读,情形也总是如此。

13、尝到了甜头,女儿的母亲便欲罢不能。于是,渐渐地,便是她心情好的时候,就读儿歌给女儿听。或者,有时候她感觉到女儿动弹的时候,她也适时读一点。这之后,她甚至开始自个儿有事没事唱些童谣给女儿听。譬如《小燕子》《数鸭子》之类。

14、女儿出世之后,阅读儿歌在继续。依旧是几乎每日雷打不动。有时候,女儿母亲读。有时候,做父亲的也读一些。不过,数量上逐渐增加至五首。每次,依旧每首读两遍。比较正式。比较庄严。

15、女儿渐渐地大起来,给她读着儿歌的时候,她便将那书也翻给人看。女儿兴趣浓厚,尽管手翻不起来,却总是试图去努力。书是图文并茂的书,于是,字虽然认不得,却也是一直不肯闲着。要命的是,书逐渐乱起来,时有一张两张被撕下。

16、女儿一周左右的时候,阅读儿歌一直不曾停。依旧兴趣盎然。

17、女儿接触绘本,刚刚满了周岁。最初是《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之后又有《逃家小兔》和《爱心树》等。受《朗读手册》的影响,做父亲的将这类图书随便乱放,可谓家里只要女儿够得着的地方,都不乏书的存在。意图只有一个,如果女儿想读书了,马上触手可及。

18、女儿阅读绘本的日子,仍旧分定时阅读和不定时阅读两种状态。前者,女儿想读了,便就开读。后者,每日午休前和晚上睡觉前,是非读不可的。大致方式是:做父亲或是做母亲的读,女儿一边听,一边看,一边连带着翻书。有时候,读着读着,做父亲或是做母亲的将关键词省了,故意顿一顿,然后女儿果然就心有灵犀似的补充。

19、女儿不足16个月的时候,开始培养起一边吃饭一边阅读的习惯。――当然,仍旧是听读为主。不是什么好习惯。可是,唯其如此,方才正常进食。否则,非吃着吃着跑了不可。这时候所读,儿歌有,绘本有,故事书也有。一切仍旧由了女儿的喜好。

20、女儿一岁半的时候,开始接触简短的故事书。最初的那几本,是一套名为《妈妈讲读――小故事大道理》的丛书。一套共五本。每本都有五个故事。每个故事约150至200字的模样。每天可以坚持读五个故事。只是,有时候跳读。这本才读了一个故事,马上又要读另一本的另一个什么故事。全凭她的喜好。令人惊讶的是,看着封面,她就会知道哪本书里有哪个故事。关键的词语完全可以补充。一些重点句子,也可以说得八九不离十。有时候,竟然连着可以说上两句近二十字。其实,哪里是说,完全是背出来。

21、女儿尚不满21个月的时候,已然知道她几乎所有的藏书。当然,有时候书的全名说不出来。不过,她会用书中的故事名或者说关键人物来代替书名。这时候,对于读书或是读故事的提议,兴致极浓。而且,完全有自主意识。读什么,不读什么,原则性极强。只是,没有固定的喜好。今天喜欢的,明天可能不喜欢。甚至于,上午喜欢的,下午便不喜欢。更出奇的是,昨儿个坚持不看的,换了一日却又是非看不可。基本情形是,随心所欲,由不得人支配。

22、出生后,直至今日,女儿对书的喜爱,基本呈上升趋势。最初无意识接受阅读,之后主动要求阅读,当下则是自己有事没事就找书来读。读不出文字,却可以读图。嘴里不停地讲。讲啊讲,讲啊讲,一直到自己满意了宛尔一笑,一直到做父亲的或是做母亲的也忍不住笑了为止。甚至至此也不能罢。因为后面常有一句:“我读书嘛,你笑什么笑呀?”末了,依旧继续她的“故事讲述”之旅。

23、女儿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做父亲的曾经在自己卧室的书橱里开辟出一块专门为女儿藏书的领域。女儿很开心。女儿很自豪。每每看到,总要兴奋地说:“这是我的书嘛。”即便是看到做父亲的才读的书,也是有话要说:“这是爸爸的书。逗逗(女儿的乳名)长大了,就能看了。”说着话,依旧快乐不已。

24、终于有一天,做父亲的发现,那书橱实在是高,以致于女儿想翻想看那些图书的时候,竟然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够不到。于是,做父亲的忙不迭在书房书橱较低的地方又重新为女儿开辟出一个新的空间。那个地方,只放女儿的书。并且再三告诉女儿:这都是你的书,今后你想看就自己拿。之后的日子,几乎果真是女儿完全自主――书非自己拿不读。

25、两岁未半,女儿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习惯,基本算是睡前阅读。即:午休前读,还有晚上睡觉前阅读。基本的情形便是:上了床,不到五分钟,便要叫唤:“我要读故事嘛!我要读故事嘛!”一旦有要求,便是非读不可。否则,呼天喊地,谁也不能罢。

26、女儿的藏书越来越多。当下,女儿不满28个月,已经拥有藏书近百本。其中,绘本居多。偶有算不得绘本的,也多半图文并茂。做父亲的思考是:韵文之后的读图时代。

27、女儿最初叫“妈妈”,是在她入世后第101天的时候。女儿最初唤“爸爸”,是在她入世后第110天左右的时候。满周岁的时候,女儿已经拥有相当的词汇量,基本可以用两个字,甚至三个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如今两周半不足,已经与其交流基本无障碍。算是个可爱的小人儿。做父母的,看到阅读的力量。

28、女儿的阅读故事在继续。

……

2008年5月2日星期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