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它们有何分别?作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

 天津实诚人 2020-08-02

佛教是我国流传非常广泛的一种宗教,但是不为人知的是,佛教本来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所以它的很多词语的本意或者原意都是与现代不同的。比如,“佛”字的本意在汉语当中是什么?“寺庙”为什么叫“寺”?“庙”又为什么叫“庙”?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远远出乎你的意料。

首先咱们来说这个“佛”字,现在“佛”是一个很高贵的字,但是古时候并不是如此的。中国字基本上都是可以从字形上看出一点儿意思的端倪的,“佛”的字形是“人”“弗”,“弗”的意思是否定的意思,因此两个字连起来的意思肯定没有那么神圣了。实际上“佛”字比较早出现在《礼记》当中。

《礼记》当中规定不同身份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财力送不同级别的礼物,其中有一种礼物就是抓鸟或者鸭子之类的禽类给别人,《礼记》这样写到:

“献鸟者佛其首,畜鸟者则勿佛也”

意思是如果是抓了野鸟去献给别人,就要把鸟头给拧过来,防止它啄伤了别人;如果是自己家养的鸭子、鸡之类的禽类,就不用了。所以“佛”的本意就是跟“拧”字差不多的意思。之所以佛教会叫做“佛”,估计还“佛”跟“浮屠”还是什么词语的音译接近而导致佛教选了“佛”这个字来称呼自己吧。

而“寺庙”则又是一个被中国人误解了2000年的词语了,最初的“寺”和“庙”跟佛教都没有 一点儿关系。所谓“寺”,它的本意是一种行政机构。我们电视里经常看到的有“大理寺”,“理”就是刑罚、法律的意思,大理寺则是专门主管法律的朝廷机构。与之相似的还有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光禄寺以及太仆寺等等。

之所以佛教的住所会叫做“寺”,原因是因为古时候招待外国人的机构叫做鸿胪寺。所以当年佛教徒从印度来到中国之后,还是被接到了鸿胪寺。但是那些佛教徒来了就不想回去了,鸿胪寺却不能天天让他们住着,所以当时的官员就专门给他们修一座建筑,也算是特殊的招待外国人的宾馆。由于他们牵着白马而来,所以这个建筑就叫“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

而“庙”的本来意思更是与佛教八竿子打不着了。《孙子兵法》当中这样写到: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可见,在《孙子兵法》当中,“庙”是国家决策重要战略的场所,是国家最为庄严和神圣的场地。实际上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场所,古人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是与战争一样重要的国家核心任务之一。所谓祭祀,并不是单纯的迷信活动,而是一种家族、民族传承的象征。

古人云:“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实际上祭祀传承就相当于自己的族类传承,古人是没有为别的族类祭祀的习惯的,而且孔子还专门强调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礼祀·祭法》中说:“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可见庙在古代是非常庄严神圣的地方,不是现在的佛教场所。

随着时间的改变,很多词语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它的本来面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