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历史遗址

 dengxuzhao 2020-08-02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1995年和1997年在基建工程中,分别发现了南越国时期的大型地下石构水池和南越国王宫御苑,被认为是岭南地区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发现南越国宫殿遗址。分三期建成南越王宫博物馆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中山七路。陈家祠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光孝寺 坐落在市区光孝路,是广州名胜中历史最久、古迹最多的地方。原为西汉时南越王赵建德的王府,三国时期吴国智者虞翻的讲学场所,东晋僧人昊摩耶舍首建佛殿,直到宋绍光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才定名光孝寺,寺内大雄宝殿是华南现存最古老、保留了唐未遗风的珍贵建筑,东、西铁塔则是中国仅存最古最完整的铁塔。此外还有大悲幢、睡佛楼、六祖殿、巨型铜佛等。


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2006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己略黄公祠在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面宽15.4米,进深 25.7米,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门额到“己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块坯”的典型结构。构思与工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道韵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 ,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八角土楼。2006年0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墙基在地面上仅垫两层青砖,墙体为黄土夯筑,至今仍完好无损,其黄土的粘性和耐久性远胜于今天的水泥。


怀圣寺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古迹,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塔路怀圣寺院西南隅,与寺并立。 怀圣寺光塔原名呼礼塔,波斯语音读作“邦克塔”,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光塔”。一说因塔呈圆筒形,耸立珠江边,古时每晚塔顶高竖导航明灯而得名。一说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银笔,故名。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约3800平方米,主轴线上依次为: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


广州沙面建筑群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沙面曾是中国惟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沙面百年历史的建筑群在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门槛后,越来越凸显出它们作为历史文物的重要性。1996年,沙面文物建筑群被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