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半山翁丁亥 2020-08-02

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有一段砖墙,

被国家视若珍宝

这是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

全长1540米,占地15.4万多平方米,

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

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内容。

这也是北京城墙硕果仅存的一部分之一

虽历经时代风雨的侵蚀,可她那古老的身躯,依然静静的默卧在鲜花绿荫之中,

向我们展现着古老雄浑的残缺之美。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明城墙遗址

作为中国最古老、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之一,

北京城不仅被中外学者视为建筑史上的奇观,更被看成“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城墙与城门是这座古都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作为北京的地标建筑,见证了这座都市的辉煌过往。

一个上世纪20世纪曾在北京生活过的,瑞典人喜仁龙,深深被北京旧城墙与老城门的壮阔所折服。

对他来说,北京的城墙是一个观察中国的通道,挑着长扁担从城外赶来的菜农,慢悠悠晃过的马车、人力车,在路边茶摊歇脚的行人,一切都笼罩在夏日蒸汽水汽中,如梦似幻。

而如今,一切物是人非

……

历经沧桑的北京城墙

北京古城墙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

1403年,明成祖朱棣升北平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

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并下诏建宫殿,修城垣,1407年开始营建北京宫殿、坛庙。

1419年将北京南城墙南移500多米,建在今天的前三门一线。

重建的宫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

宫城又称紫禁城,周长6里,城墙高7.9米,内外砖砌,外围护城河。清依旧制。

就这样,“墙”对于一个北京来说,多了一层深刻的涵义。

城墙存在的意义很简单:就是出于它的对外防御性。

在数百年的冷兵器时代她也出色的完成了防御任务。

这也是明清两朝一度对京城是保护有加,对破损的城墙、城门曾加以维修和保护。

当清廷财政有了盈余,开始就会大修内外城垣,一些破损的城墙进行了加固和维修。

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元年(1821年)正阳门城楼、安定门城楼遭火灾被毁,清廷工部立即进行了重建。

使“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城市格局完整保存下来。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北京1950年航拍照片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北京城格局,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在图中非常明确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重要的军事工事之一,但在洋炮洋枪面前,城墙的防守作用已经减弱了不少。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墙

北京城墙的生命也逐渐进入倒计时……

最先对北京城墙进行大规模破坏的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

那一年的庚子事变,

固若金汤的北京城被洋人“挖了墙角”

北京的正阳、朝阳、崇文三门的箭楼及西北角楼被八国联军大炮轰毁,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正阳门城门楼、箭楼、闸楼、瓮城门洞

不久,八国联军轻而易举地攻进北京,

为了可以随意调遣军队,侵略军将永定门的城墙从城门以西拆了一段,并由他们的工兵在缺口处修筑了一条铁路。

上世纪元年,八国联军开了拆城墙、城门的先例

侵略者为出入方便,将崇文门的瓮城和箭楼拆除

四年之后,前门至崇文门城墙下的“水关”改成了“水门”,以便从这里通过护城河到通惠河、通州。

同时,崇文门至前门一段,美国等国借口保卫使馆,在城墙上修工事,设岗哨,架炮台,霸占着不许中国人上去,成了他们的“租界”,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

从崇文门至前门一段,美国等国借口保卫使馆,在城墙上修工事,设岗哨,架炮台,霸占着不许中国人上去,成了他们的“租界”。

1911年满清政府垮台后,人们对帝制的印象逐渐淡漠

这些城墙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余孽,开始失去对城墙和城门失去尊重……

民国政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墙拆除计划”。

1912年上海城墙被拆除,1913年杭州城墙被拆除,1917年广州城墙被拆除……

北京城墙也未能幸免

为修建环城铁路,当局拆除左安、右安、东便、西便四门瓮城;

为给公教人员开工资,拆除了德胜门门楼;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德胜门

但拆除门楼木料的钱只是杯水车薪,不得已继续拆除皇城城墙及东安门等公用建筑……

为改善前门一带交通问题,

正阳门瓮城被拆除,其左右各辟二门,改造前门箭楼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正阳门瓮城被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186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1890年正阳门瓮城内的两座庙宇(左为观音庙,右为关帝庙)

1915年北洋政府推出新政,开始建环城铁路

德胜、安定、东直、朝阳四门的瓮城随即被拆除

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拆城墙。民国成立后,在,。

1920年拆除东北角楼;

1921年又将德胜门城楼拆除;

1926年北洋政府在内城南城墙“打洞”开和平门,次年易名兴华门,又次年复名和平门;

1927年拆除宣武、朝阳二门城楼;

1933年拆除宣武门瓮城。

日军侵华期间,为长期侵占中国做打算。

日本人酝酿在京西五棵松一带,仿东京模式建“新北京”,

1939年在长安街东西两端城墙“打洞”,辟长安、启明两门……

为了成就北京,我们失去了城墙

1948年平津战役前夕,为防止北京城墙毁于战火……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他亲自绘制的《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地图上专门标注北平城内重要古建筑的位置。

梁思成一再强调:

“北京为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匹。”

不久,北京和平解放……

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近900年的建都史的古都虽历经磨难,但在北平和平解放时,古建筑仍基本保持了晚清原样,堪称最美古都。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城市建设迎来了发展高潮……

大量古建筑被拆除,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也成为讨论的焦点。

以郭沫若为首的“拆”派与以梁思成夫妇为首的“留”派爆发激烈讨论……

“拆”派的主要观点是:

一、城墙已经失去了古代的防御功能,留而无用;

二、拆除城墙后,城砖可用于建设,原来的占地可以开辟为公路;

三、城墙阻碍交通,限制城市发展。

为了保护北京城古建筑,以梁思成夫妇和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占祥等人为首的“留”派完成了长达2.5万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

主要内容有两点:

一是主张保存北京城城区的所有建筑,使它成为一个历史博物馆;

二是建议北京新的行政中心建在月坛以西、公主坟一带,以五棵松为中心建设一个新北京,新城作为政治中心,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两城。

针对“拆”派的观点。梁思成夫妇也做出如下解释:

一、城、砖多为灰土,既不能用于种植也不能用于建筑且坚如岩石,这些灰土墙的拆毁、清运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二、改善交通问题可以适当拆除城墙。

三、全面拆除城墙来节省占地,是得不偿失的。

梁思成的这个提案,很快被否决。

北京古城墙的拆除势在必行……

崇文门,通高35.2米,通宽39.1米,1950年拆掉瓮城,1968年全部拆光。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崇文门,是走酒车的门,又是收税的地方,凡是过往商人都要在这交税

永定门,外城最大、最重要的城门,通宽24米,通深10.5米,通高26米,其瓮城宽42米,长36米,1950年拆除瓮城,1957年将城楼、箭城一并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皇帝从此门去地坛祈祷丰年

地安门,因“交通问题”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地安门,1955年摄

西便门,1952年将城楼、箭楼、瓮城一并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在外城内自西南向东北看西便门碉楼

左安门,1953年,将城楼、城台、箭楼、瓮城全部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左安门

阜成门,通宽31.2米,通深16米,通高31.70米,1953年拆除瓮城、箭楼台基)。1965年拆除其城楼。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阜成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专走煤车。

朝阳门,通宽31.35米,通深19.2米,通高32米,1953年拆除城楼,1957年又拆除箭楼。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朝阳门,专走粮车,朝阳门附近有很多粮仓,都是用来贮存这些粮食的

右安门,1956年拆除箭楼、城台及瓮城,1958年又将城楼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右安门

广安门,1957年拆除城楼。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1900年广安门箭楼西面(城外)

东便门,1958年修北京火车站拆除城楼。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东便门碉楼

东直门,通宽31.5米,通深15.3米,通高34米,1965年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东直门又被称为“走百姓车”,据说是内城九门中最穷困的一个门

宣武门,通宽32.6米,通深23米,通高33米,1965年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宣武门,民间又称宣武门为“死门”广为人知的刑场菜市口,就在宣武门外

西直门,通宽32米,通深15.6米,通高32.75米,因修地铁1969年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西直门正门,专走水车。据说清朝的皇帝不喜北京城的水,饮用水要从外地优质水源玉泉山运送进宫内。而水

北京城墙拆除始末:郭沫若的“拆”派与梁思成的“保”派的较量

图:1931年西直门箭楼西北面

1969年,因修地铁安定门被全部拆除。

外城城墙几乎被拆完,内城墙也被拆了一大半。

之后的数年内,北京内城墙也逐步被拆。同时,古城楼、瓮城、角楼、箭楼也陆续被拆毁。

目前只剩下正阳门城楼、箭楼和德胜门箭楼。

令人遗憾的是,北京古城墙也只剩下两段。

在当时的情况下,

北京城墙的拆除,极大的解决了北京城的发展问题。

梁思成的方案很好,但是当时全国没有能力去重新修建一座现代工业城市。

城墙代表着历史,以保留历史的名义阻碍城市发展不可取;

一刀切式的拆除也不可取;

我们不应该指望每个人预测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城市发展,预料到今天城市面对的问题。

这对任何一方都太过苛刻。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年,我们现在能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以免多年之后留下遗憾。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