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 惯

 henanjiyuan 2020-08-02

一、引言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

1、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一是阅读教科书,二是读一点史书,三是读时事类书;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实践,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2、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要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并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3、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lou﹚而寡闻”,同事、网友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多请教,多探讨。一个人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4 经常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读书学习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5、温习的习惯

温习,即“过电影”,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温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习惯

1、自信的习惯

要学会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快乐的秘诀。惟有自信,才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保持乐观,从而想办法战胜困难与挫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2、调节的习惯

要学会调节。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喜怒哀乐,都在所难免。一次考试的失利,一场伙伴的误会,一句过激的话语,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生活中的不顺心事总是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3、宽容的习惯

要学会宽容,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一个人心胸狭窄,只关注自己,就容易生气,闷闷不乐,斤斤计较。而当你胸怀宽广时,你就会容纳别人,欣赏别人,宽容别人,自己的心境也就能保持乐观,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仁者无敌”。理解别人,相信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样,我们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4、轻松应对的习惯

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一定要养成在面对重大事情时轻松应对的习惯,就是能放松自己的人,就算碰到了逆境,也能坦然地接受。大脑总是保持着能思考、反应的状态,随时准备开发新的机会,随时准备了解和应对新问题和新情况。

5、赞美别人的习惯

现在起,就请你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赞美别人,把它当成一种习惯。不论对象是不是你认识的人,都值得你给予由衷的赞美。不论对方表面上的反应是害羞、惊讶,还是感激,你的善意已经灌溉了他心中的花圃,将开出朵朵心花,美化你人生的视野。学会赞美别人吧,并让它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6、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 亲朋好友,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毋得简傲笑谑xue﹚,不恭不敬。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7、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习惯

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一旦出现立即正面处理。

 8、客观评价的习惯

 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饮食习惯

⑴饮食六宜

宜早: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缓:吃饭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

宜少:人体需要的营养虽然来自饮食,但饮食过量也会损伤胃肠等消化器官。

宜淡:饮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好处。

宜暖:胃喜暖而恶寒。饮食宜温,生冷宜少,这有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宜软:坚硬之物,最难消化,而半熟之肉,更易伤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极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饮烹食须熟烂方食。

⑵饭前喝汤

我国居民用餐习惯一般都是先吃饭、后喝些菜汤。西方人的用餐习惯是先喝点汤,再吃饭(面包等)。这两种不同的用餐习惯,究竟哪一种科学、合理? 从科学卫生的观点看,先喝点汤再吃饭比较好。因为人在感觉饥饿时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比较大,日久,容易发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饭前先喝点汤,就好象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作好准备。这样,就会减轻对空胃的刺激,对胃的保护有一定好处。

⑶站着吃饭

医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势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学,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学。这是因为下蹲时腿部和腹部受压,血液受阻,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应。而吃饭时,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某些胃病可能与下蹲式就餐姿势有关。人们吃饭时大都采用坐势,主要是因为工作劳累,而坐势最感轻松之故。

⑷吃饭说话

传统习惯认为,吃饭时不宜说说笑笑,否则对消化吸收不利。而现在一些保健专家则认为,吃一顿午饭用30分钟左右为宜,在此时间里边吃边说,可使一起进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肠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⑸喜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无机化合物、生物碱、萜tie﹚烃ting﹚类,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苦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帮助人们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松弛下来。

⑹营养均衡

提倡“谷、豆、菜” 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水果应在两餐间食用;瓜类蔬菜要单独食用。

⑺三餐有别

早吃好,午吃饱,晚餐适量。草率的早中餐、丰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为佳。午餐同样,因为午餐食用鸡或鱼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满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转化为使头脑清醒的化学物质;另一个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关键营养物质是胆碱,它存在于鱼、肉、蛋黄、大豆制品、燕麦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胆碱是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化学前体,在记忆中起主要作用。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佳。  

⑻心情舒畅

吃饭时情绪好,食欲增强,血液循环良好,胃肠的消化功能强,免疫力增强;如在吃饭时情绪压抑和郁闷,则会影响食欲,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降低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力。

⑼讲究卫生

饭前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油炸食物  。不吃夜宵;不吃过热、过烫食物;不嗜烟酒。

  ⑽定时定量

吃饭有规律,定时定量,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肠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2、饮水习惯

⑴适当补水:日补水量不低于2100-2800毫升。科学饮水时间应为:

6:30晨起喝250毫升的温白开水,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清肠排毒。

  8:30到办公室后喝250毫升水,清晨的忙碌使水分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很多,这时候补水特别重要。

11:30午餐前忙了一上午也该休息一会儿了,午餐前喝水有助于激活消化系统活力。

 12:30午餐后喝水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素的吸收。

 14:00上班前喝杯清茶消除疲劳,给身体充充电,这一杯水很重要。

 17:00下班前喝一杯,忙了一天,身体里的水分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时候补水还能带来肠胃的饱胀感,减少晚餐食量,这一招特别适用于想减肥的人士。

22:00睡前喝200毫升水,降低血液黏稠度才能睡得更好。

晨起生命水: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开水,有利于肝、肾代谢和降低血压,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称之为“复活水”。有关专家认为,人经过几个小时睡眠后,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饮一杯开水,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等于对体内各器官进行了一次 “内洗涤”。

喝水“六不”  :不将饮料水等同于饮用水,不生饮自来水,不经常饮用纯净水,不长期喝千滚水,不喝重新煮开的水,不喝不开或久放的水

3、起居习惯

⑴早上起床的时间:应在6点半至7点半 掀被晾15分钟再叠被子。

⑵开窗时间:应在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4点。早上6点至9点是致癌最危险的时候。

⑶午睡充电:午饭后20分钟,最好睡30分钟至一个小时,睡的太长对身体没有好处。不要盖大被子。

晚睡时间:主张10点到10:30睡觉。因为,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喜欢的音乐;晚间11-凌晨3点,肝胆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凌晨5-6点,肺的排毒,应大声干咳;凌晨6-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早上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

⑸避免早上锻炼,基础血压高,基础体温高,肾上腺素比傍晚高4倍,有心脏病的人很容易出问题。更不要到树林里,因必须到太阳出来,日光跟叶绿素起反应才能产生氧气。树林里全是二氧化碳的时候,容易中毒,容易得癌症。 

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4、节俭习惯

节俭是另外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对天生节俭的人来说,这个习惯给他带来的成功的机会要比别人多。而习惯了节俭的人,他只知道在乎平时就要注意节减开支和成本。在今天,竞争这么激烈的商业社会里,就算是在很小的地方去节省,积少成多,最后节省出来的东西也是可观的。甚至可能造成赢利和亏本的区别。

五、强身健体的习惯

1、早上凉水洗脸,挠头、搓耳,避免感冒。

2、午间搓手按摩,适当锻炼。

3、晚睡前热水洗脚,按摩脚腰,活五脏六腑。

4、小便咬前牙并憋气﹙男还应保持立尿姿势﹚,大便咬大牙并憋气。

5、有氧运动,尽量选择傍晚做适当运动。

6、睡觉前听听喜欢的音乐。

六、结束语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是在说习惯决定命运。我们性格的表现,也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正是这两种习惯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 ~7 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 ~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做一个有计划的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成功其实是很简单的。重复的行为就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能导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