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读】为什么尖子生的家长总说:“我从来不管孩子学习……”

 老沔城人 2020-08-02
北京师范大学 钱志亮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别人家孩子学习成绩好,自觉又上进,去向孩子父母问教育的经验时,他们就会摆摆手道:

    “我啊,从来不管他学习。”

    “孩子的学习,我从来不用操心的。”

    这让家长纳闷:为什么自家孩子每天催着、管着,成绩还老上不去,别人家孩子怎么就那么省心呢?

    1.三年级前狠抓习惯

    2020年全国高考陆续放榜,各地的超级学霸“浮出水面”。

    有记者采访这些学霸的父母或老师时,发现这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共同特点——有好的学习习惯。

    武汉一对双胞胎兄弟,高考分数一模一样,同为理科664分,而据兄弟俩的妈妈介绍,兄弟两人的学习习惯非常好,即使在疫情期间的上网课,两个孩子也从未放松过对学习的要求。

    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也成为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先抓习惯,再谈成绩,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这些习惯,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帮孩子养成。

    认识一位妈妈,孩子读初中,成绩一直很优秀,基本上不用家里操心,聊天中她谈起养育的经验:

    “三年级前要抓习惯,把习惯培养好,以后就轻松了。”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路上很关键的两年,因为这是孩子在学习上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未来的学习生涯会轻松不少。

    如果父母放羊了,孩子以后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成绩。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三年级前,父母有必要去陪写作业,陪写不是手把手教孩子写,而是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先写作业而后玩、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自主预习、独立作业、整理错题集、坚持课外阅读等等。

    如果把成绩比作是大厦,这些好的习惯就像是牢固的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造出好的大楼。

    父母想省心,低年级就要多盯习惯,高年级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2.不过分干预孩子的学习

    有一种误解认为成绩好的孩子,都是家长严厉管教的结果,其实不然。

    澎湃新闻曾对全国21个省和直辖市的29名省级高考状元进行过全方位地分析。

    在被问到:父母是否会干预你的学习时,86.21%的状元表示几乎不会,13.79%的状元选择偶尔会,选择经常会的为零。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教育家陶行知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

    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

    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陶先生说:“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们,学生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放在家庭教育里,这个例子一样适用,父母干预、逼迫得越多,孩子反而越被动、越差劲。

    过分干预常常有以下几点表现:

    第一,监督式陪写作业,全程指导,看到哪里不对,立刻指出来,让孩子擦掉重写,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还导致孩子特别依赖,没人陪他就坐不住。

    第二,动不动就数落抱怨,拿孩子和别人比,觉得小孩什么都不行,让孩子产生压力,失了自信。

    第三,喜欢唠叨,唠叨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催我学,我越不学”,孩子对学习的反抗情绪越大。

    这种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干预扼杀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虽然这种干预偶尔也会取得一些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孩子一旦脱离了父母,学习的能动性就特别低。

    信任是孩子主动、独立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是很私人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相信并鼓励孩子把学习这件事做好。

    3.父母的自律,影响孩子的自觉

    自觉学习的孩子背后往往也站着自律的家长。

    去年广西高考状元的杨晨煜妈妈说: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这个过程,家长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把孩子丢一边玩手机。”

    有的父母对孩子抱着殷切希望,希望孩子长大出人头地,但自己不做榜样,也不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在家玩手机、打麻将一样不落,偶尔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够好,就会对孩子说: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别学我!”

    但是,孩子怎么可能不受你影响呢?

    有这样两位妈妈,一位妈妈特别爱追剧,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电视机都是开着的,五、六岁的孩子每天跟着一起看,甚至会模仿电视里的大人说话……

    另外一位妈妈,喜欢读书,有了女儿之后,也给孩子买了很多国内外的绘本,在她们家,经常能看到母女两一人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上小学的时候,女儿已经读了一百多本童书了。

    两个妈妈,呈现出两个家庭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未来哪个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更大一点呢?答案显而易见。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优秀的孩子身上的很多品质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而懒孩子的很多毛病也能在家庭里找到根源。

    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不一定多优秀,但家长至少会管住自己,向孩子示范好的生活习惯,那些不好的习惯,父母也尽量远离,教育孩子时显得更有说服力。

    总有家长问:“老师,孩子不爱阅读,我们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读书的习惯?"

    面对这些父母的焦虑,我很想说:父母也多多读书吧。

    因为父母以身作则的自律,就是最有效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