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职场左右逢源?曾国藩的平衡之道,让你成为人际关系高手!

 和行诚 2020-08-03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有时候人脉太广,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人脉广了,在人际关系上就容易失去平衡。而如何平衡人际关系,是一门深刻的学问,在这点上,曾国藩堪称是人际关系的“平衡大师”。

曾国藩的人脉学问,概括起来,就是在不触及底线的基础上,有求必应。但这种“求”,大部分体现在公事上,如果有人求助于他,那么他并全力给予帮助。但是在私交上,他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和谁都没有过分亲近。

道光时,唐鉴和穆彰阿政见常常向左,而曾国藩同为两人门生,常常处境尴尬。一个是道光皇帝最为倚重的理学名臣,一位是能力和政治手腕都登峰造极的当朝权臣,哪个也不是曾国藩能够得罪的起的。

但是,曾国藩在公事上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尽量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即便唐鉴和穆彰阿先后离开官场,但二人没有一个人对曾国藩有负面的看法。

时间到了咸丰朝,政局更加复杂。以肃顺为代表的当权派,和同治生母慈禧太后之间剑拔弩张。肃顺平时对湘军多有提携,并且与曾国藩的一些幕僚之间过往甚密。慈禧太后和年幼的同治帝代表皇权。因此,曾国藩便更加小心谨慎。

一方面,他放任自己的幕僚与肃顺交往,并通过幕僚之间与肃顺交换对时局的意见,这种事只是口口相传,除了当事者,没有任何人知道。一方面,曾国藩不断告诫属下,肃顺此人有野心,与之交往不能留下任何把柄。不久之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逮捕了肃顺为首的八大臣,而此时的曾国藩刚刚占领太平军的重镇安庆,有人举报曾国藩和肃顺勾勾搭搭。

两宫太后便派人严查。但在查抄肃顺府邸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一封曾国藩与肃顺来往的书信,可见曾国藩的深谋远虑。

同样,在对待恭亲王奕欣方面,曾国藩也是处处留心。恭亲王拥立两宫,被封为总理事务衙门王大臣,实际上掌握了朝廷的实权,而初期的恭亲王,也对曾国藩不放心。

于是他将计就计,恭请朝廷恩准曾国藩节制四省。其实,这件事在咸丰十年就一定定下了。但曾国藩怎能不知恭亲王这招请君入瓮,于是,在朝廷颁布谕旨的第二天,曾国藩就上书,力辞节制四省。

为了打消恭亲王的顾虑,曾国藩在洋务方面尽力帮助他。太平天国灭亡后,他的手下遍布江南四省,而这里正是与洋人打交道的前提。曾国藩多次告诫他们,若与洋人发生紧急事态,不可告我,而先报于总理事物衙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平衡之道”:

1、在公事上拉近距离,在私交上保持距离。

很多人要与你亲近,多半也是公事上有所求。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我们就懂得了笼络人脉的诀窍:公事上,不要等人开口,就要马上给予支持,这样在私交上保持一点距离,才不会引起其他人的顾虑。

2、大水永远不要漫不过山。

你与一个人关系再好,也不能越界,不能自作聪明,代别人做决定。亲兄弟明算账,一件事如何做,必须先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执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