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胃粘膜、肠粘膜上的一种赘生物,临床发现多数胃肠息肉患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治疗,后期可能出现腹胀、隐痛、便血、溃疡等,严重的甚至发生癌变。 既然胃肠息肉有可能癌变,那么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胃肠息肉尤为重要。定期体检是发现胃肠息肉的重要手段。关于胃肠息肉的治疗,这个要从胃肠息肉的发病病机入手。 从中医角度来说,胃肠息肉可归入中医“积聚”的范畴,其发生与脾脏有密切关系,脾胃虚可以导致胃肠息肉的发生,在临床上,胃肠息肉患者常见脾胃虚寒之证。那么脾胃虚寒是如何导致胃肠息肉的发生?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禀赋不足、大病久病等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脾气虚,日久,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患者一般有食欲不振、腹痛、喜温喜按、大便稀、四肢温度低等。 中阳不健,脾运化无力,水反为湿。患者会有一些湿气重的表现,如腹胀,口中黏腻,吃饭不香,常觉恶心欲吐,口淡,不爱喝水,腹痛、大便不成形,头脑不清醒,身体重,睡不醒等。 湿聚成痰,痰湿内生,气机阻滞,痰气互结于胃肠,从而引起胃肠息肉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