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 劲 | 靖边波浪谷游记

 时光捡漏 2020-08-03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靖边波浪谷游记  

文 | 李  劲

11月18日双休日的星期六,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前往陕北靖边波浪谷旅游。

早晨8点半,我们准备好了行装,迎着初冬初升的太阳出发了。这也是儿子工作以后我们全家首次驾车出游。汽车行驶在青银高速公路上,两边的树木不停地向后移动。儿子驾驶着汽车,时速在120码上下,我的思绪在脑海里不停地翻动。这条路我走过多少次,已记不清楚了。二十多年前走得最多,那都是出工去给地震队做卫星定位点或者去干测量工作;这次是陪家人出去旅游,心境自然不同。看着路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熟悉的是多年前经常去靖边,陌生的是这许多年去得又很少。感叹着沧海桑田发生的巨变,思绪时不时被儿子和夫人对话打断,感受着一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心情很愉悦。

陕北的初冬仿佛比银川平原要冷一些,车内开着热风也没有感觉很热。300公里的路程3个小时就到了靖边。靖边县城的变化非常大,时过境迁,已不是那个20多年前我经常出工的小县城了。现在的靖边依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已经发展得高楼林立、繁华富裕;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今非昔比啊!我已经基本认不出来以前的靖边县城,这样的巨变除了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得益于长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靖边这个革命老区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中午在长庆油田靖边基地对面的一家川味饭馆吃的午饭,饭后我们便驱车前往离靖边30公里左右的龙州波浪谷。龙州波浪谷属于丹霞地貌,在前往波浪谷的途中看着二十多年前在这里施工时就存在的明长城依然矗立在路面起伏不平、道路蜿蜒曲折、地域广袤无垠的陕北高原,还是那么雄浑、壮观、沧桑。虽时过境迁,但风采依旧。真可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啊!翻越了千沟万壑,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柏油路行驶30公里左右来到了龙州波浪谷。波浪谷目前还没有完全开发好,我们到达时已有一些车辆停在了临时停车场,还有一些是外省的车辆。车子刚刚停下就有一位七、八岁的小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车前,经过询问才知道目前波浪谷旅游区还不收取门票,只是收取车辆停车费。小姑娘说要交10元停车费就可以下去参观、旅游了,这个停车场是她们家的地拓展的,钱给她就可以了。看着小姑娘天真的模样,儿子马上就交了停车费。我却略有所思,现在不收门票的旅游景点全国不知道还有没有?目前这里是不收门票的,对陕北人民憨厚朴实民风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看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地貌,我也感觉有些新鲜。儿子应该是第一次感受它,显得有些兴奋。我一边讲述着当年就在这附近搞GPS测量的经过,一边拿出照相机准备给儿子拍个照,才发现粗心的我前一天晚上只给照相机充了电,却没有检查照相机里放没放储存卡,好在现在手机的拍照功能也不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出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的一片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映入视野,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风雨剥蚀呈现在眼前。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时值中午时分在阳光的照射下表现出棕红的颜色。我们顺着地势时而上行、时而下行,穿梭在自然形成的沟壑中。时而在阳光下行走,时而在阴暗中穿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生命的力量无处不在,一些岩石的缝隙中生长着已经树叶凋零的树木,岩石虽然贫瘠、坚硬好像丝毫没有影响她那顽强的生命力。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好像这里格外的宁静,天也比城市的蓝了许多。逐渐接近了波浪谷的谷底,谷底又是另外一番景色。首先是一片比较平整的冲击小平原,生长着一些黄土高原到处可见的杨树、柳树。在靠近小溪的平坦之处生长着已经干枯的芦苇,芦苇在冬日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白色的芦花也随风飘荡,好像在用她们特有的方式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小溪的旁边已经结了一些薄薄的冰,一些本已冻硬的泥土在中午阳光的照射下已经有些融化。在即将进入一线天的左侧当地管理部门立着一块宣传标牌,上面介绍着这里是黑鹳的栖息地。

我们继续前行往“一线天”走去。所谓“一线天”是山上的雨水经过长期的冲刷在红砂岩中形成的一条在沟底的狭长的缝隙,缝隙时而宽阔、时而狭窄;宽的地方侧身可以两个人通过,窄的地方一个人通过都比较困难。我想象着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身体肥胖的人是没有机会一饱眼福了。同行的游客中有些人没有进去,想必是行动不便吧。抬头往上看一条狭窄的天,“一线天”也“名副其实”吧。行走在狭长的沟里两边被雨水冲刷得凹凸不平、高低起伏的“墙壁”呈现出沧桑的美感。从“一线天”地面散落的鸟窝和鸟毛来看这里也是“鸟类的天堂”。从“一线天”原路返回后,当地负责旅游的人吆喝着坐船可以看到更好、更特别的景色。沟底的水是雨水和泉水长期汇合形成的,于是当地人在前面修了一个坝,水越聚越多,最深的地方可达到3米,据开船的人说水中有不少的鱼,这也是黑鹳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吧?船行驶在湖面上(更确切地说是水库的水面上)荡起粼粼的波浪,很是惬意,真是别有洞天啊!在我1987年前没有来过陕北工作时,清晰地记得有一首陕北民歌里唱到:“山清水秀太阳照,好呀么好风光!小小船儿撑过来,一路摇呀摇!”,我还在持怀疑态度,风沙施虐、干旱少雨的陕北黄土高原能有划船的地方吗?可谓是少见多怪。其实陕北的许多沟壑中雨水和泉水形成的水库还是有的,更不要说诸如无定河、杏子河、乌兰木伦河等等河流了。只是黄土高原的河流都没有南方的河流那样波涛汹涌、那么宽广俊秀而已。

上了岸,乘车又去了波浪谷的A区,这里的地貌比较平缓,风蚀雨剥掉地面的黄沙直接裸露在地面的棕红色丹霞地貌,有的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像专门的雕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一种苍凉、雄浑之美。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波浪谷。环顾周围远处可以看见长庆油田的气站,以及古老的明长城。真是现代与远古、文明与原始交相辉映。在这片曾经洒满先烈鲜血、以及我的父辈们、我和我那可爱的石油同学洒满辛勤汗水的大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必将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作者简介 

李  劲|曾用名:李伯成,男,1962年生人。一个生于凤翔,三岁随父母来宁夏至今,客居银川的陕西石油人。喜欢用文字记录人生经历,反映时代变迁。

悦读推荐

李 劲 | 母亲的岐山臊子面

【诗风雅韵】张忑侠|| 诗两首

【诗歌】张忑侠 || 《远行》&《半月》

雍城文苑 || 张忑侠&刘晓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剧 本】

雍城文苑 || 张忑侠:删除不了的记忆

  责任编辑:辛   克  

文字编辑:李   强

本期组稿:杜亚军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