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龙岗|试说网络交流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最近散步,小憩亭中,偶闻一奇事。邻座闲聊,说昨晚四人在各自家中玩麻将,有两人言语不合,第二天在街道相遇,大打出手。我纳闷,四人各自在家咋玩麻将,且又相遇打架。仔细再听,原来四人各自在家用手机约麻将友,彩头用微信红包支付,因打牌快慢引起相争,致拳脚相向。我感叹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几乎事无巨细,无不依靠网络。

网络交流是立体多边广角的,难免会有个中原因引起擦枪走火。依我看,群应该是目前整个社会,相当数量人不可或缺的网络交流首选平台。群具有网络交流群体性最强,跨地域范围最广,群建立的途径最便捷,建立及交流成本最低,是兴趣爱好等区分性质类型多样性的网络交流平台。如单位的业务群、行政群、扶贫群等各种工作群、各类亲友群、同学群、战友群等等,具体如较熟悉的文学爱好者群,是因为有共同的文学梦想,有惺惺相惜的感情纽带,有对前辈尊敬的作家老师的敬仰,有相互学习交流的愿望,也有互相分享作品需要等多种需求,积极作用不一一赘述。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积极的作用,势必一定程度有其消极的或不可预知的副作用。群除了法律约束力,难免也具有必然的网络局限性或约束力,更兼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舆论宣传作用就是群的两面性体现,体现在鼓动、渲染、引导等传播作用。好的积极地宣传会发挥其先进的促进作用,不好的消极负面的信息会带来极大的负能量,且会迅猛扩大传播,引起一定范围的社会关注。如是小事件,局部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如是社会观注度高的大事件,导致舆情发生就会是大概率事件。

在群中,主要能引起关注直至舆情的,一方面,原发和转发一些违背道德伦理底线,煽动迎合对社会不满情绪,攻击英雄等先进人物,传播迷信、妖言惑众及污蔑性等等帖子,更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帖子,这些传播是会得到网络和法律相应的制裁。另一方面,我更想说的是探讨问题的话题和言论的问题,也是引起舆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法律固然是维护言论自由,但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有条件的言论自由,不是肆无忌惮的大肆发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言论。

言论自由说穿了是个人观点的问题。观点本是一个人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或者说从一定的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是研究分析或批评问题、思想等所依据的立场。观点不同于看法、主张和见解,看法是看到事物时的想法,见解是对于事物了解后的个人理解,主张是个人对事物的处理方法。个人观点,简单说是对于事物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因个人受教育程度、修养学识、道德涵养、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及人性固有的自私性、嫉妒心等,是会产生一定的主观看法,说穿了是偏重自己利益的看法。比如说房价,刚需的人说房价太高了,炒房的人还嫌房价低,涨的慢。站在什么立场,坐在什么板凳上,自然为那个立场说话。因此,虽然发表个人观点是好事,在群里发表更是一种交流的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褒奖的,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但是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把握这个度不仅与你所要表达的观点,与你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家庭熏陶、文化宗教、年龄阅历和道德知识的认知等很多其他的因素有关系。

当然个别类的话题,还与社会职业,工作背景等有密切关系。比如体制内的从业者受党纪、政纪、国法等条条框框的约束多,话题敏感性就强,禁忌自然也就比较多,话题的参与度就小,参与范围就窄,而参与的红线就越密越多。体制外的自由职业者等相对就宽泛一些,随性一些。但是,在一个特定的群环境,首先要在法律的前提下,遵从群规,方可自由发挥。也许你的观点很正确,有独到的见解,具有社会前瞻性,具有思想冲击力,如果不符合特定的这个群的规定,也许你的观点就会成为煽动、教唆、蛊惑人心的毒苹果,轻则影响你个人发展和团结大局,重则连累群主和参与该话题人员,严重时处分、违法都有可能,波及到整个群就是群能否存在的问题,就如关系好的朋友聚一桌喝酒,喝出人命谁也脱不了干系。一个群中,有不相识只在线上交流的,有在线上交流,线下熟悉的,且地域分布较广,难免综合素质良莠不齐,故而,要互相关注,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理解。遇到对群有风险、敏感话题的,不能袖手旁观,插科打诨,应当互相提醒,防微杜渐。

知名学者陈丹青曾说“所谓教养、所谓礼貌,全看小事情。”群等网络交流本来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作为一个有教养、有涵养的人,会自觉去遵守所处环境的要求。比如一个人从北京到西安,你的手机会自觉地从北京的网络信号切换到西安的网络信号一样的道理,这是毋庸置疑的。遵从所在环境的要求,就是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直至政治生命,也是维护别人和群的生存,故不可刚愎自用,无视一切,以天马行空之势,口无遮拦,我行我素。一个群就是一个小社会,就要有规则,太过执着,一意孤行,双刃剑只会先伤了自己。

群是一个平台,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个群核心的实质作用之一。每一个成员也要互相尊重,不要像前面说的麻将友一样,恶语相加,人身攻击,甚至肢体语言上场。

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日常交流讨论不当心,犯了别人的忌讳,或触及痛处,往往会造成隔阂与成见等不可预知的结果。前不久读到一篇故事,康熙暮年,牙齿尽脱,有一天,他同皇后及嫔妃们在御池钓鱼取乐。偶然举竿,钓起一只甲鱼,旋又脱钩跑掉了。一妃子说:“王八逃走了!”皇后在旁边无意地说:“看光景是没有门牙了,衔不住钩子。”那妃子斜视康熙笑而不止。康熙明白,皇后是说漏了嘴,可以原谅。至于那妃子的取笑,感到很气愤,遂贬她永远不得在身边侍奉。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论在群中或生活中交流讨论,表达观点,无心的错话可以原谅,有意的嘲笑使人动怒。群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任何陪自己走过一段时光的人,都应该用心感激。

群是交流的舞台,我们每个群员都是台上的演员,没有彩排,也没有主角和配角,每个人每交流一句都是一句台词。不要把交流变成无谓的扯皮,要知道扯皮的本意是团结一致。“扯皮”本是制鼓时的一个行业用语和工艺程序,兽皮做鼓面时要多人配合,先要将泡软的兽皮紧紧蒙在鼓的框架上,师傅喊一声“扯”,助手一齐用力扯紧皮张,直到一圈钉完。我们说一个群的群主就是这个喊“扯”的师傅,群里的每名成员就是拉皮子的助手,只有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才能把群这个精神家园像蒙好的鼓一样擂响四海八方。

送人玫瑰,自己首先闻到玫瑰香。在这个多元化、多极化的生存世界里,任何一个人都无权否认另一个人,若都抱有一颗尊重的心,坚守群规底线,生命将会因关心尊重而灿烂,群也会如日中天越来越和谐,成为大家共有的“百姓家园”。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