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建生 | 师恩难忘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教师节快乐!!

每逢教师节,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昔日扎根贫困山区,以知识作舟,以敬业为桨,把我们这些目不识丁的乡下娃一桨一桨摆渡到知识海洋彼岸的启蒙老师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们昔日播洒在我心田的种子,已生根发芽。谨以此文献给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们。

                                           ————题记

我很幸运,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曾经遇到那么多敬业的好老师,让我的命运有了一个个转折。我很自豪,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恩师们当年的潜移默化,让我的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我很感慨,在我的生命字典里,启蒙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热爱教育、努力上进、不甘平庸。在众多恩师中,有两位老师使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转折。

            擅教作文的刘老师 

1988年暑假刚开学,当我还和伙伴们在屋檐下掏麻雀蛋时,一条新闻在母校——汉封乡西沟小学炸响:学校新分配来一位刚从凤翔师范毕业的年轻老师——刘珠绪老师。于是,一帮脏兮兮、吸着鼻涕的野孩子稀奇地围在刘老师的房门口看新鲜。刘老师约莫十八九岁,瘦高个,戴一副眼镜,笑眯眯的,既和蔼可亲又温文尔雅。听说他给我们毕业班带语文、当班主任,我们欢呼雀跃,一阵风似地跑回家,争先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因为在那个年代,师范生还是相当稀缺的。全校七位老师,刘老师是唯一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老师,其余全部是上了年纪的民办老师。

从此,刘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上课,我们都感觉很新鲜。这声音,跟收音机里的播音员叔叔说话一样好听。刘老师课上得很棒,课外还教我们唱歌跳舞,学校里一下子由过去的死气沉沉变得充满了欢声笑语。至今,那曲刘老师教我们的新疆歌舞《娃哈哈》让我记忆犹新。他还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听得我们如痴如醉,特别是《奶奶的枕头》里那颗被奶奶藏在枕头里的无价之宝——夜明珠,至今在我的脑海里熠熠生辉。至今,临睡前,我也常给女儿讲《奶奶的枕头》,童年的记忆就这么深刻。一夜之间,学校仿佛有了磁铁,我们这帮淘气包一下子爱学习了,也讲卫生了,回家和父母说话,也撇撇搭搭地讲刚从刘老师那里学的普通话。刘老师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人,也成了男生女生崇拜的偶像。

刘老师最擅长教作文。

他起先从教写日记入手,给我们仔细讲了日记的格式,读了范文,接着郑重地告诉我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日记,就是磨刀石。他说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因而最痛恨胡编乱造。于是,作文课上他领我们仔细观察并记录校园的一草一木,观察每一天气候的变化,观察每位同学与众不同的特点。渐渐地,我们发现,以前搜肠刮肚无话可写的作文竟然有如此广泛的生活源泉!

接着,他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个摘录本,摘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成语、歇后语、谚语等等。

最后,他不厌其烦的教我们作文写作技巧。我渐渐懂得了“龙头凤尾猪肚”的文章格局,懂得了如何审题、怎样提炼中心、把握详略的方法……他如同火炬,一下子点燃了同学们写作的热情。班上办起了作文小报,有了总编、校对。同学们把自己厚厚的日记本、写作本装饰得非常漂亮。每当看到自己的作文上了小报,甭提有多高兴了。他还鼓励我们投稿,这在当时可是破天荒的事。

至今,我还被刘老师的求实精神所感动。记得学了《赵州桥》一课,刘老师趁热打铁让我们仿写。为了让我们有真实的感受,他竟然带领我们步行两小时去参观千凤桥。我们如同一群小鸟簇拥着大哥哥般的刘老师,一路欢歌,心情格外高兴。随后,他教我们先远观,问我们桥像什么。到了桥面,他反复叮咛我们注意躲避车辆,安全第一。接着他依次叫我们观察并记录了桥长、桥宽、建桥时间等。他还教我们投石子估测桥高,又带我们沿护坡进入桥洞,感受鸽子被惊飞时的情景,倾听车辆通过时“轰轰隆隆”的声响。回去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写得很棒。我的作文被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令我颇感自豪。后来,为了写好作文,他还领我们观察柿子树、参观供销社……我逐渐养成了仔细观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我很佩服刘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因为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后来,我以语文一百零八分的好成绩考入凤翔师范学校,这成绩在全县也数前几名。凤师期间,我的作文陆续在校刊、全国性《中师生报》发表,我还考入校小草文学社,成为广播室编辑、新闻组组长。自从回乡执教后,我沿用刘老师作文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的影评多次在县上获奖。工作之余,我笔耕不辍,现在是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凤翔县作家协会理事、会员,凤翔县楹联诗词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散文网、《陕西青年》、《宝鸡日报》、《凤翔视窗》、《一览》发表散文、诗歌、通讯百余篇。在第四届中外散文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凤翔县“信合杯”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凤翔县“家风大家谈”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姚家沟镇第二届桃花节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在美丽凤翔电视脚本大赛中获二等奖,在凤翔苹果广告语征集大赛中获二等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敬爱的刘老师。

勤劳正直的王老师

我的脑海中始终铭刻着这一幕:瑟瑟秋风中,哀乐在坟地撕心裂肺地萦绕,几十位初中生自发地佩戴小白花整齐列队为敬爱的王老师送葬,泪流满面,低声啜泣。许多教师心情哀痛,“痛失教友”那黑底白字的挽幛不时刺痛每个人的神经。王老师当了大半生的民办教师,正逢转办,天夺英贤,病魔却毫不留情的夺去了恩师的生命。

王老师是勤劳的人。记得1994年我分配到母校汉封二中那年,正值普九。学校来了建筑队,为我们盖教室。工队画好线,可民工迟迟未到,当地又找不到小工,工期容不得耽误,工长急得团团转。王老师把我们全体教师组织起来,连夜挖地基,干了个通宵。第二天我满手血泡,腿面也肿了。王老师心疼地说:“娃娃伙没锻炼下。”我细看他的手,全是老茧。后来才知道,民办教师工资低,为了供两孩子上学,他种了几亩苹果园,挖土这样的活王老师早习以为常。连夜承揽挖地基的吃力活,既是为工队排忧,也是为了挣几十块钱的辛苦钱。刚踏上工作岗位,我就亲身感受到了我昔日的恩师、如今的同事王老师肩挑重担、无怨无悔的“宁可一人累,换得全家欢”的男子汉气魄和硬汉子性格。他们干同样的工作,却因“民办”二字工资减半。为了生活,他们趁着黑夜放下斯文,本来干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却彻夜不眠,用铁锨䦆头换取几十块钱,令我心酸,令我感动,令我唏嘘。唉,他教我们物理时,我有时为受点批评还怨恨他,而此刻只剩敬佩。

 王老师还是个正直又宽宏大量的人。有一次给学生补课,教室外几个以前的混混学生打乒乓球,吵得没法上课。王老师出去义正言辞地劝他们别干扰教学,谁知那个混混(王老师昔日学生)竟拔出匕首扎在王老师胳膊上,顿时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棉衣。王老师脸色苍白,被闻讯而来的学生紧急送往医疗站包扎。后来,义愤填膺的校领导、教师、村民、学生纷纷要报警惩治肇事者。可面对昔日的学生,面对肇事者父亲责令不肖子跪地求情,念及小伙子还未成家,报警对其不利(坏了名声,媳妇难找),王老师痛心地原谅了他。此后,给王老师付过几百元医药费后,那个混混竟然奇迹般脱胎换骨,勤劳致富了。他买拖拉机给人犁地、碾场、播麦,他还承包几十亩地,娶妻生子,日子过得不错。王老师以他大山般宽广的胸怀又一次挽救、教育了他。

此外,我的求学生涯中难忘的恩师还有好几位:

风趣幽默的教我五年级数学的张广智老师。我在母校见习时,亲眼目睹他为了在高墙上写美术字,在桌子上又搭了梯子,他正聚精会神写字时,按梯子的学生没按好,导致敬爱的张老师突然从梯子上跌落,导致胳膊骨折。他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我铭刻在心。

治学严谨的教我初三几何的李田福老师。我至今记得,他每当我们在课堂上问好时,都恭恭敬敬脱下那顶蓝色鸭舌帽鞠躬回礼。他画的几何图精妙绝伦,简直是美术作品。1994年我凤师毕业回母校汉封二中教英语、物理,他欣慰地笑着说:“崽娃子,这么快就抢老师饭碗来了。”惹得老师们开怀大笑。

多才多艺的教我初一语文的张玉才老师。张老师中等身材,国字脸,酒糟鼻。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至今我珍藏着请张老师给我写的“闻鸡起舞”四个遒劲有力的横幅。六一儿童节时,他和其他恩师们一起伴奏。真难以想象,没上过正规师范的老师们竟然都身怀绝技,拉二胡的、吹笛子的,弹三弦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老师吹笛子,悠扬婉转,如同天籁之音。可惜,好人一生不平安。听说他女儿、儿子先后离异。好不容易在盛世秦都买了套房子,还没享几天福,却在一天夜里突发心脏病。师母半夜摇他,发觉不对劲赶紧打120,送到县医院医生一看,就让往老家拉,准备后事。

念书十一载,恩师们留给我的记忆太多太多……

教师节又要临近,恩师们的敬业精神和高尚人格不时涌上我心头。我深知,像刘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这样的园丁还有很多。我要感谢你们,让我从一个毛头小孩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他们的感召下,让我多次评为教学能手。我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以恩师为榜样,爱岗、敬业、爱生,做受人爱戴的好老师。

耳畔,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旋律时常萦绕,催人奋进!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