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红娟 | 父亲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对于父亲,我以为,我是陌生的。 

十四岁之前,父亲在外,我在家。十四岁之后,我在外,父亲在家。我们真正相处是父亲病后,每次住院我陪护。说是陪护,其实母亲管的时间比我多多了。 

小时候,父亲每每回来,虽然时间不长,但只要吃饭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他就会给我们姊妹三个讲历史故事以及那些名人。父亲讲大道理,总会引出一个典故,让这个典故告诉你其中隐含的真理。

父亲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看书,二是下棋。 他看一本书,反反复复看好多遍,直到书里的东西全装进他的脑子里才算完。那时,我总是笑话父亲,人家是读书破万卷,你是读书“破”万卷。父亲笑笑,也不解释。 我记得年少时,我给父亲说我喜欢竹子。父亲看了我一眼,说我像竹子般,表面看着青翠,内里空空。如今,我总算明白,我可不就是内里空空。看书,都是囫囵吞枣,从来没像父亲般把一本书里的东西据为己有。 

父亲对象棋的爱是我们这些孩子无法比拟的。听说那会我还小,父亲抱着我去找人下棋,后来为了一个车还是那个人悔棋。反正大冷天,把我从他的棉袄里放在地上,和人理论去了。 父亲下棋,一整天可以不吃不喝不动。家里所有的亲戚都知道父亲是个棋痴。他参加过县里的象棋比赛,得过几次奖,那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父亲是一个坚强,忍耐力极强的人。一辈子有大半辈子与病魔抗争。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姊妹三个还未成年,父亲的风湿病很严重,严重到影响他走路,只能躺在炕上忍受风湿所带来的疼痛。但他从不气馁,风湿十年,忍了十年的痛。大概五十五六岁,风湿好了。

这样健康的日子没几年,2009年,父亲因家里盖房,劳累过度,本就有高血压的父亲,血压升高,晚上跌了一跤,成了脑出血。在医院医生的治疗和我们一家人经心护理下,父亲熬过了最初的危险期,命是保住了,可偏瘫的后遗症是留下了。他依然用他不认输的精神,和病魔抗争,学会自己穿衣,穿鞋袜。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在院子锻炼。父亲总是期许,有一天能完好如初,能帮着我们姊妹几个一点。可事与愿违,直到去世,也没有如愿。 

父亲是个爱学习,喜钻研的人。偏瘫的那七年,他行动不便,除了研究象棋残局,就是看医书,研究药理。后来的那几年,能开简单的方子。父亲开的治咳嗽的方子只有四种药,但效果很明显。遗憾的是,我只记得有甘草、陈皮,另外两味药怎么都想不起来。我从不认为父亲有一天会离我而去,所以不记,只想着要是感冒咳嗽,打电话问下就好。

 父亲最后一次住院,大概是全身不舒服,晚上总是折腾,我稍稍坐一会,他就开始叫,他要翻身,要么,他哪里不舒服要我给他按摩。从医院回家后的那些天,每天早上给父亲擦身换尿不湿时,父亲都在急速的消瘦,看着他动不了,不吃不喝,生命在衰竭,心中总是不忍,可那又能怎么样,再不忍还得看着父亲慢慢走完他的一生。父亲弥留之际的那些天,总是叫我,说要拉拉我的手,以后就没机会了。父亲说得都对。父亲临走时只给我说过一句话:“人生,苦,且短。”这是父亲弥留之际留给我唯一的一句话。如今,想听听父亲的声音,想拉拉父亲的手,只能在梦里。 

人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有失去过至亲的人,才能深切体会。 我一直以为我没有那么爱父亲,等父亲走了才发现,父亲,我深爱的父亲,他融入了我的骨髓,他走了,我痛彻心扉,相思成病。

一个家庭,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父亲的身上我们学会了坚强,隐忍,好学。父亲传给我们的不光是互爱,还有担当的家风。

赵红娟,一个爱看书的家庭主妇。喜欢民乐,尤爱古筝。偶尔寥寥数语,记录生活点滴。

精彩悦读

赵红娟 | 遇 见

冯媛 | 金盆桥下有我家

曹权利 | 凤翔的群

『诗风雅韵』姚文祖 | 古诗八首

行者无疆 | 三狗埋他爹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长按关注【时光捡漏】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