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州文学.征文】阜南. 郭万军||父亲是本厚重的书

 颍州文学 2020-08-21
点 击 “ 颍 州 文 学 ” 关 注 我 们 吧!
2020131期      总第131期


父亲是本厚重的书

文/郭万军

父亲走了年。这年的光阴,我一直坚持继续用回忆去读父亲这本厚重的书。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时时感觉到,父亲一直在我身边,看我做事督我修身教我如何留住农民的根。
父亲弥留之际,用那坚毅却早已失目光,竭尽毕生之力缓缓扫视一眼他的亲人,似有万般留恋,却终归无奈地去了
年的时间,三千多个日夜,我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中。 于这无尽的思念中,渐渐地我体会到我的父亲是一部深奥而又十分厚重的书!
他的勤劳善良他的博学多才他的深邃严谨,他的爱恨分明,至今给我们,也给他自己生前圈子中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家住在谷河沿岸岗区,人穷地少。为养育我们兄弟姐妹六人,生活的重负压弯了父亲山一样的脊梁。岁月的风霜,在他额头上刻下的是勤劳的印记。那一道道为谋求生存而留下的皱纹里,是父亲搏击命运沧桑印记
父亲嗜酒、抽烟,但他绝无奢侈的条件。生活的拮据,劳作的艰辛,使他沉默寡言的脸上,无法常驻开心的笑,只好通过这些不良嗜好麻醉,籍以消去些许重负,淡忘和解脱暂时的苦忧。
由于家境贫寒,就是这一点点可怜的嗜好,也总是难以得到满足。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抽的是他自己种的烟。长长的烟袋窝,装满揉碎的烟末,深吸一口,那火团明灭可见,吐出一口,云雾缭绕,气味浓烈,十分呛人,若不小心深陷烟雾阵,定会令你涕泪俱下。然而,现在想来,那味道是多么亲切、诱人,真是此生难再
为了养活我们姊妹六人,也为了供我们读书学习,父亲含辛茹苦地超强劳作。在艰苦岁月长河里,父亲不但供我们姊妹六人读书上学,同时还接济邻里的孩子上学读书。以至于我的邻里兄弟在我父亲的送葬仪式上像我一样悲痛欲绝。
时日维坚 ,父亲足足熬了半个世纪。我们姊妹慢慢长大,对于父亲来说,就像在慢长的黑夜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父亲是农民,但他从小接受了旧式的私塾教育,在我们整个大家族中,父亲算得上博学多才。因而,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坚持让我们读书。后来,按照我的意愿,父亲又送我参了军。退役后,经过努力,我就成了我们这个大家族中唯一吃皇粮的人。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去学校上班报道前,他唯一的一次对子女的舒心交谈:“努力工作,做一个称职的老师,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现状”。
他那质朴、深情的叮嘱,以至于成了我一生工作的座右铭、成了他对我最刻骨铭心的教育、成了我受益一生的箴言!
我感谢父亲,在我学习成绩下降时他给我辅导;我感恩父亲,在我走上工作岗位时他对我的谆谆教诲;我学习父亲,他传承了他父辈们的优良品质并传承给了我们!
父亲对我的管教一直是严厉的。他只要求我去怎么做,却从不讲为什么要那么做我读不懂父亲。
我清楚的记得,我1976年初中毕业后,父亲又一次用重体力劳动惩罚了我。因为,我不想读高中了。那时,我家人口多,负担重,姊妹中我是老大,理应替父亲分担重任 。看到我因拉车绳勒红的双肩,母亲在偷偷的流泪,而父亲却不动声色:“你还不是干活的年龄,明天还是去学校吧”。
后来我才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此刻,我想起我曾经在别的作品中看到的一段话:“父亲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以后,站在历史与未来、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是啊,这一刻,我才真切的感悟到父亲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父亲的真诚、博大的爱、深邃的良苦的用心!
父亲,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一想起您,我们总会坚强起来,让自己在一次次历练中学会以豁达、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处事。我们将终生品读您这本书,体悟更多生活的真谛,用您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鞭策我们一路前行。 

作者简介:郭万军,安徽省阜南县人,高中毕业后从军,退役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喜爱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多次获全国各类文学奖,曾多次获全国诗歌散文联赛诗歌类金奖。现为仓央嘉措诗社安徽分社社长、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联合会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阜阳市颍州区作协常务理事、阜南县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与艺术》微刊签约作家、《国际联合报社》签约诗人、《安徽青年报》特邀记者、《中安江淮文学》总编、《中华之光》杂志编辑、《阜南教育》报采编。


本期审核:王晨清    编辑:李支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